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594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戚金玲.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景 泰 县 喜 泉 学 区 小学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分析主备人戚金玲 备课组长审核 小 组成 员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本单元课文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塑造的人物有岁高龄的老士兵,有机智、聪明的少年,有壮士,有君王,既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反映的主题既有揭露战争的残酷的,又有歌颂战争中的人民勇敢、爱国的。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战争主题。 单 元 教 学 目 标1、知识目标:继续理解人物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品质的作用,了解诗歌的结构美、韵律美及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情。2、能力目标:阅读中抓住典型人物的

2、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通过朗读深入理解人物的感情,写作中学习使用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及爱国之情。 单 元 教 学 重 点1、 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2、 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单 元 教 学 难 点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 课 时 安 排 古诗二首2课时小英雄雨来2课时

3、夜莺之歌2课时狼牙山五壮士1课时螳螂捕蝉1课时语文天地1课时,共9课时。 教导处审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一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教学难点1、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

4、和平生活的热爱。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3、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具应用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一、 交流资料1、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二、 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诵读:可教师范读

5、、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2、诗歌大意: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三、 讨论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四、 学生小结五、 推荐阅读王昌龄从军行(一、二)王 翰凉州词二次备课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兵役的残酷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不尽的悲哀教导处审

6、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二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教学难点1、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具应用 教学

7、过程二次备课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一、交流资料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2、飞将:

8、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2、诗歌大意: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三、 比较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四、 学生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9、。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 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教导处审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小英雄雨来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一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训练学生速读文章,并在短时间内能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学习对景色、环境的优美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反复的修辞手法。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勿忘国耻;激起学生对小雨来为代表的英雄们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训练概括能力;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具应用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语:我们通过学习,大家对抗

10、日战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抗日战争?(明确: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场上战争最激烈的一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雨来便是这斗争中的一个抗日小英雄。)今天,同学们已经和小雨来一样长大了,咱们再次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让我们向小英雄雨来致敬。在日本的右翼势力歪曲和否定这段历史的今天,让我们勿忘国耻!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冀 察 晋 j ch jn 芦 苇 wi 笤 帚 tio zhou 软 鼓 囊 囊 run gu nng nng 手 榴 弹 li 脊 背

11、 j 吧 嗒 b d 哐 啷 kung lng 狗 吠 fi 晌 午 shng wu 喀 啦 k l 嗖 嗖 su su 推 推 搡 搡 sng 劫 难 ji nn 胸 脯 p 趔 趄 li qie 嗷 嗷 o o 吼 叫hupo 狗刨 bo 刨冰 s 撒腿 s 撒种 g 骨碌 g 骨头 nng 拧了他一把 nng 拧螺丝 nng 脾气拧三、整体把握文章1、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小雨来为了帮助区里的交通员李大叔逃脱鬼子的追杀,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2、我们看到课文已经分成了六部分,每部分的上面都标着数字。请大家再次迅速浏

12、览课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的爸爸突然夜归及雨来的所见所闻。第四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五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第六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但雨来并没有死。 布置作业从文中找出描写雨来家乡的优美句子和段落摘抄到自己的札记本上。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第一部分:本领高强第二部分:受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所见所闻第四部分:掩护李大叔第五部分:与鬼子英勇斗争第六部分:雨来并没有死教导处审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3、小英雄雨来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二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 1、训练概括能力;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2、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重点训练概括能力;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具应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我们在第五单元的河塘旧事中曾经学习过景物描写对揭示文章主题、烘托气氛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本文中,也有几处优美的景物描写,请大家找出来。 (1)第一处景物描写在文章开头,“在晋察冀的东北部都笼罩在柔软的芦花里”。现在,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文字,大家静静地体会,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景色优美

14、。)那么,这么美丽的家乡我们能忍心看她受到敌人的侵害吗?(生:不能。)此外,这一段文章还交代了哪些情况?(地点:晋察冀东北部,这里有小河,为雨来脱险打下了伏笔。) (2)第二处景物描写在第六部分的开头,“太阳已经落下去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此时此刻,小雨来可能已经死在鬼子的枪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师:有感情朗诵),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美景。(生:壮丽。)这壮丽感人的景物描写增添了什么样的气氛呢?(点拨,明确:庄严。)壮丽的景色,庄严的气氛,在此情此景中,雨来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英雄形象)。这景物描写对雨来的英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烘托、映衬、突出)。 (3)第三处景物描写出

