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6519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章练习题一、填空题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和【答案】人类环境;生物环境【解析】环境类型的划分涉及的范围广而复杂。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照环境空间,环境可分为星际环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聚落环境、特定空间环境等。二、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般情况下,人们多从狭义

2、上理解环境问题,它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2 .环境承载力答: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是环境的基本属性环境具有有限性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环境承载力可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三、简答题I.简述环境的特性。答:环境的特性如下:(1)环境的整体性环境中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环境中大气、水、土壤、生物及声、光、电等各个环境要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

3、响和危害。一般化学农药的残留时间较长,它们通过大气环流、海洋环流以及食物链进入南北极,危害动植物的生存。(I)环境的区域性由于纬度和经度的差异,导致了地球热量和水分在各个自然环境的分布不同,形成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和水平地带性分布的特点,这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不同时空尺度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得对于自然一社会和环境复合巨系统规律的探索和运用面临困难。(2)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所谓相对稳定是指环境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而处于不断变化中,但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

4、。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界限,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能得以逐渐恢复,表现出动态的平衡性和相对的稳定性。(3)环境变化的滞后性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产生的变化往往是潜在的和滞后的,这主要表现为:引发的许多影响不能很快反映出来;环境受到影响后,发生变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在当时很难了解问题的本质,具有不确定和难预测的特性;一旦环境被破坏,所需的恢复时间较长,尤其是当超过阈值之后,自然恢复的成本、时间和难度成倍的增加。(4)环境的脆弱性地球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来自宇宙的影响太阳耀斑在短时间内可以释放出相当于IOO亿颗百万吨

5、级氢弹爆炸的能量,这样大的能量会引起局部区域的瞬时加热和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及宇宙线等的增强,可能破坏大气电离层结构,影响无线电通信,或者产生磁暴,使罗盘失去作用。来自人类的影响地球及其存在的资源能供养人口的数量是有限度的,即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而人口在不断增长,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所以在地球的脆弱性中重要的一方面是来源于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频度、强度以及范围均是空前的。2环境科学具有哪些特点?答:环境科学以“人类一环境”系统为特定整体,针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通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不同于传统学科

6、的交叉关系学科理论基础,逐渐形成特有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环境科学的特点如下:(1)整体性环境科学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环境科学是在科学整体化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2)系统性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环境构成一个系统,是由于在各子系统和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环境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和交换,并在交换流通中实现自组织,维持其结构功能的有序性,一旦交换和

7、流通停止,环境系统就会自发地趋向无序,最后导致环境问题。(3)综合性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面非常广,几乎关系到每一个自然因素和一定的社会因素,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环境科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各个领域,包括管理、经济、科技、军事等部门及文化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环境科学的形成过程、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非常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研究领域,决定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4)复杂性环境科学所研究的人类为主体的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多级系统。环境的各组成成分除了本身的特征外,各成分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它使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保持系统本身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相互作用

8、越复杂,彼此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环境的结构与功能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反之,结构与功能越简单,稳定性越小。2章练习题一、选择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二是能量流动是的,的。()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A.增加,单向,不可逆B.减少,单向,不可逆C.增加,多向,可逆D.减少,多向,可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量,从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能量流动的另一个趋势是把低质量能转化为高质量能

9、,从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后,能量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低质量能向高质量能转化的过程;变动性,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取决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消化率与新生物量的产生速率等因素。因此,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二、填空题1 .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和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五层:对流层,存在对流和水平运动、雨雪云雾等天气现象,大气污染多在此层;平流层,氧和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多

10、水平运动,飞机飞行在此层;中间层,最冷,大气对流运动,出现夜光云,有流星;热成层,又称电离层,火箭、激光、多数流星在此层;逸散层,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小,运动速度快的质点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场逸散入宇宙空间。2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和组成的混合物。其组分可分为和。【答案】液体颗粒;悬浮固体杂质;稳定组分;不稳定组分【解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和悬浮固体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稳定组分包括氮(体积分数约为78%)、氧(约为21%)、S(0.9%)、氮、氮、猷、氢、甲烷等,这些组分之间的比例,从地表到9()km的高度范围内都是稳定的。不稳定组分包括二氧化碳

