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资格考试]错题总结5 教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资格考试]错题总结5 教育学.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错题总结(5)1. 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B )。A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C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方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B )。A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3.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 。 A热爱学生 B 热爱教育事业C 热爱劳动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4.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 保护儿童原则5.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 。
2、A招聘 B 续聘 C 解聘 D不聘 E辞聘 6.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BCDE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 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E 要符合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7. 教师专业化 因具备的条件有(ACDE )。A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 B有硕士学位 C 以奉献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E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8. 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含一下要素( ABCD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 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
3、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了 E 体格达标9.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CD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 知识广博 C 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 改善实践10.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ABCD )。A有助于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感情 B 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C 促进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 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品质11.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CDE )。A教师的权威 B 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 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 文化地位12.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 社会系统 。13.教师要作好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吃透
4、两头,即充分 理解 教材 和充分 认识学生 14.没有社会实践活动,没有 个体 与 环境 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15.与环境对个体的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 主导 作用。16.学生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 边际人 ”,他们在社会上处于 从属 和 依附 的地位。27.中小学生身份的确定为其 法律地位 的定位提供了前提。17. 人身权 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18.从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看, 学校 和 国家 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19.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因为
5、学生具有 向师性 的特点。20.教师的 专业素养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21.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 教育信念 。22. 语言 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23. 教育能力 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24.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 改善实践 的宗旨,着重对于自己 实践行为的研究。五、名词解释1、职业: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与形式/而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2、角色: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3、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解信念。4、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
6、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5、教师的人格特征:6、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书 73页)三是2、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 (书 75页)3点3、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书 77页)三遵守 一学习4、教师概念的界定 (书 78页)一总二分5、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4点首先,从社会和政
7、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经济收入是决定教师获得正常的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业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队伍自身的资格认证制度应当健全,这一方面可防止教师队伍混进一些达不到专业要求的人士,损毁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也有助于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有助于
8、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6、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基本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以自愿平等、“双向选择”为依据;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错题总结(10)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洛克 D、杜威13、目标管理是由美国学者(C )提出的。A、杜威 B、布鲁纳 C、德鲁克 D、泰勒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作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2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A、
9、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23、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称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C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BCE)。A、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C、班级组织的教育者 D、班级制度的执行者E、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0、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12、如何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ABCDE)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
10、明确的共同目标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3、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Y )1、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 发展水平 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 学生组织 。2、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具有 满足学生需求 、促进学生的发展、 矫正学生的行为 等功能。6、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 计划 、组织、协调和 控制 。8、 规章制度 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有 管理 、控制和教育的作用。9、开展以班级 规章制度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2、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要作好
11、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 全程管理 ;二是建立班级 民主管理 制度。15、控制学生干扰行为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是 教师权威 。17、 班集体 是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18、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 组建 、 形成 、 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 教育培养 与 类化的过程。1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 规章制度 、共同 生活准则 ,以及一定的 活动戒律 。22、班级建设设计以 班级建设目标 的制定最为重要。26、班级管理包括 制定计划 、 组织实施 、 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27、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 、 民主性 、自觉性原
12、则、整体性原则。28、 交往 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1.班级2班级管理3班级常规管理4班级民主管理5班级目标管理6导生制7班主任8班级建设的设计9班级目标六、简答题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4.班主任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研究学生?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如何应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七、论述题2.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错题总结(9)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AA、德育内容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方法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D )。A、劳动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 C
13、 )方法。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22、 托物言志是一种( D )方法。A、 说服法 B、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 D )。A、法制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2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D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性功能 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B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 享用功能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14、 ( C )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 教育性 D、享用性 2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 。A、 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30、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B )。A、升华性问题 B、 突出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31、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是 ( C )。A、突出道德争端 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C、 澄清与总结 D、是情境复杂化 10、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是( )。A、注意时机 B、 坚持严格要求 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D、 明确目的性 E、注意检查和坚持 3、德育过程就是学
15、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 N )3、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 社会性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具有 阶级性 和 民族性 。5、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 具体材料 和 主题设计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德育内容 上。8、 道德教育 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9、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和 择业指导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 社会化 与社会规范 个体化 的统一过程。16、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品德 的过程。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道德要求 与学生 已有品德水平 之间的矛盾。14、德育方法是教育
16、者 施教传道 和受教育者 受教修养 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3、 德育内容 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12、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 个体教育者 和 群体教育者 。19、道德情感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 调节 和 激励 作用。20、 活动 和 交往 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26、说服的方式有讲解、 谈话 、报告、 讨论 、参观等。2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其榜样包括 伟人的典范 、 教育者的示范 、学生中的好榜样等。28、锻炼包括 练习 、制度、 委托任务 和组织活动等
17、。29、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 、 环境陶冶 和艺术陶冶等。30、表扬一般可分为 赞许 和 表扬 两种方式。五、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5、德育过程 6、政治教育 7、思想教育 8、德育原则9、疏导原则 10、德育方法 11、说服法 12、榜样法13、陶冶法 14、道德教育论 15、道德教育发展性原则六、简答题1、德育的意义是什么?2、制定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德育过程存在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5、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疏导性原则?6、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7、德育过程中贯彻教育的一致性
18、与连贯性原则要注意哪些要求?8、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9、德育认识模式有些什么特征?10、教师在讨论引入阶段有何作用?11、德育体谅模式有什么特征?七、论述题1、试论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3、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错题总结(3)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互补性27.儿童主题发展的源泉是(D )。 A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主体活动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CE )。A孟子 B 华生 C 威尔逊 D洛克 E 格塞尔7. 影响
19、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BC )。A遗传素质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 生产劳动8.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ACE )。A高尔登 B 华生 C 霍尔 D洛克 E 彪勒1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 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C 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E 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的是弗洛伊德。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10.“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华生。1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用于动物的创造性。16.
