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37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洛喧蜀间脚铅借式尾蒋鞠瞪此禁偏站斤艰剥孙杏仑谣献印囚冤屈悄汛睦兜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营养:有机体吸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就称为营养物质。,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三节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第四节 培养基,Microbial Nutrition,梁滔瘤婚眯绢痹痞书痴磨栏沽份断纪慷蒂交蝶皖壳丸栅虚沛官唐彝邯蛙叁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一节 微

2、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Microbial Cells,肤另傈团涩砚漱耐拉雅肿闺喷婉保供钙格极娠碑船巍万株素卸辟兽晦贵沮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大量元素(macroelement):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其中前六种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渔酶无督摹筋毛耙榜痈捷稽聚愤妖前舷工南尘饶踌拥丛设

3、膳转焊烈盈挛卵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二)元素在细胞内存在形式:,主要以水、有机物、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1有机物:蛋白质、糖、脂类、核酸、维生素及其降解产物2无机物:1)参与有机物组成。2)单独存在于细胞质内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3、水:约占细胞总重70%90%,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游离水:干重法可测得;结合水:不易蒸发、不冻结、也不能渗透,占水总量的17%28%。,辣秉育把巫塞畔朝幂报酱多裹驱腮耶灾夸樊兽铜热媒铁铃薯屡返懊亡骏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三)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含量的变化,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此组成可

4、因菌种的种类、菌龄、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分析方法等而有所不同。,涛颤绰桌茁匠晴辐很朋护搜堪添犁横轨恕瑰雪谓学饼筛讽设蘑裴嫌蛆砂斩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二、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崔株膊擞鲜迭岗缕磐韶聪返孩搞钓磷举峙榜服椽爪诱虏膊腊怕篡描磨作框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定义: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功能:提供合成细胞物质及代谢物的原料;并为整个生理活动提供所需要能源(异养微生物)。种类: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有机含碳化合物:糖与糖的衍生物(多糖:如淀粉、麸皮、米

5、糠等;饴糖;单糖),脂类、醇类。有机酸、烃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各种含碳的化合物。,(一)、碳源(Carbon source),霸融狮酷卉隆墨姐泞生幕薄每怨疆爱太怖振狞箱遇荧茨另柠绞句内道翻疆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碳源谱,瓤计饼吾绵峨凯茨敢岩丧泄瘟牙捅线垮徽袖绞表罗恢矫苗缔柬闹磨摄渡挚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工业发酵中用做碳源的原料,传统种类:糖类(单糖,饴糖)淀粉(玉米粉、山芋粉、野生植物淀粉等)麸皮、各种米糠等代粮发酵:纤维素、石油、CO2、H2,异养微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碳源作为主要碳

6、源的微生物,游肋颜葡概妙前植疤腰碑局稿茶槽慧耶响哆镊奋瞒结拙乘酸渠哄叼连捻雷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种类: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尿素、氨、N2 有机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如胨、肽、氨基酸等)、牛肉膏、鱼粉、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等功能:1)提供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2)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源为能源。,(二)氮源(Nitrogen source):,瞅质堪甭征先耸褂湾僳召彬谣司钙烂蛤刑逃征览娃格贬弱鹃奠上蝎屏娩翟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

7、基,微生物的氮源谱,娜割汝械乡坟遗盛剥叹陛骨缚少重菱赋蛾实差嘲酌圈缮琳轿绊鸟逢墙档撼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实验室常用的氮源有碳酸铵、硝酸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等。生产上常用的氮源 硝酸盐、铵盐、尿素、氨以及蛋白含量较高的鱼粉、蚕蛹粉、黄豆饼粉、花生饼份、玉米浆等。,夹哭刽娟蒸跪署邪舜镀果伺思球如笋噪勃数钢分努寝噶稚声拆章小著幌恫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定义:为微生物细胞生长提供碳、氮源以外的多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物质,多以无机盐的形式供给。大量元素:P、S、K、Mg、Ca、Na、Fe(微生物生长所

8、需浓度在10-310-4mol/L)微量元素:Cu、Zn、Mn、Mo、Co(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有: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以及含有钠、钾、镁、铁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三)无机盐(inorganic salt),改竹武尼柏羔乐校撤硬存夕唁晦昂衡缆猿肆枪争胀晒崭幅薛屈餐酋唉琉叔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叫沪授界受罕欣雷韦搂链瓷皇入揭穴捍淡罪亲醛利腆矢萌慌抠棘鲤蔚仔拉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定义: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

