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的学期,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守“关爱每个学生、服务每个家庭,帮每个孩子成才,助每个家庭成功”办学初心,秉承“做有道德的十三中人”学校价值取向,牢记“道德魂、中国心、创造性、领导力、天下情”育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强化管理和作风建设为关键,加强新课标学习研究,推进素质教育,极力打造学校特色,凝心聚力、精耕细作,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发展新局面。二、工作目标1.坚持党建引领学
2、校全面工作这一主线,力争创建省党建品牌学校。2 .围绕提升质量、学校安全两个中心,明年中考结业再上台阶,初一、初二、初三成绩有新突破,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平安。3 .落实三个追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4 .关注四个新导向:新课标、新高考、新中考、新研究。5 ,认同五个主题词:律动教育、律动-思考力课堂、跨学科意识、五育融合、双减落地。6 ,突出六个意识:奉献意识、规矩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业绩意识(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创新意识。7 .抓实七项重点一一打造品牌党建,守好安全防线(防疫安全),构筑诗意校园,落实律动德育,培育精英团队,追求精品质量,开发律动课程。三、工作措施
3、(一)构建党建引领全覆盖,推进“品牌十三中”建设我们的品牌:德馨育桃李、卓越党旗红,是我们的党建品牌,这个品牌是全体干部、每一位党员、全体师生共同拼搏、共同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捍卫好、发扬好。党员教师在教学、带班、师德、教研、常规、敬业方方面面都要模范带头,让胸前的党徽更亮更闪光。1.加强党建工作。以“*”为契机,做好党建引领工作。从党建阵地建设、党建品牌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好党建与德育、党建与师德、党建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8 .加强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4、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定期行风集训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着力加强行政班子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四风”建设。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深入开展“比修养、比敬业、比爱心、比奉献,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建设活动,着力整顿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形象。10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成立工会工作委员会,要做到想教职工所想,思教职工所思,急教职工所急,努力为教职工做好服务工作,实施教师暖心工程,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
5、展发挥职能作用。(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推进“内涵十三中”建设1.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达到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用工作赢得地位,用成绩赢得尊严。深化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等律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我校校情学情,调研规划德育课题,架构德育课程体系,开展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校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2.加强“品牌十三中”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2022年,继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践行“四讲四有”,持续打造作风建设的“青山绿水”。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
6、提高本领,具备“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站位,“透过表象、抓住本质”的思辨,“勇于任事、敢于做事”的担当,站在高处、想在深处、干在实处。进一步做好“加减乘除法”,加强作风养成,加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减少工作失误,杜绝各种差错;发挥乘数效应,做统筹协调的行家,对经手的工作反复调研、论证、比较,找到最佳方案,在团结共事中完成任务;排除各种工作漏洞,做到零错误、零延误、零失误,做精细精致的好手;进一步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压实“两个责任”,厘清职能职责,强化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本色做人,角色干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7 .开展多样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扎实开展整
7、顿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活动;把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与德育活动相结合,结合庆祝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庆祝元旦等节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文明、礼貌、感恩、奉献教育;开展服务社区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社会课堂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开展节假日研学活动。8 .开齐开足课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加强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发展体育特色教育。加强艺术教研和集体备课,积极承办市级教研活动,开展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推进校园艺术活动蓬勃开展。做好学校卫生
8、知识宣传和检查督促工作,加强对卫生健康行为的教育和管理。9 .调动各界共同参与,增强教育合力。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要求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充分利用校讯通、网站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介绍优秀学生(或家长)学习和育人经验,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着力在培育学生基本素养、核心素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创新素养、信息素养等未来素养的形成,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世界公民。(S)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质量十三中”建设1.重视教学常规,精细管理。不折不扣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
9、一步完善级部管理与学科教研双线管理机制、值周校长制度和教师集体创优评价制度;以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为引领,结合新高考、新中考的要求,突出教学常规落实、课堂教学水平、教研能力、教学成绩等方面,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切实做好“托底培优”工作。2.打造理想课堂,深化课堂改革。思考是产生一切的根源,万事都起源于思考,一切大发明、大创造都是由思考想象实现的,课堂的一切都应指向学生的思维,着眼学生的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向3.O版深度思考力课堂“五动五思”深化拓展,这也是学校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围绕“律动课堂-五动五思”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比武
