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451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情感与价值目标: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2、。二、新授(一)夯实基础1、字词过关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痴(ch)想 隐(yn)秘 铁(ti)青 凝(nng)成 诱惑(hu) 喧(xun)腾 一瞬(shun)间2、知人论世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

3、崖(1997)等。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二)研读文本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3、抽生阅读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5、回顾课文,齐

4、读。(三)巩固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本文的中心思想)2、作业,练习习题二。三、小结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

5、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与价值目标: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讲述故事 导入新课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

6、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知道这位英勇的飞行员是谁吗?(莫顿 亨特)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们

7、从中也能获得启发。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要求:1)默读要注意速度,要求5分钟看完; 2)划出不会读,不会认的字词3)要注意边读边划出一些关键的信息2、提问,检查默读效果:1)提出不懂的字词,其他同学帮忙解决2)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其中两个有名字的分别叫什么? 文中提到,孩子们所攀爬山的悬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3.复述课文1)要求:注意四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复述指导: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要注意突出重点:事件可分为冒险和脱险两部分,

8、要着重抓住“脱险”部分)3)请同学们先小声地复述课文 4)抽生复述4.分组朗读课文三、研讨主旨1.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 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3. 3.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今天学习到的解决困难的方法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无论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困难就变小了。而我们也悟出了生活哲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不用畏惧,因为只要吧困难分解开来,最终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

9、能力目标:1、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2、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目标: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心理描写、言语描写等,体会它们的好处2.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课时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今天,我们再深入一步研读这篇课文。 结构复习:、 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四个部分(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二)、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3)父亲指点 ,摆

10、脱困(四)、启示( 24 )走一步 , 再走一步、请概括解决困难的方法二、新授(一)研读文本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的描写方法,比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1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加以体会2、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板书: 最初:我下不来 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 信心萌发 随后: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 产生巨大成就感(二)拓展阅读阅读训练: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困在悬崖,你会怎么做?三、小结:我们要学习作者出色的

11、写作技巧,学会从一件小事中去发现深意,同时掌握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同学们经历的大多是小事,所以学会掌握这种手法,对于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四板书设计 “我”心理的变化过程: 最初:我下不来 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 信心萌发随后: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 产生巨大成就感 3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3、品读、欣赏

12、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4、对比探究阅读;情感与价值目标:5、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读;对比探究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13、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二、新授(一)夯实基础1、知人论世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承教小记丰子恺漫画选绎等。2、席慕蓉简介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

14、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2、字词过关shulin kunsh zn curu biwi gu收 敛 宽 恕 短暂 脆 弱 卑微 一丝不苟(二)研读文本1、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3)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小组讨论交流明确: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15、”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2、研读与赏析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蝉一文中的

16、“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讨论后明确: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此句比较了自己和

17、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相同之处:(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

18、,笔触清柔而自然。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三、小结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

19、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四、作业(拓展)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3、作业本:练习二板书设计: 蝉 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抑 扬 哲理: 贝壳 生命脆弱、卑微居所精致、仔细教学后记:4、紫藤萝瀑布教学目的:1、掌握相关字词并能工整美观地书写;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文中写景状物的妙处;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哲理;重点: 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思想感情;难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并简介之;宗璞,1

20、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二、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较难读的字音和难懂的词语:1、加点字注音:ppinpbngjinrngrangsubo宗璞 浮想联翩 瀑布 迸溅 嚷嚷 一穗 花苞 jng zh hui lngd

21、ng qi yn ning忍俊不禁 伫立 枯槐 伶 仃 盘虬 酝 酿2、重要词语解释:驻足 浮想联翩 勃勃生机 挑逗 春红已谢 蜂围蝶阵 伫立 伶仃 盘虬 忍俊不禁三、自读(有声朗读)课文三分钟,思考:1、课文题为“紫藤萝瀑布”,是不是在描写瀑布(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作瀑布)?2、紫藤萝花开放盛况如何?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在原文中划出相应句子。从整体到局部:花瀑花穗花朵四、学生多人朗读1-6节(文中具体描写紫藤萝开花盛状的语段)五、学生认真研读课文1-6节,提出最喜欢的语句并阐明原因:预计会提出以下语句: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22、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拟人手法)3、紫色的大条幅下,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时的繁密)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六、找出课文中其它段

