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572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颁布“”。(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推恩令,2北宋(1)背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措施:把地方的财政权、兵权收归中央。(3)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藩镇割据,行政权,3元朝(1)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

2、变革;是中国 的开端。(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3)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理。,山东,省制,宣慰司,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3)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尚书令,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相权进一步削弱。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宋朝:设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

3、和财权,大权由皇帝总揽。5元朝:设,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威胁着皇权。,中书门下,三司使,中书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科举制(1)形成:隋炀帝时。(2)完善:唐宋元时期。(3)影响:是封建 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门,第,选官制度,轻巧识记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制度创新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4、和三司使,元朝设中书省。(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结果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皇权逐步加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北宋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理解掌握三省六部制的作用(1)三省六部职权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隋唐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成熟。(4)三省六部官吏绝对听

5、命于皇帝,虽能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1(2009年高考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突出三省“精细分工”所体现的思想,这与削弱相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封建统治机构日益完善。三省都是在皇帝一人独裁前提下的具体执行部门,三省六部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强化皇权,弱化相权,因此排

6、除A、D两项。【答案】C,2(2009年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继续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材料中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解析】根据“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可以判断这里的“选拔制”是形成于隋代完善于唐代的科举制。【答案】D,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以六部分理全国政

7、务。(2)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丞相,2内阁的出现(1)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后来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2)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殿阁大学士,票拟权,二、清朝君主专制加强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2措施(1)康熙帝时,设,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2)雍正帝时,设,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

8、进一步得到巩固。,南书房,军机处,轻巧识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重大举措: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清朝设置军机处。(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归纳概括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演变历程(1)演变历程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事务,由此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宰相制度。汉代因袭秦朝官制,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职权也由决策、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演化为执行机构。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

9、分割相权,抬高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2)认识: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奴仆却成了宰相。君主为加强权力,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相制度不断演变。,1(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C汉 D秦【解析】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至此,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了,因此,选项中B、C、D三项所列的朝代都曾设置过丞相,只有清朝不曾设丞相。【答案】A,2(2010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教学质量抽样监

10、测)“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权力进一步增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答案】A,一、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

11、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朝废分封制后,官吏的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封建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监察区等。,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一切大权

12、,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2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4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5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明代,试题设计,【解题指导】本

13、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信息。【答案提示】B,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兵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试题设计,【解题指导】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因此A项错误。内阁

14、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答案提示】B,本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综合分析明代内阁的设置、职权,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征,试题颇具导向性。,魏晋南北朝时,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实行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九品中正制被废除,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这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此后历朝沿袭科举制。并且,唐以后历代统治者不断发展和完善此项选官制度。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程序更加严密

15、和完备,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才被废除。,1隋唐实行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表现在()抑制了世家大族势力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A BC D【答案】A,2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有何积极影响?【答案】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

16、过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明史舆服志,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有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明史舆服志,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1)史料反映的信息体现了皇帝和不同级别官员在服饰上的差异。(2)本史料的表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其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武官常服的饰物为走

17、兽);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3)本史料的深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功能。,(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着手研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史学研究的新视角。,1(2010年安徽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据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百姓对地方官员的爱戴古代中国等级制度森严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儒家重视名分和礼制A BC D【答案】

18、D,2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答案】材料一证明明朝君臣衣着的等级性;材料二证明明朝君臣衣着的场合性。3从材料一、二、三中能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答案】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4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答案】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皇帝

19、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1(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 D司法【解析】明太祖裁撤中书省,罢丞相,将其权力分到六部,因此六部所掌主要是原来丞相掌握的行政权。【答案】B,2(2009年高考广东卷)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

20、,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清朝初年,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牵制作用。A、B、C三项所述各项措施均加强了皇权。【答案】D,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北京孔庙(见右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A、B两项所述发生在隋唐时期,C项所述发生在明朝。这里只能说明元朝统治者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实行科举制,是对中原文化的继承。【答案】D,4(2009年高考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

21、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军功爵制在秦朝时推行,察举制在汉代实行,九品中正制在魏晋时期实行,这三项选官制度都发生在宋代之前,故排除A、B、C三项,科举制自隋唐就出现了。【答案】D,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图由图中的中书省、江浙行省等可判断为元朝;图由图中的河南道等判断为唐朝,“道”是唐朝的行政机构;图由图中的鲁、宋、吴等可判断为是春秋时期;图由图中郡的广泛设置可判断是秦朝。【答案】A,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中俄尼布楚条约

22、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 BC D,【解析】本题的简便方法是使用排除法。的表述明显错误,这里的“中国”在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一定是一个国家的称谓,绝不是指中原地区。由此,排除A、B两项;明显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如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日本又称为日清战争。【答案】C,7(2009年高考海南卷)“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23、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汉武帝时创立刺史制度,负责监察地方高官。A项和B项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D项秦朝就已确立。【答案】C,8(2009年高考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C军政权 D财政权【解析】A项首先排除,决策权在皇帝;为避免相权威胁皇权,北宋初年即采取削弱相权政策,以中书门下分割宰相之行政权,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以三司掌财权。【答案】B,9(2008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

24、朝的枢密使【解析】宋朝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军政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始设于中唐时期,宋太祖沿袭此制,以分割宰相的掌兵权。【答案】D,10(2008年高考海南卷)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解析】这句话的含义是讲刘邦希望通过分封诸侯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假如没有通过皇帝的分封而称王的,天下共同讨伐他。B项错误,C、D两项不合题意。【答案】A,1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

25、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解析】针对“较高的行政效率”思考问题,唐朝政府行政效率提高,主要是由于实行三省六部制,各部门和职官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答案】B,12(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宋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擢通判”这一信息,通判是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州郡长官之下新设置的官职。【答案】D,1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卷)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

26、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解析】本题关键是这些变革反映出的“趋势”。由秦朝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内阁以及清朝的军机处,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封建君主通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强化的变化趋势。【答案】A,14(2008年高考江苏卷)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唐太宗这句话表明他想通过宰相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减少皇帝决策失误。从材料“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可以看出。【答案】A,15(2008年高考上海卷)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C宋朝 D清朝【解析】宋朝采取文官治州、将兵法等措施消除了武将专权现象。【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