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591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德市旌教科2013103号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测试的通知各中小学:根据区教育局的会议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检测其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13年11月18日12月15日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质量的测试,请各学校依照文件精神,做好测试准备。附件:1、体育学科测评方案2、美术学科测评方案3、科学学科测评方案4、音乐测评方案 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3年11月15日附件1:体育学科教学质量测试方案1、测试年级小学3年级,小学5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现场随机抽测某

2、年级某班,男15人,女15人。2、测试项目小学,50米。跳绳。初中,50米。立定跳远,3、测试办法,评分标准详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4、测试人员由旌阳区教育局抽取5、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附件2:旌阳区美术学科测试方案一、测试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随机抽测班级,各30人。二、测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人美版美术教材为蓝本。为便于操作,重点考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个方面内容(一)小学三、四年级测试内容1、能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能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3、能用原色、间色、冷暖色、对比

3、色等色彩基本知识有目的地加以运用4、围绕一定的主题,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7、能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8. 认识和了解教材上出现的名家名作,能用恰当的词语、短句对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二)初中一、二年级测试内容1、能对每册开篇第一课的优秀美术作品做简单的赏析。2、认识和了解教材上出现的名家名作,能用恰当的词语、短句对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3、了解美术分类的一般形式,以及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掌握艺术与生活的基本关系。4、了解

4、生活中各种色彩搭配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掌握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5、掌握中学生正确着装的一般方法。6、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常用工具,以及用墨用色的基本规律。7、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手绘线条进行简单的表现。8、能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9、设计制作简单的面具、标志、吉祥物。10、能用简单的线条进行家居环境布置设计。三、测试方式1、小学测试实践操作:从教材里选一个内容进行绘画或设计2、初中测试分为:理论(30%)和实践操作(70%),理论为笔答,操作题事先告知所需用具,学生应提前做好准备。3、考试时间40分钟。四、测试人员一组:冯伟杰、张德智、刘进川二组:田增云、王

5、开琴、左炜三组:张刚、郑世木、熊宗莲五、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附件3:德阳市旌阳区科学课抽考方案为了体现科学课学生动手实验的特点,考检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本次抽考以考检学生实验操作为主,具体方案如下,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探究,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参与实验的机会,凸显科学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项考试将成为常规化的考检方式之一。1、抽考学生确定:本学年抽考四、六年级,由区教科所选派主考教师24人到抽考学校,现场抽签随机抽2个班的学生,每班由主考教师任抽30人,不足30人的班,可在另一个班补足30人。2、抽考内容的确定:区教科所在每册教材中确定10个左右的分组实验作为考试题目,由学校派

6、人抽两个题,由任课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的材料(1020分钟),题目确定后,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由主考现场评分,考试题目见附件1、23、评分标准: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评分,满分20分a.学生很熟悉本课实验目的、材料(2分)b.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学生都参与了实验(3分)c.实验方法和步骤正确(5分)d.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5分)e.实验数据、结论清楚,有自己的发现(3分)f.实验习惯好(整理、清洁等)书写规范(2分)4、考核具体流程:主考到校主考抽班,学校抽题主考到班抽30位学生;任课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到考场,任课教师分组后离开主考向学生宣布实验题目、发放记录单(学生只可带教材、

7、文具)学生实验(10-15分钟)主考观察评分主考可照相、提问,可了解学生平时实验情况作为评分参与收齐实验记录单(不超过15分钟)5、主考的确定:主考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各校专业的科学教师。分为三组A组:组长:舒彤 组员:周极东、李娟、张开平B组:组长:邱长志 组员:代林、米娟、杨辉均C组:组长:孙国田 组员:游建、陈源、陈禹6、各校考试时间安排表时间A组B组C组12月5日上午双一柏一黄许双二柏二袁家下午通江德新孟家黄河路涪江路东泰12月6日上午和新孝泉东河杨嘉下午八角景福城南天元12月12日上午西街新中逸夫寿丰下午市一小华山路12月13日上午实验青云山金山街下午东街北街四年级实验目录实验名称实验

8、类型1测量室内气温分组2做一个风向标分组3做一个雨量器分组4过滤实验分组5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组6温度和搅拌能否加快物质溶解的实验分组7分离食盐和水分组8物体发声实验分组9音叉振动实验分组10“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的实验分组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实验名称:杠杆的秘密实验材料:杠杆尺、支架、钩码。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中间支点,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水平位置)。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3、整理实验器材。(二)实验名称:轮轴的作用实验材料:钩码、轮轴、支架、细线。实验

