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834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000MicrosoftWord文档.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体裁古代文学体裁赋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论史论政论奏议疏表策问序书序跋自序铭座右铭墓志铭杂记事物杂记笔记文游记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说理型游记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知识体童话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公案故事传奇小说艳情类侠义类神怪类其他体裁骈文韵文原辩说赠序祭文寓言传说诗歌分类内容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词小令中调长调曲散曲杂剧内容分类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自由诗散文诗韵脚诗格律诗戏剧分类内容按容量多幕剧独幕剧戏剧小品按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按题材神话剧历史剧

2、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按戏剧冲突悲剧喜剧正剧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小说四大文学体裁诗歌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而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等。散文这是一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

3、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戏剧这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例:元曲 京剧 昆剧小说这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一词最早记载于庄子

4、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后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成“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古代文学体裁: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305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

5、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沿用至今。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包含体裁“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

6、“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B.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1“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1)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C.乐府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

7、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7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D.诗:一: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

8、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1、(四言诗)是诗体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2、(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

9、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3、(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阿袁(即陈忠远)吟诗后戏题一绝诗:“用意必求精警,遣词自取膏腴。何苦春情絮语,炎天劳彼奔趋。”4、(七言诗)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

10、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5、(杂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初形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即有很多杂言诗,如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至于汉代乐府,这种诗歌体制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汉乐府“铙歌十八曲”和“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等。虽然自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诗歌逐渐走上了整齐划一的格律诗之途,但这种错

11、落有致而适宜抒发情感、表现气势的诗歌形式还是受到后世不少诗人的喜爱,比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笑矣乎、襄阳歌、江夏行及杜甫的兵车行等,这些诗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唐诗的高度和成就。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中国经典诗歌的黄

12、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2、(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

13、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3、(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是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E.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

14、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1、(小令)小令或单片,或双片,或多片。多片的如九张机,较为少见。因为单曲反复地唱,显然自暴其短,有失水准,再多几遍都要成十八摸了。词人必先工诗,陈廷焯云:“诗词一理,然不工词者可以工诗,不工诗者,断不能工词也。”又说:“为词之始,必由诗以入门”。因此,要填词,首先要学习作律诗。有了律诗修养,就不易把词的篇幅放得过长,单片嫌少,则扩为双片,而且音乐上也有雌雄问答的讲究,因此,双阕最符合词人的性格和音乐的特

15、征。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尊前集里长短句只占二分之一,到花间集里已占到了五分之四,说明在唐代,竹枝、浪淘沙这样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本身的发展,长短句物竞天择地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小令的自由度。宋人依声作词,宋以后就未必,因此唐宋词常有词牌固定而字句不同的情况,那是因为音乐之下,歌词可以有所增减的缘故。宋人中,苏轼对音乐的造诣较为浅,偏偏他的词好,因此,很多字句的争议较大。柳永、周邦彦和姜夔对音乐的造诣较为深,因此,他们经常自称自己的作品为:“乐章”、“歌曲”等。12、(中调)一般指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的词,指词调中的长短适中者。包括“引”和“近”。明刻

16、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3、(长调)诗调体式之一。前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的为长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课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

17、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F.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

18、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两个“楔子”。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 一、诗经篇目示例:国风中周南总计十一篇: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汉广、汝坟、麟之趾。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19、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公刘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笃公刘,既

20、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小雅七十四篇*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

21、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二、离骚屈原。共373句,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以下为原文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zu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h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y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

22、不吾与。朝搴阰qin p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i!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ji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j怒。余固知謇謇jin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

23、兰之九畹wn兮,又树蕙之百亩。畦q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y。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hu。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w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ku以练要兮,长顑kn颔hn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茞chn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l。謇jin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j羁兮,謇jin朝谇su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xing兮,又申之以揽茝chi。

2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n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ch ch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k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zh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

25、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x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日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jin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ku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qing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ku凭心而历兹!济沅yun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chn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tin兮,又好射夫封狐。国乱流其鲜终兮,浞zhu又贪夫厥家。浇身被于强圉y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

26、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z hi兮,殷宗用而不长。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din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z hi。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鹥y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n z而勿迫。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27、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三、【孤儿行】(汉乐府诗)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28、。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注释:遇:同“偶”。行贾(g古):出外经商。行贾,在汉代被看作贱业。这句原作“面目多尘”,刘兆吉在关于孤儿行一文中说,句末可能脱“土”字,兹据补。视马:照看骡马。高堂:正屋,大厅。行:复。取:“趣”字的省文;趣,古同“趋”,急走。手为错:是说两手皴裂如错石(磨刀石)。一说,“错”应读为“皵”(qu雀),皮肤皴裂。菲:与“屝”通,草鞋。怆怆:悲伤貌。一说,伦怆应读为“跄跄”,疾走之貌。履霜:踏着冬霜。肠:即“腓

29、肠”,是足胫后面的肉。渫渫:泪流貌。复襦:短夹袄。黄泉:犹言“地下”。这三句是说活在世上受苦,还不如早点死去,到地下去跟随在父母身边。将是瓜车:推着瓜车。将,推。是,此,这。反覆:同“翻覆”。蒂:瓜蒂。俗话“瓜把儿”。独且:据王引之说,“独”犹“将”;“且”,句中语助词。校计:犹“计较”。这四句是说,我要赶快回家,希望你们将瓜蒂还给我,因为哥嫂待我刻薄,又要有一番争吵。里中:犹言“家中”。譊譊:吵闹声。这句是说孤儿远远就听到兄嫂在家中叫骂。将与:捎给。四、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四言古诗: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0、。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五言古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七言古诗: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31、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杂言古诗: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噫(y)吁(x)嚱(x),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n

3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ng)岩峦。扪(mn)参(shn)历井仰胁(xi)息,以手抚膺(yng)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n)瀑(p)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h)雷。其险也如(有的版本是“若”)此,嗟(ji)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zhng)嵘(rng)而崔嵬(wi),一夫

33、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通“非”)亲,化为狼与豺(chi)。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n)血(xu),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n)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ji)!五言律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七言律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积雨辋川

34、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描写辋川山庄久雨初停时的景色。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词*小令1.如梦令(五代*冯延巳)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注释】鸾镜:装饰有鸾

35、鸟图案的铜镜。古代的一种发型,即将头发挽结梳成凤形,或在髻上饰以金凤。又叫鸟髻。绡帐:轻纱帐。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常记:长久记忆。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藕花:荷花。争渡:奋力划船渡过。鸥鹭:泛指水鸟。中调一般指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的词,指词调中的长短适中者。包括“引”和“近”。如“临江仙”、“一剪梅”、“蝶

36、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1.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南唐(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2.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长调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1.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髪)冲冠,凭栏(一作“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