20、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个别差异性规律。15.因材施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2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27.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32.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29.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五、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 2.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 4.成熟 5.人的价值 6.人的潜能 7.发展个性六、简答题1.个体身心
21、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七、论述题1.试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3.试述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错题总结(6)3、把“课程”一词用作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B )。A、培根 B、斯宾塞 C、卢梭 D、杜威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 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广域课程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D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11、被称为
22、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学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5、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C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的层次16、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C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1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即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D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计划20、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B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计划 D、培养目标21、
2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科教学的时数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22、衡量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你( 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23、( D)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A、讲义 B、提纲 C、教学参考书 D、教科书27、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B )。A、确定方法 B、确定目标 C、确定内容 D、确定标准28、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 C)。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BCD )。A、教学目标 B、教学
24、计划 C、教学大纲D、教科书 E、教学方法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将课程分为( ABD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教师中心课程D、社会中心课程 E、学校中心课程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BCD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操作性 E、现实性6、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BD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7、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ACE )。A、研究学生神新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
25、8、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 ABCDE )。A、主观法 B、客官法 C、实验法D、经验法 E、活动分析法9、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原理是( BCDE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得到实现10、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则体现在( BC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D、采用导向式管理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11、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
26、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BCE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12、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BCD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斯宾塞 E、赞可夫13、“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的特点是( ACD)。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E、课程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15、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ACE )。A、整体性原则 B、可操作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D、合理性原则
27、 E、生理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有(ABCD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发展性 D、灵活性 E、互动性4、“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唐代 代; 孔颖达 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7、 国家 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9、 基础性 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10、国家课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 基础知识 和 基本能力 。11、学校课程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 适应性 和 参与性 ,通常以 选修课 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12、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 教育目的 和 培养目标 的规定。13、课程的编制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
28、的 科学性 、 系统性 。14、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 总时数 ,每门学科各学年的 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15、教学大纲又称 学科课程 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 学科教学内容 的指导性文件。17、教科书的编写应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 科学性 与 思想性 ,强调内容的 基础性 。18、 教学单元 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19、 课 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问题。20、 组织教学活动 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21、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22、 课程评价 是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也是课
29、程设计与实施续续向前发展的起点。23、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 常模参照测验 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 泰勒 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24、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上来。五、名词解释1、课程 2、国家课程 3、地方课程 4、教学计划6、教学模式六、简答题1、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2、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3、课程设计的意义是什么?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5、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七、论述题1、论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2、试论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3、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3
30、、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趋势加强的需求,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后出现了“恢复基本”运动,强度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人(4)重
31、视个别差异。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错题总结(7)5、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D )。A、课外活动 B、公益活动 C、团队活动 D、教学1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B )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2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D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B、直观性很强C、提高了教学效率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26、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
32、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 B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1、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 ABCD )。A、上课 B、作业 C、练习 D、辅导 E、课外活动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CE)。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9、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10、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ABDE )A、将
33、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12、关于谈话法描述正确的是(ABE )A、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B、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C、可随意向学生提问 D、不会的可以放过E、善于启发诱导3、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N )8、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Y )13、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法。( N)12、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N)4、 教学 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中心地位。5、教学是解决 个体经验 和人
34、类 社会历史 经验之间的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6、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 基础 和 实践 。7、学校工作应坚持以 教学 为主。8、教学任务是人们追求的 教学价值 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学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9、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 基本事实 ,相应的 基本概念 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 基本结构 。10、学生的 创造才能 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的知识的能力。12、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 感觉活动 的基础上,这是以 个人认识论 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 联系 和 系统化
35、 的过程。14、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 从做中学 ”的过策划那个。它以新的 知识观 和 知识形成观 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15、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 认识过程 过程。16、教学认识的主体是 学生 ,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 可塑性 和 发展性 。17、教学认识的客体以 课程教材 为基本形式,具有 中介性 。18、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的 感性知识 的关系。20、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基础 ,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 重要条件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 组织者 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 作用。2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 主体 地位
36、,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 主体能动性 。24、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 教学进程 的基本阶段。28、 教学原则 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3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 口头语言 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 讲述 、 讲解 、 讲演 三种方式。31、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 独立思考 和 语言表述 的能力。32、谈话法可分为 复习谈话 和 启发谈话 两种。五、名词解释1、教学 2、教学过程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5、巩固性原则 6、教学方法 7、谈话法 8、演示法六、简答题1、教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37、?2、如何理解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如何?4、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七、论述题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联系实际阐述贯彻该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错题总结(8)21、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是( C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24、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C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柏克赫斯特25、道尔顿制的提出者是( D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柏克赫
38、斯特30、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是( C )。A、综合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C、内容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31、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是( B )。A、综合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C、内容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12、美国教学实际专家肯普提出的教学策略有( ABE )A集体教-学形式 B、个体学习的形式C、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 D、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E、小组教-学的形式13、课堂教学中的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ABDE )。A、提问方式 B、程序学习方式 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 E、讨论方式5、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也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Y )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上好课 。8、 课的类型 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15、 辅导 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16、 课外辅导 是上课的必要条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