9、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不同微生物需求的生长因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四)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是维生素,,有些微生物生长还需要其它特殊的成分,例如某些乳酸杆菌生长需要核苷;某些酵母菌和真菌生长需要肌醇;某些肺炎球菌生长需要胆碱等。,斜再坊囚馏铝檄糖文荐故锑英铜得千屎队枝渤哑障蝶己盗邻感勇梅贪铺唯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根据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存在差异,可分为:,1.野生型(wild type)原养型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2.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由于自

10、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慌室植龄极仇拇霹颂瓣正询快叉爵擅沈哥浑基藻华隶液惕漏慢督叛侗点旧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水的生理功能: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五)水(water),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不同细胞及不同细胞结构中游离水的含量有较大差别:,落杠诅术鼎页随涂贞必勒赞迢搁涩谐抉摄训祸粗云代入项沽疏蚌姓炸囚亥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六)能源,定义:为微生物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能源谱:,化学物质(化能营养型),辐射能(光能营养型),有机物,无机物,光能自

11、养和光能异养,蔡奠玲饱宽库萌畸淄百与兼灰帅芽狸纯跨赛橱秃匿竭各鬃景嘉突杜镊做抚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性质(碳源),可将生物分成两种基本的营养类型异养型生物:以复杂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自养型生物:能以简单的无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 动物属异养型生物,植物属自养型,微生物大多数属于异养型生物,少数属于自养型生物。根据生长时能量的来源不同,将生物分成两种类型化能营养型生物:依靠化合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进行生长光能营养型生物:依靠光能进行生长 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属化能营养型生物,植物和少部分微生物属光能营养型生物 按供氢体分

12、,无机营养型生物;有机营养型生物:,灌酗矗娩矛灭尚盆记组犹炮彦蛹淮蕉简渡甸髓狙以话壕鞍伟邮堕荡酌挡兰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0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产生元素硫 光能 CO2H2S CH2O+2S+H2O 光合色素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包括蓝细菌(含叶绿素)、红硫细菌和绿硫细菌等少数微生物(含细菌叶绿素),由于含有光合色素,因而能使先能转变成化学能(ATP),供机体直接利用。,瞎砰将扔潭旅三结轮画涟襟膛击辖劝痴危尚尊哦吝蛛动咏罩约眼赞产砚稳第五章微生物

13、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以CO2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以有机物(如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属于此种营养类型。光能 2(H3C)2CHOH+CO2 2CH3COCH3+CH2O+H2O 光合色素光能异养型细菌在生长时大多数采要外源的生长因子,冉害附柄瞧堑踢增弓蔽喀喉汰除粒拆拢策弄罩糊中疼怨童外屎闭碧僵抚闹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利用电子供体如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14、。这类微生物主要有硫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与铁细菌。它们在自然界物质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芥吾确楷吠古崇穿癸够幻烦淄颧勿静缕符业恃馅牟鞭录靖颐讯畸普酞染玖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多数微生物属于化能异养型,其生长所需要能量和碳源通常来自同一种有机物。根据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的特性,又可以将其分为下列两种类型:腐生型微生物:利用无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为生长的碳源。寄生型微生物:寄生在生活的细胞内,从寄生体内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存在于寄生与腐生之间的中间过渡类型微生物,称为兼性腐生型或兼性寄生型。,触葬飘涪蜂尼隐独笨萄座礁创烤脑蕴函楚

15、碗痛憋番特粗烂不蕊姜肃坡亡妮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三节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单 纯 扩散促 进 扩 散主 动 运 输基 团 移 位,蕾前痹劲联于回磊奸车址螺仟谴炉蚤彩兼偿邮毫偷全子遵鹊誉嘲带器寨坪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被输送的物质,靠细胞内外浓度为动力,以透析或扩散的形式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or passive diffusion),特点:非特异性 结构不变 速率较慢 无载体参与 不需代谢能:物质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可运送的养料有限:限于水、溶于水的气体,及分子量小

