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536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第一本书》课件 (2).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第一本书,牛 汉,关于书的名言,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牛汉,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0月,山西省人。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年写作散文。已出版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此外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诗选数部,台湾编印了牛汉散文精选。从事文学编辑工

2、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你能复述课文内容吗?,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整体感知,思考: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并专门著文纪念?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思考,因为当中蕴

3、涵着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父子情同学情及童年的乐趣、生活的苦难和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感激的复杂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品析文中的重要语句,1、“我的童年没

4、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

5、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了。“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6、本”这里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拓展延伸: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

7、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拓展训练:2、“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3、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知识小结: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真挚的同学之情以及那段苦难生活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根 牛汉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