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463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大一轮复习历史:第9讲: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的经济.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大一轮复习,第9讲 单元知识体系建构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清盘必考: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选考:1)商鞅变法;2)秦始皇;3)北魏孝文帝改革;4)唐太宗;5)王安石变法;6)康熙帝,1先秦时期(远古-BC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一、阶段特征:古代中国的政治,一、阶段特征:古代中国的政治,2秦汉时期(BC221年-AD220年)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一、阶段特征:古代中国的政治,3、魏晋南北朝(AD220年-AD589年)至隋唐(AD589年-AD907年)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一、阶段特征:古

2、代中国的政治,4、宋元时期(AD960年-AD1368年)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一、阶段特征:古代中国的政治,5、明清时期(AD1368年-1840年前)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II单元核心主题线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II单元核心主题线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II单元核心主题线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II单元核心主题线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III 单元知识建构,IV 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共同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

3、政策。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V 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共同点和差异,1、共同点:1)产生条件:都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和货币供应充足的结果;2)产生途经:手工业作坊主扩大生产或大商人进入生产领域。,2、主要差异:发展状况: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V 明清

4、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共同点和差异,3、各自原因:1)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思想上: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儒轻贾、“重农抑商”等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2)欧洲: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发展,近代科学产生。,VI 易错易混知识点,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被大规模

5、使用。()2、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繁荣。()5、唐朝的柜坊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6、在古代,“城”等于“市”。()7、唐朝时的扬州、益州(成都)是当时的政治商业中心。()8、井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所有制。()9、“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10、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VII 巩固练习,1.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

6、一变化说明了()A.秦朝赋税繁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VII 巩固练习,2.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C.官府仍然垄断外贸 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VII 巩固练习,3.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

7、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传统家庭观念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VII 巩固练习,4.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10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10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这

8、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VII 巩固练习,5.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清)徐锡龄熙朝新语,1)根据材料

9、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VII 巩固练习,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

10、经济政策因素。(8分),现象: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政策:重农抑商。,VII 巩固练习,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3)综合上述

11、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12分),VII 巩固练习,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的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VII 巩固练习,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