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667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今天我们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三步式题的计算。下面先来复习一下过去学过的混合运算。115042214 (240120)(14020)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订正时问:(1)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为什么?(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乘、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口算。5(15090)20 600851

2、0 1301204520800460二、新课。1教学例1。教师板书:100(3254018)问:(1)这道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2)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学生逐步脱式计算。)说明:像这样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省略三、巩固练习。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问:“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第2题呢?”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然后再集体订正。2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第一单元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2,练习一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关键是要掌握解题思路,抓住最后求什么,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最后列出综合算式,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出示复习题。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一学生板演)2口答。(面向全班与板演同

4、时进行)35与43的和是多少?67与35的差是多少?25乘以4的积是多少?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要想求出和、差、积、商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被乘数乘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1)36与44的和乘以5,( )?(积是多少?(3644)5)(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差是多少?25648)订正第1题:说明两步计算文字题列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及为什么使用小括号。二、学习新课。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1出示例2。 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读题后与前面复习题

5、1比较,题目条件有什么不同?第一单元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复习题直接告诉了除数是6,而例题中的除数没有直接告诉,是用45与39的差来表示的。问:那么在计算步骤上还能用两步解答吗?为什么?讨论:(1) 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2) 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3) 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把4539与4539两式分别写在关系式下面。)(4) 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

6、846=14。)(5) 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394539(6) 怎样表示要先算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解题的思路是什么?2引申、变化。如果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投影出示)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明确题目最后求积。求积应该用被乘数乘以乘数,但这两个数都没有直接给出,被乘数是45与39的和,乘数是45与39的差,所以应该先算出被乘数和乘数,最后被乘数乘以乘数。因

7、为要表示先算出被乘数和乘数,所以4539和4539必须加上小括号。 (4539)(4539)(投影出示) =846 =504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分析、讨论可知:较复杂的文字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文字题组成,解答的关键是要弄清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明确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部分要写在前面的,哪部分写在后面;列出算式后,再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综合算式中还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同时要注意题目叙述过程中的变化,分清“乘以”和“乘”、“除以”和“除”,因此要认真审题。第一单元三、巩固反馈 第一部分:基本题。1口答。(说出解题思路,列出综合算式。)(1)

8、 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2) 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2笔算。(做在练习本上)用169除以13的商,去乘99与88的差,积是多少?第二部分:变式题。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文字题,用线连起来。(1)36183618 (1)36乘以18的积再减去36所得的差,除以18, 商是多少(2)(361836)18 (2)36与18减去36除以18所得的差相乘,积是多少(3)36(183618) (3)18乘36的积,减去18除36的商,差是多少?做完后引导学生把3个题进行对比,观察有什么相同及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确题中数据、符号以及排列顺序都一样,但由于加上小括号或小括号

9、的位置不同,导致运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也不同。由此看出括号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874 23 420 5 2 16 96 ?l?8? ? ? ? ? 1 ? ? $? ? a? ? ?1? ? ? ? 9) (45减去15的差,除以32与29的差,商是多少?) (4)30(96125) (30加上96减去12与5的积所得的差,和是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一第36题。板书设计: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加数加数=和 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 8742339的差,商是多少? 2 被减数

10、减数=差 被除数 除数 96 4539 4539 被乘数乘数=积 (4539)(4539) 96874232 =846 被除数除数=商=14420516 15 (164205)15课后小结:连乘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4箱热水瓶

11、 每箱12个 每个20元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1)20124 (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少元。这种思考 =2404 方法是从问题开始想。) =960(元)(2)20(124) (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再求出值多少=2048 元。这是从题目条件开始想。)=960(元)二、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

12、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课题:应用题)2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共同研究:(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1个人1天编16个5个人1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0=320(个),即4个80是多少。)(5)怎样列综合算式?(学生在练

13、习本上列)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怎样用线段图表示?(看课本第7页)1个人1天编16个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把图画在黑板上)1645 (第一步求4个16是多少)=645 (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小结: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前面补上“连乘”二字)。由于思路的不同,所以解题的方法也不一样,

14、这是两个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三、巩固反馈。1基本题。(1)只列式,说思路。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2)笔算。(全班做在练习本上)一台轧路

15、机每小时轧路200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2条件叙述有变化。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用煤多少千克?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3对比练习。(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式解答)(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四、小结。1今天学习了什

16、么新知识?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五、作业。练习二第15题。附板书设计:连乘应用题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1个人1天编16个筐 1个人1天编16个5个人1天编?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1)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1个人4天编多少个165=80(个) 164=64(个)(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804=320(个) 645=320(个)综合算式:1654 综合算式:1645 =804

17、=645 =320(个)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课后小结:连除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9-11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5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三)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

18、解答。)2全班同时口算: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订正第1题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二、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1)观察、比较,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 每台8小时织?米 5台8小时织160米 每台每小时织?米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

19、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 (每台1小时) =4(米)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0页。在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思路。16085 (5台1小

20、时)=205 (每台1小时)=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3师生共同总结。(1)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天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连除应用题。(2)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现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教师总结概括:这类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同学们所说,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也与8小时有关系,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答法,

21、重在分析数量关系。4对比。(1)1辆汽车1天运货20啊,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二人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订正:(1) 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吨) =20(吨)(两道题的区别:(1)题是连乘应用题,(2)题是连除应用题。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1)题的已知条件是(2)题的问题,(1)题的问题是(2)题的已知条件。)教师进一步明确说明: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应用这种互逆关系,可以对应用题进行检验。三、巩固反馈。1独立计算基本题。(1)3辆汽车4次可

22、以运288筐苹果,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2)光明中学的团员平整操场,35人3小时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时平整多少平方米?2叙述条件有变化。一份稿件共960页,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3改编题。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照这样计算,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4变化提高题。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提示:要求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四、作业练习三第15题。附板书设计:连除应用题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

23、米布, 对比(1) 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每台8小时织?米 2045 2054 =805 =1004 5台8小时织160米 =400(吨) =400(吨)每台每小时织?米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对比(2) 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吨,平均1辆汽车1次运货多少吨? 328=4(米) 40045 40054综合算式: =1005 =80416058 =20(吨) =20(吨) =328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4(米)答:

24、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课后小结: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学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级有43名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用4本练习本,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多少本?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5、?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344本,平均每

26、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这题要求的是新增加5台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多用电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且检验。检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第4题里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然后问: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把所改变的题目写

27、在黑板上:15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辆汽车1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选做练习三的第11*、12*题。 这两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做,教师个别辅导。 第11*题,可启发学生想:根据“每组人数相等。”这个条件联系前面的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是把180个同学平均分成了9组(54组),每一组的人数是180(54)20(个)。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就是求5个组是多少人,即205100(个)。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180(54)5100(个)。第12*题,可启发学生想:要想

28、求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 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60千克,求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这是我们刚学过的连除应用题,我们会解答。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3200千克。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

29、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思路训练。全班同学口答:(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买足球共用多少元?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二、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

30、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2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四年级:(2)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分析:

31、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教师板书: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

32、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3反馈练习。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小结: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

33、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三、巩固反馈。1独立解答。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2比较题。(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

34、简便?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00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四、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

35、细心的习惯。五、作业。练习四第13题。附板书设计:三步应用题(一)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四年级: 208=160(千克)(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36、) 2520=45(千克)(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课后小结: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

37、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把表示12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第一队: 份表示修了3天。)第二队: (把表示102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修了3天。)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38、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第一队:第二队: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12010218)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