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572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 第5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单元整合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历史特征: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2主要表现(1)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并对经济文化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2)经济上:随着土地关系和赋役制度的调整,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新的发展,封建经济一度呈现繁盛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以产生并有缓慢发展。(3)民族关系上:历代中央政府注意发展民族间的往来,平定了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幅员辽阔的版图最终奠定,中华民族空前统一。,(4)对外关系上:由开放转向闭

2、关;中国与西欧之间的往来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中国的传统对外关系由主动转为被动。(5)文化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文学艺术仍有暂时的繁荣,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古典小说、“西学东渐”则是文化领域中的新现象。封建政府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更使传统文化具有总结的性质。承古萌新成为明清文化的总体特点。,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从两汉到唐朝,王公、豪强、士族、节度使都曾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皇权;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2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3中央机构。秦始皇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4官吏选拔制度。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汉代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5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王国问题的解决,唐代士族势力的消亡,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三、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的主要表现1经济上: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清朝前期有了缓慢发展,说明

4、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衰落的标志。2政治上: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明显,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到顶点,明朝设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等,说明封建社会已走到末路,由盛转衰。3阶级斗争方面:明末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这就触及到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我国农民起义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4思想文化上: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揭露封建社会日益没落的文学作品已经出现。,四、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对外关系新趋势、新问题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明清时,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反击外

5、来侵略的战争,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加强民族联系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款待回归的少数民族、加强边防建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2)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打退了瓦剌的进攻;维持了与鞑靼俺答汗的和平友好关系,在边境开设互市,交换各自所需的物品;抗击外来侵略。肃清倭寇;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台湾。,(3)清朝: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分裂势力的叛乱;欢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委派驻藏大臣参与管理西藏;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辖。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6、。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各部。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设置办事大臣管理西藏、西宁两个辖区。,2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新趋势和新问题(1)新趋势:中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不断进行反侵略斗争。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清政府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新问题:由于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而进一步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1.明朝的“省”并不等同于元朝的“省”,它是指明朝在地方分权后的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

7、。2大明律是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的工具。它的制定,是明代强化皇权的另一种表现。加强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3自汉朝以来,我国的赋税制度的特点是人口税重,田亩税轻;在均田制盛行的时代,所有的税收均以人丁为单位征收;两税法开始按土地的多少征收田亩税,按资产的多少征收户税,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朝的一条鞭法开始将部分丁税摊入田亩;清朝的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土地成为征税的唯一依据。4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特点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这既有利于解决因人口增加而出现的粮食问题,又促进了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5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并

8、不是禁止对外交往,而是严格限制,当时还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6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西学东渐”的结果。7明清文化领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封建专制的衰退在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渗透;另一方面,文化各个领域又都体现出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时代特征。,1(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 D司法【解析】明太祖裁撤中书省,罢丞相,将其权力分到六部,因此六部所掌主要是原来丞相掌握的行政权。【答案】B,2(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

9、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解析】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因此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答案】B,3(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C汉 D秦【解析】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至此,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了,因此,选项中B、C、D三项所列的朝代都曾设置过丞相,只有清朝不曾设丞相。【答案】A,4(2009年高考广东卷)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

10、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清朝初年,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牵制作用。A、B、C三项所述各项措施均加强了皇权。【答案】D,5(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

11、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 BC D,【解析】本题的简便方法是使用排除法。的表述明显错误,这里的“中国”在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一定是一个国家的称谓,绝不是指中原地区。由此,排除A、B两项,明显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如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日本又称为日清战争。【答案】C,6(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

12、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解析】从“藩”“王”等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答案】C,7(2008年高考广东卷)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非为一姓”,明显反对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材料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他是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C,8(2008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 B农书C农政全书 D四洲志【解析】甘薯在明朝传入中国,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著作,不可能记载;农书是元

13、代王祯的著作,也不可能记载;四洲志是清朝的著作;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著作。【答案】C,9(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四库全书为清代乾隆年间编著。可根据教材中有关四人的主张综合判断得出答案。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思想家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抨击封建礼教,其思想统治者斥为“异端”。【答案】A,二、非选择题10(2009年高考海南卷)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举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

14、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守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考称职,不次攫用。若但善事上官,于理簿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过(按过错)掩其大节。张文忠公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2)指出整顿

15、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解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考查张居正改革的具体措施。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在读懂材料基础上分层概括,注意不要遗漏答案要点。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答案】(1)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2)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11(2008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兔释名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肉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16、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主治补中益气。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渴,虚寒者,宜戒之。附方血气味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请回答:(1)本草纲目一般分哪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集解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主要从材料中全面提取信息,第二小问则通过材料内容来回答。第(2)问的回答要注意概括性和全面性。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望月而孕。(2)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3)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