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572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4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历史特征:从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传统文化发展到新高度的阶段。,2主要表现(1)政治上: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到辽、宋、夏、金对峙,最后元朝完成统一。(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北经济作物交流、推广;商业突破了“坊”“市”界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纸币的使用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3)民族关系上: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

2、大融合的高潮。,(4)思想文化上:传统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科学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不仅在国内的军事和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应用,而且传向世界,对欧洲历史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以诗词创作、理学兴起、元曲兴盛为代表,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一、中国古代主要兵制1府兵制(1)源于西魏的鲜卑族,实行鲜卑族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实行军民异籍。(2)隋朝沿用,实行军民同籍,兵农合一,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3)唐太宗调整和健全府兵制,增加军府数量,加强中央集权。,2募兵制:唐玄宗开始实行,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军队。但易于形成军阀。导致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局

3、面的形成。3保甲法: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保丁平时务农,战时作战。是一种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制度。4猛安谋克制: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作为社会基本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这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八旗制度: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把女真人编制起来,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二、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1“战”是民族关系的次要方面。两宋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发生过多次战争,但这是民族关系的次要方面。2“和”是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1

4、)两宋时的三次议和。三次议和是指宋辽的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南宋和金议和。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彼此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2)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辽、夏、金同汉族的商品贸易联系增强。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各民族进一步融合。,3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1)汉族人民大量迁到边疆地区,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

5、女真人通过与汉族融合,到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3)唐朝以来到我国定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元朝时更大量地迁入中国,他们通过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汉族人民向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的进一步开发。,1.北宋完成的只是局部统一,而不是全国范围的大统一。2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正常存在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一般会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但北宋统治者则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3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延缓了

6、北宋的灭亡;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朽。,4在认识这一时期三次和议(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时,不仅要注意对宋政权来说所具有的屈辱性及给人民带来的负担,而且要看到其客观进步性,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等。5宣政院是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不是地方机构。,一、选择题1(2009年高考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C军政权 D财政权【解析】A项首先排除,决策权在皇帝;为避免相权威胁皇权,北宋初年即采取削弱相权政策,以中书门下分割宰相之行政权,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7、,以三司掌财权。,【答案】B,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图由图中的中书省、江浙行省等可判断为元朝;图由图中的河南道等判断为唐朝,“道”是唐朝的行政机构;图由图中的鲁、宋、吴等可判断为是春秋时期;图由图中郡的广泛设置可判断是秦朝。【答案】A,3(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明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

8、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信息。【答案】B,4(2008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解析】宋朝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军政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始设于中唐时期,宋太祖沿袭此制,以分割宰相的掌兵权。【答案】D,5(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宋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擢通判”这一信息,通判是宋代为

9、加强中央集权在州郡长官之下新设置的官职。【答案】D,二、非选择题6(2009年高考江苏卷)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

10、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解答问题(1)要注意

11、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材料一中“取以经济之才”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对科举考试的观点。材料二中苏轼所言实际上强调考诗赋的重要性;王安石说明现有考试内容的弊端,目的在于考经义解决冗官问题;司马光的科举考试内容则体现在“专用经义、论、策”一语。问题(2)由“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一语,结合所学不难总结出编纂三经新义作为基本教材这一信息,这一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问题(3)由材料中王安石对于旧的教育制度的不满并结合当时北宋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可以得出这一改革举措的主要目的。,【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12、(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7(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外,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13、。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不论详。”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注意是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注意依据材料概括。第(2)问材料一体现的背景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土地兼并加剧。【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