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573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举1840年到186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英国的鸦片走私(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3)严重危害: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贸易逆差,2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皇帝下决心禁烟。(2)概况: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3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对华战争。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鸦片战

2、争结束。,道光,虎门,中英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8月。(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给英国;允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广州,香港岛,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 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领土完整,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提出的全面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

3、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和(1860年)。,修改条约,北京条约,4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3)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4)中国运动由此起步。,洋务运动,现代化,归纳比较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国情,分析说明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这一整体发展趋向,可以通过通商口岸的开放这一“点”透视出来。从布局上看,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

4、口岸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岸及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则一方面由东南沿海向北部沿海各省扩展,另一方面沿长江向内地扩展,不仅涉及经济中心,还涉及清政府的政治中心。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深。(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5、,【解析】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虽不一定客观全面,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夷兵抢夺十三洋行,正是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应该是真实的,因此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却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答案】D,2(2009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6、。根据“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知在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部侵略(列强要求扩大侵略权益)反应迟钝,D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可以排除;瓜分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B错误;资本输出,垄断经济也是在19世纪末,C错误。【答案】D,列举1894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膨胀。(2)导火线:朝鲜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东学党,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

7、9月,中日在决战。,黄海,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1)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2)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追加3 0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台湾,设厂,辽东半岛,4影响(1)主观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经济:中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政治: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狂潮的序幕。(2)客观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 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瓜分中国,救亡图存

8、,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2)口号:“”。(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政策。,扶清灭洋,(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5)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的改革运动。,清王朝,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中国。(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4)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

9、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辛丑条约,北京,轻巧识记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1)转折: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阶段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攫取中国领土和主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军事上趋向联合侵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瓜分中国。(5)结果:

10、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影响对列强:拓展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归纳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从诗中“卅年”“求富”“求强”“仿洋”等信息可知是指洋务运动,下面两句是指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性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答案】C,2(2

11、009年苏州模拟)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D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台湾【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时间“19世纪”,二要注意“台湾成异域”。【答案】D,一、1840年至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1巨额赔款成为中国人民长期的沉重负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清政府的税收机构,实际上成为替帝国主义收款的代办机关。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京津地区,严重

12、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使清朝心脏地区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使馆区从此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动据点。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其目的是要摧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实现其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而清政府也从此完全变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目的是使之更适应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同时也标志着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

13、地化。,(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解题指导】仔细分析原题中的材料:“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鸦片战争中被侵略一方的清政府,“陈腐世界”指固守封建制度。英国为获取“贱买贵卖的特权”而向中国倾销鸦片,因此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

14、失败而告终,故C项错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此D项说法是美化侵略战争。【答案提示】A,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鸦片战争这一重点问题,有较广阔的命题空间。,(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卷)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条约在关税方面的规定,同时还要理解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

15、义,一国享有,各国共享,这正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在鸦片战争时期就已被列强所获取。【答案提示】A,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平时复习时既要重视知识的横向综合,又要注意知识的纵向梳理。本题以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涉及到不平等条约为命题切入点,要求综合分析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材料一1844年顾盛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材料二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和破坏的财产,总值

16、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2)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把祖国锦锈河山的众多景观和西洋建筑艺术集于一身,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但遭英法联军的野蛮焚毁,如今遗留的残迹,仍默默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1两则材料各具体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答案】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材料二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抢劫中国皇宫的暴行

17、。,2材料二中泰晤士报报道的客观事实和不实内容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答案】客观事实是报道了侵略者抢劫的行为,不实内容是“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事实上,总值远远超过这个数值。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报纸不能如实反映这一以英国为首的暴力行为。3两则材料说明侵略者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答案】西方列强都以获取侵略权益、掠夺财富为目的。,下列一组图片是八国联军侵华时西方某国发行的明信片。,(1)图一反映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瓜分;图二反映的是在城头上对抗西方大炮的义和团战士;图三反映了中国人也开始使用新式大炮;图四反映了列强在商议如何瓜分在中国的利益。(2)一个世纪以前发行的明信片反映了当时发生在中国的重大事件,具

18、有珍贵的史料价值。,1上面四幅明信片中最能反映中国受到西方先进文明影响的是()A图一B图二C图三 D图四【答案】C,2(2010年厦门质检)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开设工厂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A BC D【答案】B,3图一、图四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答案】图一、图四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由此引起了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一、选择题1(2009年高

19、考全国文综卷)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既不能体现平等的外交观念,也不是崇拜西方列强的结果;当时中西交往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可能是西方文化广泛影响的结果。该条约将这一规定强加给清政府,实际是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冲击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规制。【答案】B,2(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

20、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 B咸丰帝C光绪帝 D宣统帝【解析】列强焚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此时正值咸丰帝在位(18501861年)。【答案】B,3(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A BC D,【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1900年英

21、国海军中将率领联军进犯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故排除。【答案】B,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卷)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租界”“地方当局”以及“本质上反映”等信息。天津老城南门外出现“三不管”地带,是指租界和地方当局均不管理,由题干中的“租界”反映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答案】C,5(2008年高考海

22、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 B庚子年C辛丑年 D壬寅年,【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干支纪年的计算法,干支纪年是60年一循环,如甲午年是1894年,乙未年是1895年,丙申年是1896年,丁酉年是1897年,戊戌年是1898年,乙亥年是1899年,庚子年是1900年。【答案】B,二、非选择题6(2008年高考上海卷)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

23、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问题:(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解析】第(1)问实际是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第(2)问可简要列举中国在19世纪受西方侵略的相关史实。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要注意运用唯物辩证法剖析题干观点。,【答案】(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言之有理即可。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