10、活动,大练教师课堂基本功。组建校级考试命题人才库,加强毕业年级备考指导,完善同步课堂应用机制。进一步强化“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少讲多练、少说多做、注重实效”教学理念,切实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实现学科集备。积极推进考试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推进引桥工程,融通小初、初高衔接工作。持续推进“自邀课”磨课活动,积极探索慕课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3,构建课程特色,引领教学。利用校园环境发掘课程资源,开发并生成以“树人”为主题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律动课程体系,统一规划基于学科进行学科的拓展,基于活动进行活动的拓展及整合,以此夯实基础课程,构建拓展型课程。建立教师成长
11、共同体、学生成长共同体,积极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各类教材,研究学生学情,确定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集体创优,合作共赢。结合学校实际,分学段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名师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引领作用。4.发挥集备大教研的优势,以教研促教学。近日,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最基础的部分,是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都要接受的教育,决定着国民素质人才质量,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课程是教育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规定着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水平。研究落实和把握
12、好各个教学环节。各备课组每周利用固定时间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加强集体备课管理,落实好个性备课和教后反思,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做法。教师的备课、批改、听课等各项教学常规通过平日抽查、月检查和期中、期末大检查进行总结和反馈。5,推进托底培优,提质增效。从学生、教师、班级三个层面做好“托底培优”,本着“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建立学困生帮扶计划与措施,实施一对一或一对二学生帮扶计划,一个优等生帮扶一个或二个学困生,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辅导,实现班内无差生。促进优尖生、特长生发展,重视学科兴趣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培养,实施优尖生培养工程,成立辅导团队,对优尖生进行精准辅导,
13、打造我们的优尖生品牌,突显我们的优尖生潜质,绽放我们教师队伍的智慧和水平。在学生中树立“赶、帮、超”的气氛,确保“托底培优”工程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6 .注重学生多元发展,构建学生多元成才路径。实施“一个学生一条发展路径,一个学生一份成长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契合实际的升学方案,量身打造升学路径,促使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成才,力争达到升学结构的最优化。7 .研究中考新形势,提高质量。深入研究中考改革方案,准确把握中考“风向标”,超前谋划,提前介入,找准短板和薄弱点,应时合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夯实校领导包级、分管领导包学科、阶段推进
14、、质量分析等课堂制度,强化学科和学生自主备考指导,细化命题指导和训练讲评指导,扎实开展各学科研讨,全面提高考试效益。各年级要加强对考纲和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基本模式和走向,加强考试策略指导、过程指导、资料指导、应试指导,加强中考练兵测试,及时矫正不足,全面提高中考质量。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这一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多个环节,考试评价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而命题又是考试评价的中心环节,考试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命题上。要通过中考命题引导学校教学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顽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22年迎来“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办公厅
15、发布了关于做好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的规定要求,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同时,要求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强化试题政治性审查、科学设置试卷难度、认真遴选命题人员、规范中考命题管理等。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中考科学化水平,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8 .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应新时代。强化信息技术的管理与应用,抓好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维修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9 .重视艺术教育。加强艺术教研组建设,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组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
16、研究为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集体备课,确保一人上好一节优质课。每周有一次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可以是要上的校级或组内公开课。由上课教师主备,其余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主备教师整理后完善备课。公开课后认真开展评课活动,评课内容也以书面的形式发到教研组供大家学习交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实教研活动,多观看一些优秀案例和课堂实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撰写学习心得。重视课堂常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艺术课审美教育的作用,艺术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恰当、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注重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17、寻求新亮点和发展点。抓好第二课堂活动,创设艺术教育的课外活动氛围,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好合唱、舞蹈、器乐、书法、素描、陶艺、剪纸等社团活动,各组活动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科学训练和艺术熏陶。各社团期末必须上交或展示一定质量的作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省级艺术类比赛,及时发掘亮点,不断深化内涵,扩大社会影响。结合“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类活动班级展演。体育艺术节增加特色项目:入场队伍通过实施“十个一”项目,让学生学会一项体育技能、掌握一项艺术才能、演唱一支歌曲、让每一位学生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养成习惯,受益终身;可即兴表演3分钟、健美操、手操、武术、