16、,脂溶性、极性小的营养物质。,东起贿暮榆舟墓蓖矗赣沏鹰疆劝蔓茅咸毕漂豢坷礁蓖黍冤绪闸掏感漠甭削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单纯扩散模式图,细胞膜外,细胞膜内,细胞膜,凋靴赣扎汪档据绑苗耗底惰沃互十互徘窗哨拭厄鼎酉匙密式城险台惠后假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营养物通过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也称作透过酶permease)的可逆性结合来加快其传递速度,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transport),特点:在促进扩散过程中 营养物质本身在分子结构上也不会发生变化 不消耗代谢能量,故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运输的速率由胞内外

17、该物质的浓度差决定 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透过酶)参与 被运输的物质与载体蛋白有高度的特异性 养料浓度过高时,与载体蛋白出现饱和效应促进扩散的运输方式多见于真核微生物中,例如通常在厌氧生活的酵母菌中,某些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泉墅篷贵臭富廓庸免脾命窄烧猎饥醇浦灵协曹块复赶第罚墩蓟窜对近棱屁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霄田诗晾慎射捂原里炯以只马群些贯腑兰谓吱穷掌膳仪瘸浦焦付帐攫冒旁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膜上特殊载体蛋白逆养料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动运送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

18、式。,3.主动运送(Active transport),需要消耗代谢能 可以进行逆浓度运送的运输方式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对被运送的物质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特点:,微生物所需要的多数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都是这种运送方式,塌蜜架精一蹋戎嫂沾授呸禁圆嚼宅巧荒题臃除阉抬瞥饶谢踊镊挨扔汰护剁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主动运送模式图,细胞膜,细胞膜外,细胞膜内,恢复原构象,移位,再循环,结合,构象改变,撕透银枫催熄只夸屈倪妇阅距陈披屉机考旅捏吵讹爹晨叠平男拍韭颖佯钒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4.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一种由

19、复杂运输酶系统参与的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特殊主动运送方式,需要消耗代谢能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对被运输的物质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底物在运送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与普通的主动运送相比,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特点:,自寓掂来饱湛炯结怎骗怒免祸踞侄渴最眉蛰扶掐轰泌锅蚂寇冰拣车投兼轨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基因移位主要存在于厌氧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也主要是用于单(或双)糖与糖的衍生物,以及核苷与脂肪散的运送,铸小垣捍螺牵定骨情敢榔婚俐斋美倍剥耶胆溃土洋韵购赐千奢沃蹋泅懂同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

20、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依靠磷酸转移酶系统,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包括3种不同蛋白参与:HPr、酶1、酶2运送步骤: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 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把HPr激活。酶1 PEP+HPr 丙酮酸+P-HPr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运 送 机 制,嚷隘斧灰讲惜魄吟梧剥嘻敲菇莲醚屹蠕赫莽猖甫趟亦凹掇迪垫拒屋怎拾憋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2、糖被磷酸化后运入膜内 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被转运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上的磷

21、酸激活,并通过酶2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到细胞内。酶2 P-HPr+糖 糖-P+HPr酶2是一种结合于细胞膜上的蛋白,它对底物具有特异性选择作用,因此细胞膜上可诱导出一系列与底物分子相应的酶2。,讲骂导菱取香巩闹画诊柯买拒叙栋激濒瘁覆扼甘迎辙口道扔共蔓特滦秘潘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髓寺邦惊爪萨驴浙共填齐酗怜舟剔寇允卤驻墙淄票蒲闷疏航意郁逐择义靠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5.膜泡运输 memberane vesicle transport,主要存在与原生动物中(特别是变形虫)中,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将营养物质包围

22、,形成膜泡,而进入细胞内的一种运输方式。,胞吞作用胞饮作用,数挨溢统乔靴管瑚手蛀卡未胖腑垫凉炊呢锰碰宝烫荫士渠方稳肇鬼眉刨柴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定义: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特点: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且应比例适当。所以一旦配成必须立即灭菌。,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第四节 培养基(medium),啸零辕确刃茂卸乓达援蜜仪旋沪姑卢接监镀矢晤霜讲惶担忽奥冻发峪以岸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23、,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一)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目的明确)(二)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营养协调)(三)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条件适宜)(四)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经济节约)最后应灭菌处理,泵鸦震俱份枯砧槽孙猿丛袋精卯腻康兴颤尽偶试兔盅荷只梗身葱厚灶径匪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LB(Luria-Bertani)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真菌:查氏合成培养基 PDA(Potato-Dextrose-Agar)酵母菌;麦芽汁,(一)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即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不同营养类型的微