11、、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还有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主要是火山、地震、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和人为活动产生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三、名词解释1 .土壤圈及其构成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之一,平均厚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o土壤圈主要是由土壤构成,二上壤是指以母质为基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而成的土状物质,它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2 .生物圈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2、的总称,包括海平面以下IOkm到海平面以上9km。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使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对其他圈层的影响相当大。3 .物质循环答: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如生态系统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通过分解者再归还于环境的过程。4 .生态效率答:生态效率是指各能量参数在各营养级之间及内部传递与转化的效率。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生态效率参数包括:摄取量,是指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同化量,是指生物在所摄取的食物中吸收的食物能量;呼吸量,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

13、等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生产量,是指生物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同化能量。四、简答题1 .简述人类对水圈的影响。答: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人类的生活、娱乐以及生产都离不开水,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人类对水圈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I)直接影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直接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地下含水层枯竭,间接导致地面沉降。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引起的后果有湖泊消失、河流断流和河口等湿地退化。(2)间接影响修建大型水库,兴建水库虽然对防洪、发电等有很多益处,但它易触发地震,淹没大量农田,

14、影响渔业发展,改变河流入海口生态环境,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还有修库带来的库区移民问题等。河流渠道化,所谓渠道化是指为了防洪或其他目的将小河流整段或河流某段裁弯取直、挖宽挖深。河流渠道化虽有利于排水防洪,但它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物理性状,改变了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乃至生存的环境,将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水体过度利用,超过水生生态系统的负荷,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超强度和频度持续地利用各类水体开展养殖、生产和旅游等开发活动,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人类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实现对水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协调好与水圈的关系。2.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和类型。答:

15、(1)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作循环式运动,这表明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a环境介质多样,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明显不同;涉及的元素众多,形态各异。b.循环过程中存在多种化学作用,物质在循环中被氧化、还原、分解等。c.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的污染物,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很难消除,还会通过食物网进行迁移和生物富集,治理污染花费的代价和潜在的环境风险是巨大的。(2)物质循环的类型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可将物质循环分为四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循环。水循环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物质循环的驱

16、动力。主要表现在:a.水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连接的桥梁。b.水循环是优秀的物质“搬运工”。气体型循环该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物质的主要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它是三大物质循环中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a.碳循环无论是水域系统中的碳循环还是陆地系统中的碳循环,都是生产者(陆地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物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的过程。b.氮循环氮循环是通过闪电、火山爆发、生物固氮等自然途径或工业固氮等人工途径可以把氮固定,氮进入生态系统以后,经过消化作用成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被绿色植物吸收以后转化为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然后植食动物利用植物蛋白质合成动物蛋白

17、质,在动物代谢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含氮的排泄物(尿酸、尿素),另一部分又经细菌的作用分解释放出氮的过程。沉积型循环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的循环,如磷、硫、钾等,它们主要是通过岩石风化及人类活动等作用释放出来,乂通过沉积进入地壳。有毒有害物质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是指那些对有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汞、镉、碑、铭、铜等重金属以及各种有毒有机物,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富集或分解的过程。3章练习题一、填空题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和O【答案】点状环境;面状环境;线状环境【解析】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

18、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人工环境根据空间特征可分为:点状环境,以人类聚集地为中心,可以分为城市环境、乡镇环境、城郊过渡带和农村。面状环境,农业和林业等大面积的人工工程,可以分为农田环境、人工森林环境和水利环境。线状环境,公路和铁路环境等交通线路。二、名词解释1 .城市化答: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集中的过程。包括三层含义:某一地区、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镇”的居民点数目F1.益增加: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2 .城市人口承载力答:城市人口承载力又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量。适度人

19、口数量是满足某种目标的理想人口数量。三、简答题1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点。答:城市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白然综合体,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形成的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是人类占绝对优势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环境的特点如下:(1)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密度较大城市人口还具有包括人口结构等自然和社会特征的环境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超大城市的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数量是巨大的。(I)城市环境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元素和自然资源,自然生物:人工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

20、、广场以及医疗、文教等城市设施等。诸多的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构成自然一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发挥多种功能。(2)城市环境限制因子多,人与自然、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城市环境不仅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同时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使城市的正常运转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脆弱性。以水源的供应为例,城市人口剧增,耗水量随之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3)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具有大量的、规则的人工景观要素。与周边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有3个方面: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的输出,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物质能量和

21、信息流。大量城市无法吸纳的废物和废热等的形成,输送至周围地区。外部环境不断向城市输入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2 .中国乡镇环境特征有哪些?答:乡镇作为乡人民政府所在的集镇,是中国行政区划中最低一级的建制。中小城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关键。中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别;二是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三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四是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但随着中国乡镇的迅速发展,乡镇环境特征也十分突出,主要包括:(1)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带,景观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人工建筑物空间分布密度与大城市相比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成分

