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课内阅读训练卷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课内阅读训练卷2.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1、桂林山水(一)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1、第一自然段写 。作者并不先
2、直接写 ,而是从 和 娓娓道来,后用一个“ ”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 相媲美,显示出 是多么的迷人。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 句式和 的修辞手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 、 、 。3、文中划双横线的句子中,用“ ”突现“静”;用“ ”体现“清”;用“ ”形容“绿”。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 和 之情。4、第二自然段写 。5、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先以峰峦雄伟的 ,红叶似火的 ,来衬托桂林的 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出了它 、 、 的特点。6、这两段都运用了_ 的写法。7、作者为什么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呢?答: 1、桂林山水(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
3、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这段话描绘了 和 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 ,山间的 ,江上的 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 画。2、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诗句结尾,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3、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有什么作用?答: 4、“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 。3、记金华的双龙洞(一)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上。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长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一丛,那一簇,很不少。上山沙土呈粉红色,在
4、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上大概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门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主要写的是 。 2、“那一簇”的“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它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聚集,丛凑,或丛聚成的堆或团。 极新,常用来形容衣服 。 量
5、词,用于聚集成团的东西。3、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仿照“或浓或淡”这种结构写词语: 、 、 。5、选文中描绘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特点的词语是( )。6、“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 ;“迎”点名作者是 ;“时而时而”说明了 ,烘托出作者当时的游兴 和对溪流的 之情。7、作者在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答: 8、为什么溪流的速度缓急不同?溪声为什么也时时变换调子?答: 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
6、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观看( ) 黑暗( ) 宽阔( ) 弯曲( ) 3、写出反义词。余外( ) 宽广( ) 依据( ) 蜿蜒( )4、内洞的特点是 ,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是 。
7、5、请用“”划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用“”划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用“-”划出写内洞奇的句子。 6、你从划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答: 7、结合文中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答: 3、中彩那天(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1、第一自然段简洁地交代了 。2、“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是指 。
8、3、“我迷惑不解”说明了 。4、你怎么理解母亲安慰大家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中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 5、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答: 6、最后父亲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父亲这样做值得吗?答: 7、在生活中,你有遇到过道德难题吗?你是怎样处理的?答: 3、中彩那天(二)“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
9、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印痕( ) 分辨( ) 教导( )2、当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 的时刻。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虽然我们失去了 ,但是得到 3
10、、假如你是作者,面对父亲的做法,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答: 4、“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答: 5、你怎样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答: 7、尊严(一)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
11、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的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思考( ) 赞扬( ) 的确( ) 特别( )2、 我从“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 ;我能仿照写两个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3、在年轻人说的话中,我最欣赏的话是“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
12、,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4、杰克逊大叔内心十分善良。最典型的例子是 。从杰克逊大叔的身上我学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对人物采用了 、 和 等描写方法。6、年轻人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什么?从这看出年轻人的什么?答: 7、尊严(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
13、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1、我会写出近义词。惬意( ) 立刻( ) 如果( ) 2、以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是一种 ,这正是哈默与众不同的人格,也正是因为哈默这种人格,他得到了别人的 和 。3、为什么杰克逊大叔会留下这个年轻人,还把女儿许配给他?答: 4、你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了什么?答: 9、自然之道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鱼的口中之食。我们
14、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子,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1、“无遮无拦”的“拦”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无( )无( )、无( )无( )。2、从片段中找出四字词语:形容声音大的词是( ),形容数量多的词是( )。3、“补救”在文中指的是 4、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 5、数十只幼龟成为肉食鸟的口中之食时,向导的心情是 ,很想救
15、这些幼龟,可以从 、 、 这些词语看出来。6、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欢乐”与前面哪个词照应?从这两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答: 7、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快速( ) 欢快( ) 挽救( ) 失误( )7、蝙蝠和雷达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
16、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1、画去不正确的读音。揭(ji ji)开 模(m m)仿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仿照-( ) 重复-( ) 阻碍-( ) 显现( )3、“碍”字按音序查字法要查 ,“荧”字的部首是 。4、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像蝙蝠的 。5、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请用“”划出语句来。 6、科学家对蝙蝠的研究告诉人们什么?答: 7、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说你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或者自己搜集到的一些启示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小发明。答: 13、夜莺的歌声(一)“喂。你来!”军官
17、叫那个孩子。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裳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呶(no),让我看看!”军官说。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 乌鸦 猫头鹰 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zh zh)有我一个“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
18、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zho zhu)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du d)跑了。”“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1、写出近义词。盘问( ) 轻蔑( ) 继续( )2、我会在正确读音的括号里打“”。只(zh zh)有 着(zho zhu)火 都(du d)跑了3、这个片段通过人物的 、 和 等描写,表现了小男孩 的品质。4、读一读,想一想。(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是 的写法,句子中的 “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是(
19、),“野兽”是指:( )。(2)“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军官认为 ( )是“蠢东西”,其实真正的“蠢东西”应该是 ( ) 。5、“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句中的“快活”写出了小男孩的 ,反映了小夜莺 ,可见小夜莺的 。6、如果你见到了小夜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话?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答: 13、夜莺的歌声(二)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那个最先听见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ng dng)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数(sh sh)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
20、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tngdng)机关枪。”他又补充说。“对付得了!”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端着冲锋枪说。他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袋。“应该对付得了!”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我和斯切潘叔叔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加油。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过了几分钟,德国兵在松树林后边出现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cng zng)在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1、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钉(dng dng)在 数(sh sh)着 两挺(tngdng) 藏(cng zng)在2、照样子写词语。兴致勃勃:、 。3、读一读,想一
21、想。(1)夜莺的叫声表示有;杜鹃的叫声表示有。(2)“32个鬼子 ”这里的“鬼子”指。(3)“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这里的小夜莺指。用上省略号表示不要忘记小夜莺的。4、为什么后来夜莺的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答: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 骄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和平。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
22、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1、从文中找出一个排比句,用“”划出来。2、请你用一句话来呼吁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3、在选文中找出反义词。善良-( ) 伤害-( ) 娇嫩-( )4、文中划线的句子里,“罪恶的子弹”指 ,“和平之花”指 ,娇嫩的“和平之花”是 ;句子的意思是: 5、说说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答: 6、选文饱含着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朗读时,要以 的语气来读。7、从什么地方看出“世界并不太平”?(用选文中用文中的语句作答。)你知道当今世界
23、那些地区或国家正在发生流血战争吗?试着写一写。答: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
24、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1、爸爸临行前说的那句话,看出他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 ,同时也表达他 。2、“血染的征衣”“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属于 描写,看出来爸爸 ,同时也表达了我 的心情。3、朗读选段三时,应带着 的感情来读。4、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答: 5、根据文段内容,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17、触摸春天(二)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
25、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一个盲女孩儿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1、“流畅”写出了盲童安静 。2、“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句话表现出安静 ,也为下文 做好了铺垫。3、短文除在开头点明安静是个盲童之外,还有哪些描写反映出她是双目失明的?请你概括出来。 4、按照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
26、话说说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对春天: 对蝴蝶: 对人生: 5、“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6、“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我从“竟然”体会到 ;从“神奇的灵性”体会到 。7、文中说的“奇迹”是指 ;作者说是“奇迹”是 8、安静的脸上为什么充满惊讶?答: 9、为什么“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答: 17、触摸春天(二)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h h)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xing qing)的概(gi ki)念。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有可以创造一个属(sh s)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1、“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句话表现出安静 ;我从“张望”体会到 2、安静捉住蝴蝶后的感受到什么?她后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