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800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考纲要求)_2_(2).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文言文虚词专题,文言常用虚词,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而,1、蟹六跪而二螯。,1.连词,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5、子产而死,谁其嗣之。,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7、吾尝终日而思矣,而,并列:又、或不译,顺承:就,接着,转折:但是,却,递进:并且,而且,假设:如果,假如,因果:因而,修饰:不译,2.第二人称代词,余知而无罪也

2、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你,你的,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温馨提示: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之,1.代词,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君将哀而生之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动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往、到,他(们),它(们),我(们),这,这种,之,3、作助词,结构助词,或补充音节,定语标志 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孤之有孔

3、明,犹鱼之有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怅恨久之 顷之,宾语前置与定语后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何罪之有?马之千里者,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如:“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大王来何操?”,返回,何,文言常用虚词,何,1.代词表疑问,大王来何操豫州今欲何至,什么,哪里,2.代词与“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此为何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3.副词表反问或感叹,何不试之以足妇啼一何

4、苦开国何茫然,怎么,这么,多么,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其志可以行乎天下,不亦说乎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美哉乎,山河之固或能免乎众言同,于是乎书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介词 相当于“于”,2.助词 表语气,疑问或反诘,感叹,揣测,停顿,词尾后缀,无义,乎,疑问或反诘,1.第二人称代词,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家祭无忘告乃翁,2.动词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连词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大夫不拜,乃饮实爵 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你,你的,如果,而,还,乃,是,4.副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竟然

5、,却,这才,于是,仅、只,1.代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人视端容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他(们)自己 这那其中的,其,先生其此类乎其皆出于此乎尔其不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孰能讥之乎 汝其勿悲,2.副词,(推测)大概 恐怕 也许(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还是(反问)难道 怎么表婉商,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选择 还是假设 如果 转折 然则

6、、那么,其以沛为朕汤沐邑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北风其凉,发语词语助 无义形容词词头,3.连词,4.助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1.副词,尚且暂且姑且将近将要,且,示赵弱且怯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因命也,2.连词 表并列、递进、选择,又又又一面一面而且况且还是,3.助词 发语词 且顺性情,好利而欲得,1.代词,若入前为寿若皆罢去归矣更若役,复若赋以若说论之,你你们你的此,2.动词,桓公退,再拜,请若此言其若先王与百姓何曾不若孀妻弱

7、子病未若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顺从奈及,比得上及,至于像,似,若,3.连词,天若有情天亦老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如果或者和,4.副词,必有忍也,若能有继也,乃,才,5.形容词尾,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然、的样子,1.所+动词 表的人(事、物、地方)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为+所 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5.表约数,左右 父去里所,复还,3.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此,用来、的原因、的方法是用来、的,所,1.介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天行有常,不为

8、尧存,不为桀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适为虞人逐,给,替因为为了被,2.连词,为不能听,勿使出境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如,若则,3.语气助词,夫子何命焉为何辞为,疑问反诘,为,1.代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且焉置土石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智)哉,指示代词,之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什么,2.介词,裔焉大国,灭之将亡,于,3.兼词 兼有介词“于”与代词“之”、“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在这里在那里,4.连词,坛墠shn有祷,焉祭之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乃,才则,焉,5.助词,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徐徐焉实狼其中民之服

9、焉,不亦宜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六艺从此缺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既富矣,又何加焉虽无石椁gu,又何戚焉,宾语前置时助语气表停顿,啊词尾,然;地助语意,也;乎表决定,矣表肯定表疑问,乎表感叹,1.句末语气助词,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毋从俱死也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判断疑问或反诘 呢感叹,呀祈使,啊已然,了,2.句中语气助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停顿,连举,也,1.动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皆以美于徐公视其所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认为、以为行事如、及,2.名词,何其久也?必有以也,3.代词,妾惟以一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缘故,此,

10、4.副词,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固以怪之矣,太、甚通“已”,以,5.介词,以刀劈狼首何以战余船以次俱进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岂可一切拘以定月也赵王岂以一璧之固欺秦也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指从此以往十五郡予赵,拿、用凭、靠依、按在.的时候于由于表时间界限表地点界限,6.连词,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因为来以便以及而,1.介词,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利势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依靠,凭借依靠,凭借依照,根据趁着,随着通过由于,2.动词,蒙故业,

11、因遗策,沿袭,因,3.副词,相如因持璧却立秦军解(松懈),因大破之,于是、就,4.连词,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为因此,因,介词,战于长勺青取之于蓝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然后解而送之于官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业精于勤荒于嬉于方外养生之说,曾无所闻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在从到比对于给向被由于对于与,于,1.动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胡虏易与耳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蹇叔之子

12、与师,结交亲附赞成援助对付等待当,敌如,比得上推举给予参加,读y,与,2.介词,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遂与勾践禽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要离力微,坐与上风,跟,同替,为以被对,向在,于,3.连词,吾与汝毕力平险与人刃我,宁自刃,和与其,4.副词,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皆,举,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于是至则围王离,1.副词,就是却是立即,连词,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中皆石穴罅德则不竞,寻盟何为,表因果,就;那么表对比,就表转折,却;

13、表已然,原来已经;原来是表假设,若,则,(一)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译。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译。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