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803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c第二节正常心电图PPT文档.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即:H(心率)=60/(R-R)心律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还可采用查表法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综合征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测量正向波高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2、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测量P波和QRS波群时间时,应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始点内缘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内缘以及从最早QRS波群起始点内缘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群终点内缘;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如果采用单导联心电图记录,仍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采取12个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一般规定,测量各波的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

3、波形终点的内缘(见下图示),(四)平均心电轴 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它是空间的,但心电图学中通常所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一般采用平均心电轴与导联正侧段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除测定QRS波群电轴外,还可用同样方法测定P波和T波电轴。,2、测定方法:(1)目测法:根据、导联QRS主波方向测量:导联 导联 不偏 左偏 右偏 重度右偏(见下张图示),(2)坐标法:分别测算、导联的QRS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二个数值分别在导联及导联轴上作垂线,求得两条垂直线的交叉点。电偶中心0点与该交点相连即为心电轴,该轴与导联轴正侧的

4、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3)查表法:将测算的、导联QRS振幅代数和值直接查表求得心电轴。,3、临床意义:-30+90 心电轴正常+90+180心电轴右偏,见于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30-90 心电轴左偏,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90-180为心电轴极度右偏(见下图示),(4)心脏循长轴转位:自心尖部朝心底部方向观察,设想心脏可循其本身长轴作顺钟向或逆钟向转位。如V3V4导联出现V1V2导联图形,为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如V3V4导联出现V5V6导联图形,为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见下图示),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正常心电图,1、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

5、化(1)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园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切迹的峰间距0.04S。,(2)方向: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是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3)时间:正常成年人 P 0.12S(4)振幅:肢导 P 0.25mv 胸导 P 0.2mv(见下图),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人的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

6、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1)时间:正常成年人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2)波形和振幅:波形:V1V2导联多呈rS型。V5V6导联可呈qR、qRs、Rs型。V3V4导联可呈RS,R与S波振幅大体相等。V1至V6 R波振幅逐渐增高,S波振幅逐渐减少.V1 R/S1 V5 R/S 1,avR导联可呈QS、rS、rSr或Qr型。avL、avF导联可呈qR、Rs、rs或R型。、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都向上。,振幅:正常人 Rv11.0mv Rv52.5mv Sv1+Rv54.0mv(男)3.5mv(女)R

7、avR0.5mv RavL1.2mv RavF2.0mv R1.5mv R2.5mv R2.0mv R+S2.5mv,六个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振幅之和(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 mv。六个胸前导联的每个QRS波群振幅之和(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 mv。如果肢导每个导联振幅绝对值之和都0.5 mv称为肢导低电压。如果胸导每个导联振幅绝对值之和也都0.8 mv,称为低电压。,(3)R峰时间:又称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点,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是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

8、过0.04S,在V5V6导联0.05S。(见下图),(4)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偶可呈QS型。,4、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J点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称为期前复极,而使J点上移。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点下移。,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

9、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应超过0.05 mv,ST上抬在V1-V2导联不超过0.3 mv,V3不超过0.5mv,V4-V6导联与肢导不应超过0.1 mv。,6、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T、V4-V6TavRT、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2)振幅:在正常情况下,除、avL、avF、V1V3导联外,T波振幅同导联的R波的1/10。T波在胸前导联有时高达1.21.5mv尚属正常。,7、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

10、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室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Q-T间期,通常采用Bazett公示计算:Q-TC=Q-T/RR的平方根 正常上限值为0.44S。,8、U波:是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U波方向:与T波一致。U波电压:胸导0.3mv,肢导0.1mv。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三、小儿心电图特点:1、小儿心率较成人快,P-R间期较成人为短。Q-TC间期较成人略长。2、P波: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稍短(儿童0.09S)、P波的电压新生儿较高,以后则较成人为低。,3、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I导有深S波,V1导联常见于R波,V5V6导联常见深S波。V5V6导联R波电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小儿Q波较成人为深,在II、III、avF导联常见。4、小儿T波的变异较大。在新生儿期,其肢导联及右胸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