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453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注重审题明确方向.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器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皆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问(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

2、分析。(4分),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情感,诗歌思想、语言,(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学生答案展示:,哪种,审题不清,(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学生答案展示:解决方法:认真读题、圈点关键,此词,审题不清,嘉积二中高三语文组 李曼,-诗歌鉴赏方法点拨,注重审题,明确方向,(2007年江苏高考)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3、”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总结:情感在前,手法在后,手法变抒情方式,知识回顾:,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等,托物言志,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问:从三、四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2011年江苏高考)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

4、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问:(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九日 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问: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总结:景象在前,手法在后,手法变描写方式,景物描写:,知识回顾:,白描(选择典型意象、画面),(细描)多种修辞、角度的结合、调动感官(色彩鲜明)、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答案: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对比,异乡之

5、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2006年江苏高考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参考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归,手法:反衬,这节课我学到了,课堂小结(认真读题,圈点关键),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1、情感在前,手法在后,手法变抒情方式;2、景象在前,手法在后,手法变描写方式;3、手法与内容联系,针对内容辨明手法。二、注重审题,

6、参透题目中的隐含答案三、学会审题,通过题目自我审查答案。,课堂练习 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注去。注三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 上有什么作用?(2分)(2)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4分),答:比拟(拟人)。(1分)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修辞,结构,答: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2分),哪种,此词气度恢宏,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2分),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