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729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资料秋 水【知识盘点】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同“径”,直。 不辩牛马“辩”同“辨”,辨识。2、词类活用且夫我尝少仲尼之贤“少”,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而轻伯夷之义“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秋水时至“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令顺流而东行“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东面而对“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3、特殊句式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为“若己”,意为“比得上自己”。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应为“谓我”,意为“说的是我”。闻道百 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示被动的固定结构。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固定结构,可

2、翻为“不是,就”【文化卡片】1、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曾整理“六经”。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成 语】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捕蛇者说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

3、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岁赋其二( )(2)几死者数矣( )

4、( )(3)更若役(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子路孔子的学生。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

5、伤的事情。吾舅我的公公。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捕蛇者说在线测试窗体顶部选出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视其缶(fu) 曩(nng) 殚(dn)其地之出弛(ch)然 顿踣(b) 生日蹙(c)啮(ni)人 挛腕(lun wn) 瘘(lu)隳(hu)突 恂(xn)恂而起而骇(hi)者窗体底部窗体顶部2“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 )

6、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 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但比“毒”的含义更丰富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 窗体底部窗体顶部3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乡邻之生/日蹙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 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 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窗体底部窗体顶部4“说”指的是_的一种文体,跟_在某种程度上相似。“说”的内容,一般是作者对某个社会性问题_从而说明一个道理。A现代当代散文感情反发 B古代现代散文抒情言志C古代现代杂文见解和议论 D当代当代杂文说明和解释窗体底部窗体顶部5、此例句中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

7、庐之入。A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恒都。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C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参考答案 1D 解析:隳(hu)突 2C解析:“异”字比“毒”字含义更丰富。3B 解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般来说,应该依据句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句中的朗读停顿。因此,正确理解句意是恰当的划分句中停顿的前提。很明显B项中的“诗赋”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停顿。4C 5D 解析:例句是对偶的修辞方法,只有D项是对偶。中考解析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 _。【考点】:文言语句的理

8、解、默写【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课文,而且还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缺一不可。答案为:苛政猛于虎也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考点】:读好停顿【分析】:“永州之野产异蛇”中主语是“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谓语,所以正确的停顿应是“永州之野/产异蛇”答案为:A项。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 B、河曲智叟亡(wng)以应。C、复立楚国之社稷(j)。 D、

9、更(g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考点】:字音;拼音规则【分析】:B项中的“亡”是通假字,同“无”,所以应该读“w”;C项中的“稷”的读音应该是“j”,四声;D项中的“更”的含义是“更换”,应该读一声。答案为:A项。【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当其租入( )更若役( )谨食之( )莅事者( )得而腊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若毒之乎(毒: ) 当其租入(当: )谨食之(食: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 )可以已大风(已: )岁赋其二(赋: )貌若甚戚者(戚: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 )3、翻译下列句子。虽鸡狗不得宁焉。 君将哀而生之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

10、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 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同步解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

11、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为之说既克,公问其故 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食: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D、观:今以蒋氏观之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以尽吾齿(齿: ) (2)又安敢毒耶(毒: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11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对人民

12、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愚公移山-列子一、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二、回答下列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

13、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三、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面山而居。而: 聚室而谋。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而: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4、而山不加增。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惩山北之塞(塞: )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惧其不已也(已: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吾与汝毕力平险。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指通豫南 通 ,意为 。始一反焉 通 ,意为 。汝之不惠 通 ,意为 。一厝朔东 通 ,意为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D、

15、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四、读选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16、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惩山北之塞(惩: ) 杂然相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

17、记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1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A温故而知新 B故使人问之2A居十日,扁鹊复见 B面山而居,3A司命之所属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4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桓侯又不说二、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1君有疾在腠里(古: 今: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 今: )3臣是以无请也(古: 今: )4居十日(古: 今: )三

18、、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望桓侯而还走 通 ,意为 。 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通 ,意为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 ,意为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注音。论语( ) 亦( ) 罔( ) 焉( )二、为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愠( )_ 温( )_2诲( )_ 悔( )_3殆( )_ 冶( )_4罔( )_ 惘( )_三、解释加粗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四、解释下列语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五、填空。1论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的言行。2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

19、。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六、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七、阅读。(一)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2解释下列词语。何以:是以:下问: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1)惑:(2)忧:(3)惧: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

20、ln y wng yn二、1愠:yn ,愠色;温:wn ,温暖; 2诲:hu,教诲;悔:hu,后悔;3殆:di ,百战不殆;冶:y,陶冶; 4罔:wng ,置若罔闻;惘:wng ,迷惘。三、1怨恨;同“悦”,愉快 2迷惑;疑惑 3反省;优点四、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2复习了旧知识,进而又领悟了新知识五、1儒;孔子及其门徒 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3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六、七、(一)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

21、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二)1(1)疑惑;(2)忧愁;(3)害怕。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这则是从学习态度方面论述的。 3不畏严寒,坚强(意思对即可)。论语十则巩固练习 一、孔子名_, 字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 家,_ 家,是 _家学派创始人。二、论语是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 及其门徒的_,与_,_,_合称“四书”。三、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 _?有朋自远方来_ ?2吾日三省吾身: _? _?

22、_ _?3_,思而不学则殆。 4_,_,是知也。5三人行,_._,_。6任重而道远,_,不亦乐乎? _ ,不亦远乎?7岁寒,_. 8其恕乎!_,_.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 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 _ 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

23、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 ,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_,_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 解释加点的字: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2 译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_ _

24、_学习态度_品德修养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六、补充下面诗句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 _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_ _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 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 _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 _ 6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

25、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7 日本政府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用二章中的名句填空)8 成语“居安思危”和二章中的“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 _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

26、含“月”的诗句。(1)_ (2)_答案: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四 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

27、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 愉快生气 发怒 每天 反省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2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

28、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4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

29、要施加给别人。5 略 ( 任选一则 ,谈出体会则可。)鱼我所欲也 孟子一、生字 箪(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恶(w)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2、患3、辟 4、箪5、蹴6、得 7、乡 8、何加 9、恶 10、辩11、义12、勿丧 13、万钟14、贤者 15、苟得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

30、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

31、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

3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等(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