22、增多,成为城市和乡村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过渡带。(2)乡镇规划中存在规划不合理、布局混乱的现象。缺乏对乡镇的环境规划和管理,特别是缺乏对乡镇居民生活和产业结构进行技术继承和优化设计,极大地制约了乡镇的快速发展。(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工艺的落后,资源过度消耗。(2)资金、技术、执法力度等因素综合限制了乡镇基本设施的建设,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综合控制的难度加大。3 .简述我国农村环境现阶段特征。答:农村是中国重要的和面积最大的社会区域,农村人口已占我国人口总数的54.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利用强度F1.益扩大,农村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加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村环境是社会赖以生

23、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月遭受污染和破坏,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农村具有如下特征:(1) 土地、草原和林地退化现象普遍,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程度在部分地区呈加剧趋势。(2)原始和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之间的冲突,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3)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巨大差距,造成系统间交流的不平衡,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各种环境污染和废物却不断地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以及物理性污染物全面影响着农村的环境安全。(4)环境问题使得农村贫困化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4 .我国水利环境有何特点?答:水利工程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4、当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人们对水利的需要是满足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如饮水、灌溉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发电等多功能的水利工程便应运而生,如水库等。水利环境主要包括四个特点:(1)人工水利工程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具有重大的影响。(2)建成的人工水利工程部分或完全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3)人工水利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功能和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4)人类的主观意识是人工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观念和行为是导致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的重要原因。因此,人类急需对水利工程产生的社会经济

25、利益和价值,与引起的环境损失和价值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和反思。4章练习题一、选择题(多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A.致癌作用A.物理性损害C.生物性损害D.化学性损害【答案】ABCD【解析】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表现为:特异性损害,是指环境污染物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非特异性损害,是指一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三类因素均

26、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二、填空题1 .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解析】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是由大于分子尺寸的颗粒组成的,借浮力和粘滞力悬浮于水中;溶解物质,由分子或离子组成,被水的分子结构所支承;胶体物质,介于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之间。胶体物质的颗粒尺寸范围为10-3m1.m,悬浮物质的颗粒尺寸大于胶体物质,溶解物质的颗粒尺寸小于胶体物质。2 .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和O【答案】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解析】水体中的污

27、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除此以外,对水体造成污染的还有石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等。三、名词解释1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它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环境自净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环境的自净作用

28、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2 .环境背景值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环境背景值又称白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3 .PM2.5四川师范大学2015、2012年研答:细颗粒物(PM2.5)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

29、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4 .生物修复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5 .PMj四川师范大学2014、2013年研答:可吸入粒子(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

30、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问题的实质。I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如下:(1)环境问题的实

31、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2)环境问题的发生,简单地看,是由于人类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无节制地对有限的环境资源进行争夺和过度使用。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然而人一旦脱离自然界,就以自然界异己的力量与自然对立。为了获得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人们就得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有目的地征服和改造自然:一方面从自然界输入能源和资源。另一方面又向自然界输出生产和生活的排泄物。正是这种“输入”和“输出”,使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天然的自然变成了人化自然。2 .水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哪几

32、类?答:水环境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包括:(1)地表淡水污染在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中,水占了绝大部分,没有洁净的淡水人类将不能生活,更无法进行物质生产。地球的淡水绝大部分被锁在冰川中,除地下淡水外,地表淡水主要分布在湿地。(2)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

33、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美观等有害影响。(3)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两大类: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点污染源包括地下储罐和输送管泄漏、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地质勘探与自然资源开发、工业和城市垃圾等:非点污染源包括农药、化肥、被污染的地表水体以及海水入侵。造成城市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改变了水动力条件,更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量低。施用化肥、农药和污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人为经济活动造成城市地下水污染。目前,有大量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由于开挖基坑,造成雨季积水,使基坑成为城市臧污纳垢的场所,污染地下水的通道。地下工程、市政工程往往把浅层地下水切割得支离破碎,改变了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正常埋藏、补给、排泄条件,造成地下水污染。3 .简述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污染。答: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的显著改变和功能的退化,生态系统对于环境污染和人类干扰的承教能力下降,从而加剧了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生物圈的正常运转。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各种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