23、落写紫藤萝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第8节: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第9节: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八、小结本堂课内容,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忍俊不禁 迸溅 伫立 花苞 伶仃 盘虬 卧龙 枯槐 遗憾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二、讨论上节课遗留的思考题:1、“我”面对紫藤萝时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如何理解文中的这种变化(原因何在)?变化:焦急、悲痛 宁静和喜悦 精神振奋原因:生死谜、手足情 沉浸于紫藤萝繁密花朵的光辉中 花的光辉和芳香2、面对紫藤萝的变迁

24、,作者在文中对人生了有怎样的感悟?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这种感悟?三、学生齐读课文,质疑、讨论:预计问题:1、我为什么会感到悲痛和焦虑,文中的垂死谜、手足恨具体指什么?哭弟文、 为什么作者说紫藤萝的香气也是紫色的?通感3、如何理解“花与生活腐败有什么必然关系”?4、为什么作者要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为结束语?5、藤萝花的变迁说明了什么问题?四、明确本文主要写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紫藤萝:花朵稀落 彻底毁掉 繁花似锦 生人(生活):没有乐趣 悲痛、焦虑 宁静、喜悦 命五、小结本堂课内容: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

25、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六、布置作业1、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三;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的作业;5、童 趣教学目的: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简介之:1、沈复:字三白

26、,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2、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三、一生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zhmionjinglylhpng童稚 藐小 拟 强 唳 怡 砾 壑 庞四、齐读课文,教师指出注意点(句读、字音等)。五、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要求读通课文。六、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1、请简要描

27、述这张插图的内容。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 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七、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八、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九、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28、6、理想教学目标1.感情地读背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一课学的是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像周恩来鲁迅正是从小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成就了一番伟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

29、的眼睛”,看到美丽的大海.二.范读,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教师不设计任何题,让学生自行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诗歌语速和重音,把握朗读节奏;纠正生字难词的音.形.义。三.默读,整体把握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2.小组代表发言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板书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四.精读,研讨与赏析:1、深入思索,反复体会教师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

30、问题。(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提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有时一种牺牲。(2)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诗中內涵相同的诗句。提示两诗的内在联系是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

31、的山顶/但我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侯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着人的。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败乃成功之母2.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重点赏析和体会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

32、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仿照第一诗节,以爱心为对象写几句话。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五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教师小结七作业1、将课堂上的关于理想交流整理成400的随笔。2、课后熟读课文。板书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

33、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七、短文两篇行道树学习目标: 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城市道路旁种着一行行的树我们把他们叫做“行道树”,每天我们都从行道树身旁走过却很少注意它们,关心它们。在我们心里它们仅仅是一棵树而已。但在作家张晓风笔下,他们却是有思想、有性格、有情感的人的化身。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行道树究竟有怎样的思想和情感。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

34、的问题。 2)识记字词 三、作者介绍:张晓风,1941年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霜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四、整体感知 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五、研讨赏析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3、“我们的存在只

35、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 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 5、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6、行道树和奉献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托物言志,借助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六、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

36、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第一次真好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难点: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吗?还记得第一次被老师提问的感受吗?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周素珊说

37、“第一次真好”,第一次好在哪里呢?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现在请大家来阅读这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了文章的真谛。二、检查预习请学生上黑板书写重点字词,对于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请其他同学进行解释。老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朗读,思考: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四、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1、课文从详略上看,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提示: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

38、加充实。2、在这两件事情上作者得到的情感体验是一样的吗? 3、通过以上两种的情感体验,你认为作家周素珊所说的“第一次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五、研读赏析1、“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一下它们的位置? 2、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六、拓展引申1、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2、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七、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

39、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八、作业布置:以难忘的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周记。 九、板书设计第一次真好1、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美好)真奇妙。 2、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 (新奇,难看)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人生寓言(节选)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元培中学 徐婷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2、感受优美的语言。3、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 1、寓言含义的理解。 2、优美词句的感受。 教学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人人准备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读书、看电视通过各种媒体读

40、到或听到过许多关人生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有的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人生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让大家 和你一同分享。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心中喜欢的寓言故事,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白兔和月亮,一同领略人生的际遇。二、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这则寓言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边勾画、边思考:a、

41、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复述一下故事吗?b、白兔赏月前后心情发生了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c、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d、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品味精美语言哪些语言最能形象写出白兔赏月前后的心理变化?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刀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又是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体现了寓意。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

42、明了什么?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放弃了所有权。、 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小白兔经历了人生的一次磨炼后,终于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不再接受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大家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七、布置作业落难的王子教案学习目标:1.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感受优美的语言,练习口头表达;3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学习重点:1、 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课文导入: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43、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思考品味: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问题探究: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