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真题及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观真题及模拟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丽中国”:2013高考主观题真题及模拟题(一)2013高考真题1、(2013福建卷39)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
2、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答案(1)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主,尊重
3、民意。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2)观点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观点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
4、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4)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2、(2013海南卷24)(20分)阅读材料,完
5、成下列各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大为不同。材料一 由于气候变迁,甲县的耕地沙化严重为防止土地退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利用泡桐树适应性强、扎根较深、生长迅速等特性,探索出农作物与泡桐树间作的耕种模式,既防风固沙绿化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农田小气候,又促进了农作物增产经过多年的努力,甲县已经将46万亩(1公顷=1 5亩)沙化土改造为良田,森林覆盖率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8提高到现在的2016,主产作物小麦亩产增收15至2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激发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材料二 乙县气候温暖湿润,适
6、宜种粮,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该县为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计划五年内植树50万亩(约占该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201 3年一年要完成植树10万多亩。为此,县政府制定了实现“森林增长”的实施意见由于适宜造林的土地并不多,为了完成任务,一些乡镇以每亩一年600元左右的价格将已种植小麦和油菜的耕地流转出来植树。有的是农作物与树苗间种,有的是直接将地里的油菜、小麦全部刨掉栽上树苗。这种做法既改变了土地用途,影响了粮食生产,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受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质疑。(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两地政府推行的植树造林活动对政府权威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并说明基层政府应怎
7、样正确行使权力,树立自己的权威。(6分)(2)甲县和乙县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效殊异。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其成效殊异的原因。(10分)答案:24(20分)(1)甲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同,树立了政府的权威。(2分)乙县依赖行政权力推行“森林增长工程,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削弱了政府的权威。(2分)要以人民的认同和拥护为出发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2分)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接受人民监督;(2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公信力。(2分)(2)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人们
8、在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4分)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必须从本地特殊条件出发,因地制宜。(2分)甲县善于分析植树造林中的特殊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探索出适合当地情况的间作耕种模式,获得成功;乙县在植树造林中对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够,处理不当,成效不佳。(4分)3、(2013浙江卷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提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1) 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2) 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12分)(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
9、一的观点阐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年-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的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油气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和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能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生产发展
10、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考点定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2013年高考模拟题1、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
11、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 材料一注: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 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141美元图1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3年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他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
12、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直面雾霾天气,我国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l)描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6分)(2)结合材料一、二,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
13、(12分)(3)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10分)答案:1、(l)表1表明:我国人均CO2排放量随人均CDP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内人均CO2排放量下降拐点很难出现。(2分)表2表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的发展力度明显加大。(1分)图1表明:2013年1月12日,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堪忧,近半城市空气质量严重污染。(1分)表1表2和图1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但至2013年,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2分)(2)科学发展观的第
14、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环保产业符合发展规律,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3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能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其他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分)(评分要求: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学生准确答出观点,可得1分,材料分析得当,得2分。)(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美丽中国确实需要发挥中国共
15、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职责,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应有所作为(3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3分) 所以,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2.25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有关图表 材料二 各国重视环保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三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我国加强了
16、对稀土资源开采和出口的管理。中国政府正当合理的行为却招致了美日欧三方2012年3月13日的无理行动将中国政府告上了世界贸易组织。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稀土储量丰富的美国在稀土资源的开采上一直处在停滞状态。面对他们的横加指责动不动以制裁相威胁的无理做法我国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贯彻相关政策。(1)揭示材料一、二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2)如果你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员工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前景做出科学预测。9分(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相关政策的依据。12分答案:2.25分(1)4分表1表明我国人均GDP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不断攀升经济发展面
17、临着巨大环境压力表2表明“六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十二五”对环保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分材料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一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当各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世界各国都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共赢。2分(2)9分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投资环保产业可以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利国利企利民意义重大值得投资3分。发展环保产业有强烈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场前景光明3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看投资环保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8、更能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有保障。3分。(3)12分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和管辖权我国坚定不移的贯彻相关政策是在行使国家权利。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举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因此我国要坚定不移的贯彻相关政策。是我国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每点3分3材料一:近几年,我国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增加了30%以上;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
19、增速为11.2%)(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4分)材料二:“美丽中国”应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媒体呼吁: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战胜雾霾,人人有责,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2)根据材料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5分)材料三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
20、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8分)答案:3.(1)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方式粗放。(4分)(2)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放在工业化、现代
21、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每点3分,任意答出其中5点即可得满分)(3)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提高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8分)4(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
22、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
23、求。(8分)(2)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6分)(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民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10分)答案:4.(共24分)(1)建设“美丽中国”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加快技
24、术创新,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每点2分,任答四点给8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2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决定了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提前(2分)。(3)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依法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
25、与政府决策过程。(4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主动征求民意;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6分)5、探究题(10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学们围绕“学习十八大精神,共建美丽中国”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报告摘录报告摘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
26、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学生争论同学甲:建设生态文明要靠政府。同学乙:建设生态文明要靠群众。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甲、乙观点的合理性。(10分)答案:5、甲观点:政治生活: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是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3分)乙观点:政治生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群众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需要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加强对政府的监督。(3分)(若不加选择回答问题,本问不得分)6.(28分) 材料一 近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
27、。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此事再次引发全社会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 材料二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近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PM2.5。PM10是指直径大于.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分别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材料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
28、3年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他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1)有人说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要靠政府,有人说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要靠群众。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别论证这两种观点的合理性。(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各市场主体可以有哪些作为?(16分)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13年1月1日到30日的30天里,北京的雾霾天气数量多达25天,仅有5天没有雾霾。按照城区7
29、50平方公里来算,北京上空悬浮的是4 000吨的污染物,北京的空气已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见的物质了。现在的雾霾天气,大气的污染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体已经直有一些讯号,比如咳嗽、打喷嚏、感冒,甚至患上肺癌等。 材料二 2011年中国的GDP占全球的10 48%,然而却消耗了世界近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 3%的能源;1亿辆机动车的排放,也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材料三 伦敦得名“雾都”,根子是工业化。1952年的“大烟雾”( Great Smog)事件中约12万人因这次空气污染事件吸入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痛定思痛,英国人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其关键一着是195
30、6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在此基础上,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1)请回答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解决空气质量问题企业和个人应该怎么做。(8分)(2)结合材料三,用国家职能的有关原理谈谈,英国人对伦敦空气的治理给我国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启示。(8分)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幸福”一词在十八大报告里四度亮相,在日常生活中,这也是个高
31、频词。有人认为能够就业、工作顺利是幸福;有人认为收入增加、环境变美是幸福;有人认为家庭稳定、亲友和谐是幸福 有专家指出,幸福是个人在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愉悦感。从根本上说,个人是幸福的主体,幸福应当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人们的幸福期望要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追求幸福生活的主张,但公民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要有发现幸福的眼睛,更要有创造幸福的双手。 材料二 国民幸福总值(GNH,全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最早是由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1)你认为公民幸福与政府治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2)结合材料中专家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人们应怎样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6分)(3)请你从经济学角度为提高公民的幸福感给政府建言献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