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839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练习2.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非选择题:50分1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影响:积极:巩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祖国疆域形成和中华民族形成;奠定两千多年政治格局的基础。局限:易致暴政,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自由发展。,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2、。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频繁任免丞相,任用布衣为相;唐朝实行三省制,分散相权;北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权,三司分割财权;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

3、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4)本朝指的是哪朝?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中“尽夺藩镇之权”的表现。对此,材料四作者有何看法?朝代:北宋。表现:收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禁军一半守京城,一半分驻各地,保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收财权: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基础。收行政权:州郡直属中央,文臣做知州,通判监察。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材料五(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

4、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5)材料五反映元朝中央和地方各实行怎样的制度?其地方制度实行的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制度:中央:中书一省制,地方:行省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意义: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是我国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材料六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6)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制度:内阁制。特点:可协助皇帝票拟。材料七 雍正

5、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7)材料七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时代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8)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9)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秦汉至明清的政治机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借鉴意义?借鉴意义: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要注意进行民主化改革。(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