15、现在什么时候呢?(生:大家呆呆地在河岸边站着的时候。)大家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悲伤、愤怒,希望雨来没有死。)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大家的心情却写了大家眼前的景物呢?(点拨后明确: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河岸上的气氛是沉重的,肃穆的,这里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么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期待这,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反映出乡亲们悲愤交加的心情。)。 二、除了优美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外,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反复。 反复的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16、 文中两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典型的间隔反复,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两句话在文中不同的段落都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但学到了文化,也接受了爱国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二次出现在第五部分,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雨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他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两句话的反复使用,既点明了小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又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三、对本文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文中

17、优美的景物描写一定使同学们有很深的感触,请你用自己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自己见到的景物,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求:2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描写手法教导处审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夜莺之歌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一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

18、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具应用幻灯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耷拉:下垂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模模糊糊:

19、不分明,不清楚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五、交流探究 1、 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

20、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六、小结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板书设计夜莺之歌歌声-线索教导处审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夜莺之歌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二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3、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

21、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具应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检查复习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二、小组合作探究1、 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语言我自己学的

22、,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明确: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

23、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二、 讨论1、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三、 学生小结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布置作业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板书设计 夜莺之歌机智、勇敢小夜莺活泼、灵巧 小英雄热爱 祖国教导处审核意见景

24、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 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1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铭记历史。2、 体会英雄们的感受,理解英雄们的壮举。3、 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教学重点体会英雄们的感受,理解英雄们的壮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教具应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撤退(ch) 掷(zh) 崎岖(q q) 棋盘陀(tu) 山涧(jin)砸(z) 雹子(bo)多音字 绷带(bng) 绷

25、着脸(bng) 绷瓷(bng)2、解词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3、前一天已要求同学们查阅抗战英雄的故事,请大家踊跃发言,讲一讲你知道的故事。二、指名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三、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四、请同学们再次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1、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有两条路可选择,是哪两条?2、为什么选择了绝路?3、给大家1分钟时间

26、静坐思考下面问题,注意要认真考虑而不是草率地回答: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战士,你会作出什么选择。(学生回答应有两种,启发学生,战士们想到了自己走向顶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死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毅然作出这样的抉择实在是一番壮举。)4、既然壮士们所做的选择是壮举,英勇抗击敌人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显示了其壮志,那么他们纵身跳下悬崖之时,山河也该为其显示出一番壮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当时的场面拍成电影,天该是怎样的天,山该是怎样的山,战士们又该是怎么样的表情呢?然后请大家把你想到的这个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5、写完的同学可以朗读出来,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评价。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 完成配套相关习题

27、。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豪迈 教导处审核意见 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螳螂捕蝉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1课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具应用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课堂导入:我们在这学期已经学习了四篇古文,那么有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明确:多读。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在理解每

28、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查阅有关资料)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谏(jin) 孺子(r) 曲附(q) 颈(jng)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

29、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3、指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然后评读。4、教师范读课文,再要求全体同学齐读课文。5、检查字词的理解。(1)分别指定学生逐句朗读,指出句中自己预习的重点词的意思,再逐句翻译。(2)以下是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

30、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三、提出不懂的问题: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老师可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3、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

31、划。)4、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5、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1)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2)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3)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

32、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生齐答)。(教材的译文翻译成“你讲得很好!”似乎不完全,吴王当时不仅在感叹少孺子讲得好,同时也感叹少孺子的办法想的好,也为自己没攻打楚国而庆幸,一个“善哉”包涵了多重含义。当然,面对初一的小孩子,也完全把当时的情况简单地解释一下,说成“你讲得很好!”)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 完成配套习题。板书设计螳螂捕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导处审核意见景泰县喜泉学区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语文天地六 授课教师:主备人戚金玲组长审核课 时第1课

33、时成 员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1.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具应用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步:准备资料一、 布置预习任务: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第二步:练习、排演一、 认真练习:1.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

34、怎样才能朗诵好。2.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诵。(可在课下进行练习。)二、排演1.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2.师生观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第三步:召开朗诵会一、 提出要求: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三、评议。四、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来。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一、 集体评议朗诵会。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题的倡议书。1、明确倡议书的结构;2、明确倡议书三原则:精心调研的原则;短小精悍的原则;寓情于理的原则。3、欣赏佳作。4、动笔书写。5、小组修改习作。6、全班交流。三、活动总结。 布置作业完成倡议书板书设计 教导处审核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