18、极限跳绳、合唱、特色服装、花式篮球、乐器表演、骑行表演、花样表演等等;班级服装统一、行进队伍整齐划一、口号洪亮,有特色的、有创新、表演好的班级总分加十分。加强艺术活动与科学、综合等学科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优质十三中”建设1.夯实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养。拟定十三中教师培训新三年行动计划,借助与曲师大、济宁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名师培养及师生生涯规划指导,着力培养“双师型”学科领军人物,努力造就一批教坛“新秀”和教育翘楚。同时,借助个性化培训平台,继续创造条件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外出接受高端培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全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新格局。
19、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班主任团队,深化名班主任骨干队伍锻造的长效培养机制。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轨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步提升。2,强化科研引领,突出实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3 .打造名师队伍,动能发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打造“人人有动力,整体高动能”的“动车型”队伍,推进名师工程,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与科研、教研、师训等部门建立研究共同体,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名师队伍提供成长环境。4 .开
20、展读书工程,榜样引领。建立“教育随想”检查制度、“读书沙龙”制度、优秀“教育随想”评选制度,积极参与上级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教师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实施读书实践工程。推进师生读书成果展示与汇编,把阅读工作课程化。推荐下学期师生必读书目,评价级部规划和落实全员、全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引领全校阅读风气。(五)抓实学校综治安全,推进“平安十三中”建设。1.加快建立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守牢学校安全底线;高度重视校园暴力,调动一切力量坚决遏制和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发生;要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常,抓细;要健全学校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急
21、处置和善后调解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努力守住“舌尖上的安全”,着力打造“食安十三中“;要严格落实“全员帮包责任制”、“一岗双责”和“安全隐患首遇责任制”,进一步织密扎牢校园“天网”,筑牢“防护墙”。5 抓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树立责任意识,增强服务职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继续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严守财务制度,努力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实行周巡查制度和周公示制度,做好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定时检查学校资产使用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落实责任制,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检查到位、理赔到位、维修到位。3.创建标准配餐机制。加强
22、研究学习科学高效安全配餐机制,定期召开配餐工作人员专题会议,严格遵守健康饮食有关规章制度,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处理,以提高服务意识为突破口,强化饭菜质量为重点,抓真抓实。(六)创新学校管理改革,推进“和谐十三中”建设1.深化自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畅通教职工建言献策渠道,进一步落实校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保障师生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大对贫困教职工的精准帮扶力度;时刻把师生的需求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从师生需求出发,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多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标师生需求,做足“里子”,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办好一批民生“微实事”,让广大师生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
23、获得感和幸福感。2.推进“管理公开”。进一步完善“教代会”、“校务会”等民主决策机制和“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探索建立社区有关人士、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逐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家庭、社区与学校良性互动的机制。3创新学区管理。树立“一所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应具有相对统一性,注重整体实力的凝聚,但也应明确校区定位,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符合本校和学区实际的工作运行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七)创建学校品牌文化,推进“特色十三中”建设1.加强“律动”文化宣传。通过课题研究、媒体报刊、外出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宣传和培育学校“律动”文化的理念体系、价值体系、育
24、人体系和内涵体系,在认知、体验、评价和展示四个维度上逐步推进,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体系。2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推行“1512”阅读时光工程,深入实施学生发展“120”行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整合阅读资源,精心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艺术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3 .加强学校品牌建设。继续弘扬科技、传统文化和体育特色教育,打造“科技创特色,人文增内涵”的科技教育品牌,打造“崇八德、习六艺、尊传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打造“健康快乐,敢为人先”的体育品牌。新的一年,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我校将以全面提升质量内涵为契机,党建抓基层,教学抓质量,教研抓实效,安全抓责任,管理抓精致,改革抓特色,发展抓品牌,引领全校师生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