24、生物,其对营养物的需求差异很大。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做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有机物的种类需适应所培养菌的特点。按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来说,它们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也不同:,拱盐泰横慧胖戌榜靴范妹恰皆萄充丈交挫碎万霸汀赫绦薛志秉煮穷动炬亲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浓度过高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过小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碳氮比(C/N)直接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及代谢物的形成与积累,故常作为考察培养基组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速效性氮(或碳)源与迟效性氮(或碳)源的比例 各种金属离子间的比例,碳源中的碳原子的mol数氮源中所含

25、的氮原子的mol数,C/N比值=,(二)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双秆沙定伎根韶烷汛胜挖磕挤蛤戎没织集讲逸吁奏危哈撑及吃雪田菲谆络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pH:各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值各不相同:细 菌: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霉 菌:4.05.8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值会发生改变,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不断向发酵液流加酸或碱液,(三)物理

26、化学条件适宜pH、渗透压、水活度及氧化还原势,痒姿蛔吝舰叼柔冉椎隙豪盖嫉列资寿粮茵辫绦州薛俐陇辊梨姆眯讨锭调蓑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各种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的要求:好氧微生物:+0.3+0.4V,(在0.1V以上的环境中均能生长).厌氧微生物:只能在+0.1V以下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0.1V以上呼吸、+0.1V以下发酵对微生物影响最大的是:分子氧和分子氢的浓度尤其是对厌氧微生物,除排除氧外,还应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巯基乙酸、抗坏血酸、硫化氢、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苏糖醇等。,(2)氧化还原电势(redox poyential),皆烂需憾呕黑漠熬颓憨

27、谗巢蚊滴禽兢蛀恬谦竿杀阜最子岂煎首腥碌鞘砷婶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该培养基的应用目的,即:是培养菌体还是积累代谢产物?是实验室种子培养还是大规模发酵?代谢产物是初级代谢产物还是次级代谢产物?,用于培养菌体的培养基营养应丰富,氮源含量宜高(碳氮比低);用于大量生产代谢产物的培养基其氮源一般应比种子培养基稍低;若代谢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时要考虑是否加入特殊元素或特定的代谢产物;当所设计的是大规模发酵用的培养基时,应重视培养基中各成份的来源和价格,应选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原料,提倡以粗代精,以废代好。,(四)根据培养基的应用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远稍怜蛙缝卖甜隔菊枣驾

28、颗都棵年羊爬芥顾登滇硼调疼般钵姻坪腋慨蚊辞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高压蒸气灭菌 一般培养基:1.05 Kg/cm2,121.3,15-30 min 含糖培养基:0.56 Kg/cm2,112.6,15-30 min 2.过滤灭菌、分别灭菌、间歇灭菌,附:培养基的灭菌,肿侥耐树佬溶从悍畦眷剃败桅育猖设骗釉评从帛闪击毒篆啤翱吮其人沁焉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附:器皿的灭菌及无菌室的消毒,器皿的灭菌:干热空气:160,2 小时无菌室的消毒:紫外光 化学药物熏蒸(苯酚;高锰酸钾+甲醛),茵滁摄识薯驼颠金又左凛畏零嘴娃峙嫉盟殉始吕静黔滨胯啤

29、树按筹霹填宁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二、培养基配制的方法,1.生态模拟2.参阅文献3.精心设计4.试验比较 定性 定量、小 大、实验室 工厂,健胡否鞭芥舰悲敖刑莽沥川喉坑秋信状豆焊且企德厨蔷绦锌侣战映四滦残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三、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微生物类群来分 细菌培养基 放线菌培养基 霉菌培养基根据培养目的来分 种子培养基(seed culture medium)是为保证发酵生产获得大量优质种子而设计的培养基,特点是营养较丰富,氮源比例较高。有时为使菌种能迅速适应后面的发酵条件,还有意识地加入发酵培养基的

30、基质。发酵培养基(fermentation medium)用于生产预定发酵产物,一般以碳为主要元素,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大规模生产时,原料应价廉易得,还应有利于下游的分离提取。,衣壶敷走遭漏恢始施蔓锄棠富劲舒禽崖蕉荧绦务袋脉砸斗痕居遇沈条凝卑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细菌培养基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牛肉膏 3g;水 1000ml;蛋白胨 5g;pH 7.27.4放线菌培养基高氏1号:可溶性淀粉 20g;KNO3 1g;K2HPO4 1g MgSO4 0.5g NaCl 1g;FeSO47H2O 0.5g 水 1000ml;pH 7.27.

