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730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讲稿).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化学知识要点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地球周围的空气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

2、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5)、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方法: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瓶即可。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

3、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制碳酸饮料)。干冰是CO2固体。(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但在叙述现象时不能说出来)。(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是P2O5,不能说)。(用于发令枪)(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是氧化镁,不能说)。(用于照明弹等)(银白色)Fe和O2反应

4、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不能说),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酒精燃烧 C2H5OH+ O2 (3)、CO2 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高温 2CO 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H2O2 , 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5、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可以反应)。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水与常见的溶液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

6、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4)、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 +O2 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

7、流电。(6)、硬水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Ca2+、Mg2+)的水。检验硬水的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泡沫很少,还形成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用玻璃棒蘸取硬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定会留下白色固体;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留下白色固体的不一定为硬水。 使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方法更简便,方法更彻底)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4.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性质: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与水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所以可以撒盐融雪酸、碱、盐溶

8、于水,溶液导电(因为电离产生离子)。蔗糖、酒精溶于水溶液不导电;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siNH4 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乳化:本来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乳浊液的现象。洗洁精能使食用油在水中乳化,所以可以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加水升温(2)、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增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中_、_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_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加水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固体

9、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5.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7.了解结晶现象。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8.能说出一些常

10、见的乳化现象。9.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三)金属与金属矿物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如: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在其表面刷油漆,在其表面涂油,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

11、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1)、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不能当成置换反应)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如:C + O2 点燃 CO2 (百炼成钢的反应)(2)、常见矿物:铁矿石: 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黄铁矿(FeS2); 铝矿石: 铝土矿、水铝石(主要成分Al2O3);铜矿石 :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

12、)等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1)、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2)、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黄铜是铜、锌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武德合金 可作保险丝。(3)、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高,熔点比各成分低。(4)、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铝在高温时还原性很强。铜生锈是铜和水

13、、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5.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1)、酸溶液的通性:(由于酸电离出来的阳离子都是H+离子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iii

14、.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iv.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v.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2)、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4

15、)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3)、盐的性质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盐可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

16、正常雨水的pH7显弱酸性因为空气中有CO2,pH5.6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本色常为黄色),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用pH试纸测出的pH数值是整数。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化学肥料 优点:营养元素含量高,见效快,缺点:营养元素种类单一,有些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但土壤里常缺少氮、磷、钾元素,所以常施含N、P、K元素的盐作为化学肥料。氮肥能使植物的叶肉肥

17、厚、叶色浓绿。常用氮肥有:铵态氮肥(如NH4Cl、NH4HCO3、NH3H2O)、硝态氮肥(如含NO3-的盐)、有机氮肥(如尿素CO(NH2)2)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因为反应放出氨气)。“雷雨发庄稼”:因为雷雨时常使土壤里产生少量的硝态氮肥。磷肥能使植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常用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钾肥能使植物茎杆粗硬、抗早病虫害、抗倒伏。常用钾肥有:草木灰(含K2CO3)和含K+的盐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如KNO3等)农家肥 优点:营养元素种类多,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缺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见效

18、慢。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2 、 CO 、 H2CO3 、 碳酸盐以外) 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 CH4 酒精 C2H5OH 醋酸 CH3COOH 葡萄糖 C6H12O6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塑料、橡胶等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叫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 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羊毛、棉花、橡胶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1)

19、 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 l2O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

20、合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可以是由原子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二)微粒构成物质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

21、的离子,如Cl-、O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该分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求出,其单位同样是“1”。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

22、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的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数氧化物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三)认识化学元素1.认识氢、碳、氮等与人类关

23、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 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 氧、氢;人体中 氧、碳、氢、氮; 太阳上 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量由质

24、子数+中子数决定。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四)物质组成的表示1.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1)相对原子质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25、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噶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三、物质的化

26、学变化(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人类生活对能

27、量的利用:()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4.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5、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

28、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5)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6)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7)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

29、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三)质量守恒定律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

30、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1)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1、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2)常见的计算类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3.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四、化学与社会发展(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煤的燃烧,可以造成烟尘污染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热电厂

32、的热污染等。(2)酒精(化学式C2H5OH):是一种有机物。酒精的制取:原料:高粱、玉米、薯类等;生产方式:发酵、蒸馏。点燃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 C2H5OH + 3O2 =2CO2 + 3H2O点燃用途: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它属于可再生能源。(3)氢气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是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

3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4.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

34、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合成材料:合成纤维:锦纶、涤纶、腈纶、尼龙等。(注意:与之对应的是天然纤维棉、麻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动物的毛、蚕丝等主要成分蛋白质)合成橡胶,(注意:与之对应的是天然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燃烧时无刺激性气味)、聚氯乙烯(有毒,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不可用于食品包装)、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合成塑料的一种、电木也是塑料,绝缘。(注意:没有与之对应的是天然塑料)()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机动车的轮胎、碳素纤维复合材料。2.了解适应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成材料(塑料

35、)对环境的影响及消除污染的方法:主要造成白色污染,塑料长期堆积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焚烧时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解决白色污染方法: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光通信;没有合成材料,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

36、。(三)化学物质与健康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我们人体约含有50多种元素,较多元素有11种。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叫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微量元素:小于0.01的称为微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碘。部分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的害处: 钙: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骨架。 缺钙时青少年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时患缺铁性贫血。 锌:影响生长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

37、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

38、物质的侵害。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1.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2.了

39、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2)、几种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硫: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废气;一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二氧化氮:机动车等排放的废气;可吸入颗粒物: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3)、酸雨:我国主要是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形成硫酸型酸雨。反应:2SO2O22H2O2H2SO4酸雨的危害:进入湖泊、江河会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矿物营养元素流失,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还能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等腐蚀、损坏;酸雨更会危害人体健康。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4.初

40、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常见的几种标志:五、科学探究(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1.提出问题(1)能从日常现象或在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

41、假设。(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做初步论证的意识。(三)发展科学探究能力1.进行实验(1)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2)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2.收集证据(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3.解释与结论(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2)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3)能在教师的知道下或通过与他人

42、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4)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4.反思与评价(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之间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5.表达与交流(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1.能掌握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 理化生教研组 金秀华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