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573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2)地位:古代中国的第一个。(3)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制度。,国家政权,传子,2商朝(1)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2)政权特点弥漫着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商王对的控制力是有限的。,神权,王权,附属国,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内容核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周王,同姓亲族,(2)作用周人的

2、势力范围扩大。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的 地位。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天下共主,分封制,(2)内容核心:制。体系:确立了严格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 关系,也是关系。(3)作用:有利于凝聚,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嫡长子继承,家族等级,政治隶属,宗族,王权,3礼乐制度(1)含义:是各级贵族的和生活准则。(2)实质:是维护 的工具。,政治,宗法分封制度,轻巧识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核心:王权。(2)

3、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3)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理解掌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三者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3)西

4、周礼乐制度是保证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的工具。,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2009年高考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

5、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解析】“九鼎”是我国夏朝禹时铸造的,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三国”指夏、商、周。材料的含义是九鼎铸成之后,曾经流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夏、商、周三个朝代对“九鼎”的重视,关键在于“九鼎”代表国家权力,是王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的象征。A、B、C三项显然不是主要原因。【答案】D,2山东省的“富民兴鲁”政策深得民心,齐鲁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来源于()A山东半岛自然地理特征 B宗法制下嫡长子的族姓C母系氏族公社母系的族姓 D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西周分封时,今天的山东有齐和

6、鲁两个主要的封国,故山东称“齐鲁大地”。【答案】D,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兼并战争频繁。(2)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激烈,争相变革。(3)经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基本特征:权力的,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商鞅变法,高度集中,2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由组成,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轻巧

7、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核心:皇权至高无上。(2)首创:皇帝制度实现了从以王权为核心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2)两层官职:“三公九卿”;郡守和县令(或县长)。分析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秦朝时实行文化专制,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因此私学不可能出现。【答案】D,2右图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

8、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始皇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答案】A,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确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2确立的标志:秦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突出的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4制度的本质: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5内部的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

9、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二、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变革1郡县制的形成及演变: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体制也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2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3郡县制的影响: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10、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009年高考广东卷)“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解题指导】中国古代的“封建”一词取自分封制度中的“封邦建国”。近代引入的“封建社会”指的是自战国到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题目中选项C、D属于后者;而A项两者都有,且范围太窄。【答案提示】B 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灵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文物都可入题,扩大了历史资

11、料的来源,随着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推广,题目的设问更加宽泛,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对审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各种历史资料的应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拓展研究历史的信息资源渠道,是应考要特别关注的一点。,(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解题指导】西周实行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提示】A 近几年高考已明显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本题以宗法制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宗

12、法制在秦以后的重大影响,以求加深对宗法制影响的认识。,材料一杜甫槐叶冷淘诗云:“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材料二左传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1)上面的两则史料分别选自杜甫的诗和左传的记载,都有关于“鼎”的内容。从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鼎首先是饮食器具。从左传宣公三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鼎是祭祀器具,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2)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商周时代鼎文化对中国影响重大而深远。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革故鼎新、钟鸣鼎食等成语都与鼎有关。,1(2009年上海浦东区模拟)(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

13、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答案】C,2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答案】在古代,鼎首先是饮食器具,然后是祭祀器具,后发展为权力的象征。,(1)上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帝王之威。图的右侧是秦始皇人物像,他头戴冠冕,腰佩宝剑,身穿宽大、带有龙的图案的袍服,表情庄重威严,显示出“千古一帝”的至尊和威势。(2)图的左侧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修筑长城等。这同时也是加强专

14、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折射出专制皇权的强大与威势。,(3)该图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既可用来研究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等重大历史问题,亦可用来研究秦朝的经济、服装文化等历史问题。1上图中秦始皇的“龙袍”服装反映出()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皇帝独裁 D皇帝英明【答案】B,2(2010年安徽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3结合秦

15、朝之威概括指出秦始皇是如何自定尊号的?有何影响?【答案】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1(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题】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宗

16、法制的概念分析判断。材料中的信息主要符合宗法制的内容,A、B、D三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答案】C,2(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王位,这种王位继承的方式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沿用。据此知识判断选项C符合上述原则。【答案】C,3(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名C

17、谥号 D行业【解析】材料提供了三种姓氏的起源,一是国家的官名,一是字的含义,一是居住区的名称。司马、司徒是古代的官名。【答案】A,4(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C爵号 D官名【解析】姓氏来源具有广泛性,从材料提供的来源情况推断,王、侯、公孙等属于古代的爵号。公孙是古代对封公后人的统称,其来源也是爵号。【答案】C,5(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如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18、()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从材料“武王克殷反商”可知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从“封黄帝之后于蓟”可知是分封制中对前代贵族的分封。【答案】C,6(2008年高考广东卷)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从图中的“支祠”就可判断出这与宗法制有关,这一幅牌匾反映的是宗法制。【答案】B,7(2008年高考上海卷)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C东汉 D明朝【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提取题中关键词“郡县制”,根据

19、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条件的应为秦朝。【答案】B,8(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注意材料中“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及题干中“记载尚有许多”,表明本题的主题是唐代官府与大姓(士族)关系,且不是个案。可用排除法,门阀士族一直是唐代统治的基础,二者的关系应是既有矛盾又互相依赖,B项可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可排除;D项材料不能看出,地方割据需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条件,且士族大姓可能在某些方面势力膨胀,威胁官府统治,但不一定具备割据的全部条件,D项也可排除。【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