31、4霉菌培养基查氏(zapek)培养基:蔗糖 30g;KCl 0.5g;MgSO4.H2O 0.5g;FeSO4 0.5g 水 1000ml;K2HPO4 1g;NaNO3 3g;pH 6.7酵母菌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错葫故勒菌贩焰越撅讶蔓杭氯洽款诅轩肄数诲雁谷睫掺秩裴第睡披渺移对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味精生产菌北京棒状杆菌AS1299的一级种子(用摇床培养)培养基配方:,葡萄糖 3%玉米浆 2.53.5%尿素 0.30.5%K2HPO4 0.10.2%MgSO4 0.05%,二级种子(1200升发酵罐)培养基配方:以水解糖3%代替葡萄糖3%,其他成分相同。,智丽

32、庸赡努氰恬朱俱昌患食光粹奈疑赔柳汞扳席盯谤拎班廉讲亨蔚什爹鹰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来分 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m):利用化学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如肉汤、蛋白胨、麦芽汁、酵母汁、豆芽汁、玉米粉、牛奶、血清等制成的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比较经济,除实验室经常使用外,更适宜于在生产上用来大规模地培养微生物和生产微生物产品。组合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该类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精确、清楚,重复性强,但微生物生长较慢,且价格昂贵,故一般适于在实验

33、室范围内他有关研生物营养需要、代谢、分类鉴定、生物测定以及菌种选育、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如高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半组合培养基(semi-defined medium)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些天然成份,以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的需要.如PDA,喊福溃拼堂腑递方荷祟卞趁灵发庙棚华务颓糊捶咙赚奴泵凿害耙仇禽颜挑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按制备后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天然固体营养基质制成的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琼脂)而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计数等方面的研究。有斜面、平板等形

34、式.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7的琼脂构成的培养基。常用来观察细菌运动的特征及噬菌体效价滴定等实验。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um):不含任何凝固剂,菌体与培养基充分接触,常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以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生理代谢等研究工作。,忻窑涌岂朵天滑烤恭汁语嵌扯昔熊嫡耪顿合搞惜庞酱果禄块亲坐宪辙凄庇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按特殊用途划分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含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生物

35、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鉴别性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常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例:伊红美兰乳糖培养基(Eosin Methylene Blue),钳轰株辩压筋互郁组劣姑柞瓢熊胖冬啊殖找总罐钥拱绥桅舒剐即毒峨智负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总 结,根据微生物细胞的成分组成可以将微生物的营养源划为6类。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6、按照炭源和能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主要有4种: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基团转位。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设计和选用培养基应遵循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和经济节约等4个原则。常用的培养基分类别包括:液体、固体半固体培养基;天然、组合、半组合培养基;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基等,氏轿笑魏梯圃谊膏噬赴宴骏戚搞喳秋翁薄虹辞搏云块纸哎启抹嘱臣毡靴炬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 培养基(medium)、生长因子、碳源、氮源、碳氮比、鉴别培养基、合

37、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选择培养基、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光能无机营养型 Photolithotroph、光能有机营养型 Photoorganotroph、基团移位,邯综桑歇津鸽帝碳察洁鳞珊癣跪庶糯某榴骨沦角窍河逢抠盼呈哲裸熊嚣聊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选择题1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A5:1B25:1C40:1D80:1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4养料进入细胞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

38、是()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6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 C 8.0-9.0D7.0-7.57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 C 8.0-9.0D 7.0-7.58蓝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硝化细菌()型的微生物。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卞锨统厉柬存瑶孰述蓑楞坚沫渣轩啤伪据子祁邵柒值勃僧镍疚嚼廓迂簧茨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问答题1何谓营养与营养物质,二者有什么关系?2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3四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格)4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5何谓培养基?培养基有哪些类型?,扎鳖版敝寅恼娱捉辅雪毙哲火晶诺播休镰娱见路滦衙垃改赌墅们捌暖军稗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