9、步骤:1、组装轮轴,并指出哪是轮、哪是轴。2、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试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轮和轴上挂的钩码数使轮轴平衡)。3、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2次。4、整理实验材料。(三)实验名称:滑轮组的研究实验材料:钩码、滑轮、支架、细线。实验步骤:1、按要求将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一个钩码所用的力的大小,再用滑轮组提示钩码,测出所用力的大小。3、改变动滑轮上钩码的数量,再做2次。4、整理实验材料。(四)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实验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滚轮。实验步骤:1、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起滚轮,测量所用力的大小

10、(测力计使用前调零,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2、组装四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滚轮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读出用力的大小并记录。3、整理实验器材。(五)实验名称: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3张、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4张,铁垫圈适量实验步骤:1、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分别把裁好的纸条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桥墩”上,一个一个地在纸条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条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作好记录。2、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长宽相等厚度不等的三个纸横梁分别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桥墩

11、”上,一个一个地在纸条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条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作好记录。3、整理实验器材。(六)实验名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材料:完全相同的纸6张、铁垫圈适量、胶棒1个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纸分别折成各种形状。2、分别将折好的纸梁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桥墩”上,一个一个地在纸梁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梁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3、比较不同形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4、整理实验器材。(七)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12、。实验步骤: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结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4、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5、整理实验材料。(八)实验名称:通电导线有磁性的研究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

13、针、长约两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实验步骤: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桌上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接通电流,看到小磁针转动,指的方向偏离了南北方向;断开电流,小磁针回复到南北方向的位置。2.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现象会非常显著。3.做一个线圈:用导线在三根手指上绕10圈左右取下,用胶带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接通电流,指针偏转角度最大。4、整理实验材料。(九)实验名称: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材料:长1.2米的多股绝缘胶线、长8厘米以上的大铁钉(或者螺丝杆)、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电池、电池

14、盒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方法是: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圈100圈,导线两头留出10厘米15厘米做引出线。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注意导线两头要用砂纸磨光亮。2、把制作好的电磁铁连接到电池上,试一试看看电磁铁能否吸起大头针。(注意: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所以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3、将通电的电磁铁的铁钉两端分别去接近指南针,看是否会出现相吸或排斥的现象。4、整理实验器材。(十)实验名称: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实验材料:玩具小电动机、塑料杯或纸杯、橡皮筋、铜质单股粗导线约20厘米长2根、铁丝做支架约长40厘米、电池1节、电池座1个、开关1个、导线3

15、根、磁铁1块、大头针、透明胶带实验步骤:1、拆小电动机,观察拆开的小电动机,了解它的构造。2、安装支架和电路。3.安放转子。把转子放在支架上,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而不会滑下来。4.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并用磁铁使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5.换用两块磁铁并改变磁铁与转子的距离,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6、整理实验器材。附件4:德阳市旌阳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方案一、 检测目的 为了提高音乐教育质量,落实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促进旌阳区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方案。二、检测原则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学科特

16、点,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引领性。三、 检测内容1、学校音乐教师配置和课程设置情况2、教材中 “感受”、“歌唱”“表现”三个教学领域内容,并根据音乐课标的要求进行评价。四、命题及命题范围1、命题: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统一命题,命题内容主要考虑为课标中该学段在“感受”、“歌唱”、“表现”领域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2、命题范围: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作为抽测命题范围。五、检测形式及方法1、基本技能即歌唱检测采取抽考的形式,每学年对各学校二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规定教学内容的抽考。(今年小学抽考二、五年级,中学

17、抽考一、二年级)2、检测对象:由学校准备各班级花名册,检测当天由监考人员到校抽签决定检测班级。四个平行班以上(含四个班)的学校抽取2个班.3、抽考时间:2013年12月2日6日。六、期末考核成绩:(一)重点曲目1.集体齐唱(50分)。在重点歌曲中抽取一曲,全班同学在本班音乐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行演唱。根据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嗓音情况,最后打出成绩。 2.小组抽唱(20分)。在全班学生中随机抽5人一组,再次唱一遍刚才的歌曲,教师钢琴伴奏。3.能够抽签背唱重点歌曲中的一首歌曲,并能至少说出本期五首以上歌曲名称。(随机抽2个学生分别唱两首歌)(10分)4、乐理知识及其它(20分)附表

18、:教学质量检测内容教学质量检测内容一年级上学期能唱会书中每一单元中“金话筒”中的歌曲,要求带有一定表演性律动。1.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并说出音乐的情绪。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年级下学期能唱会书中每一单元中“金话筒”中的歌曲,要求带有一定表演性律动。1.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并说出音乐的情绪。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二年级上学期能唱会书中每一单元中“金话筒”中的歌曲,求带有一定表演性律动。1.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并说出音乐的情绪。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二年级下学期能唱会书中每一单元中“金话筒”中的歌曲,要求带有一定表演性律动。1.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

19、地做动作并说出音乐的情绪。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三年级上学期能唱会书中每一单元中“金话筒”中的歌曲,要求带有一定表演性律动。1、认识唱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2认识堂鼓、锣、钹、碰铃3、根据教材中歌曲(乐曲)名称能识别藏族。4、能知道一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曲名称,知道一个作曲家的名字。5.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6.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7.能够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三年级下学期能唱会书中每一单元中“金话筒”中的歌曲,要求带有一定表演性律动。1、认识速度记号快速、中速、慢速;认识

20、反复记号、跳音记号、换气记号;认识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认识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3、能掌握一拍附点、两拍切分音型节奏。4、认识、二胡、竹笛、小提琴。知道大管和单簧管在教材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5、知道轮唱和合唱6、知道一个作曲家的名字。7.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8.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9.能够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四年级上学期能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金话筒”的歌曲。1、能知道教材中歌(乐)曲的进行曲风格。2、区分齐唱、合唱、独唱三种演唱形式。3、知道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4、认识重音记号、连音线、切分音型。知道上行和下行旋律线。5、认

21、识管弦乐器小号、长号、萨克斯、大管。7、能知道一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曲名称,知道一个作曲家的名字。8.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9.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10.能够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四年级下学期能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金话筒”的歌曲。1、认识升记号,弱起小节、变拍子、上波音、D.S.反复记号、三连音。2、认识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指挥图式,并用正确方式指挥。3、认识双簧管,知道中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和打击乐器。6、能知道一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曲名称,知道一个作曲家的名字。7、知道人声的分类并能区分。8.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

22、蹈并参与表演。9. 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10. 能够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五年级上学期能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金话筒”的歌曲。1、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2、结合欣赏内容,能认识部分西洋乐器,如:小号、小提琴。3、能用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小鼓)等为歌曲伴奏。4、结合歌曲继续复习2/4、3/4、4/4拍的强弱规律。5.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6.能够用已学会的歌曲视唱乐谱。五年级下学期能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金话筒”的歌曲。1、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二部合唱等)更好的为歌曲服务,使歌声更为立体、丰满、有表现力。2、认识降记号、还原

23、记号、切分节奏。3、认识3/4、3/8拍。4.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5.能够用已学会的歌曲视唱乐谱。六年级上学期能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金话筒”的歌曲。1、能自己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歌唱。2、认识、了解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3、认识书中的反复记号,复习换气记号。4.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5.能够用已学会的歌曲视唱乐谱。六年级下学期能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金话筒”的歌曲。1、认识西洋乐器。2、感受和 这两种记号在旋律中所表达的情绪。3、了解旋律的创作手法:模进。4.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5.能够用已学会的歌曲视唱

24、乐谱。七年级上册能够自信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话筒”的歌曲,并有良好的唱歌习惯1、掌握常见的几种演唱形式;2、能认识变音记号,认识力度记号及音乐的强弱变化;3、能对歌声与乐器声有了解和分辨;4、能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5、能够用自己学会的歌曲视唱乐谱。七年级下册能够自信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话筒”的歌曲,并有良好的唱歌习惯1、了解西洋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的种类。2、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3、能够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4、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

25、动作。5、能够用自己学会的歌曲视唱乐谱。八年级上册能够自信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话筒”的歌曲,并有良好的唱歌习惯1、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2、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3、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4、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并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5、能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八年级下册能够自信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话筒”的歌曲,并有良好的唱歌习惯1、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2、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音乐表现的作用。3、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4、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并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5、能够识读和运用乐谱。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