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839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栏目链接,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进一步认识骈体文,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3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的,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4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深入体会。,栏目链接,栏目链接,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蜀汉西晋间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北)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及长,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通,机警辩捷。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请为主簿,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诏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陈

2、情表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征至洛阳。后出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啊,一、作家简介,栏目链接,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二、作家作品,栏目链接,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臣。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网罗人才,大力征召西蜀名贤

3、到朝中做官,李密是其中之一;作为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蜀国,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李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恩重如山,若舍弃相依为命的祖母是万万做不到的,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李写了此表,陈述实情,终于打动武帝,准许他在家奉养祖母。,三、背景概览,栏目链接,古代臣属给帝王的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常见的几种有:疏: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如李密的陈情表。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如苏轼的教战守策。讽

4、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在上者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相关链接,栏目链接,栏目链接,本文主要述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述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陈述祖母对作者早年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作者的依赖之情;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仕并非别有希冀,反复述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一、主题概括,栏目链接,二、结构图示,栏目链接,1开头陈述孤苦不幸有何作用?,三、文本探究,答:为后文陈述为照顾年迈的祖母而不能应诏埋下伏

5、笔。,栏目链接,2第1段是作者陈述不仕的事实依据,分析作者是怎样以情动人的?,答:作者不仕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最能打动晋武帝的也许只有自己的不幸身世和家境。所以开篇就以“险衅”、“闵凶”描绘出一种惨苦的境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舅夺母志”两大不幸,读来使人产生怜悯,乃至担心作者的生活。幸亏祖母“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然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又表明祖母在抚养作者过程中倍受艰辛。同时,作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母孙二人过着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生活。而今祖母“夙婴疾病”,祖母晚年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于是自己整日侍立床前,“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以情动人,感人至深。,

6、栏目链接,3第2段中,作者处于两难境地既想“奉诏奔驰”以报知遇之恩,又想“顺私情”,在家孝敬祖母。作者怎样陈述自己这种困境以消除皇帝疑心?,答:朝廷多次征召自己却一再推辞,这很可能会引起皇帝的猜疑和恼怒。“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风驰电掣执行任命,“逼迫”、“催”,州司亲自登门,“急于星火”,作者的压力非常大。因此作者一开头就歌功颂德,称“圣朝”,说自己“沐浴清化”,以使武帝平息心中怒火。最后说明自己也想“奉诏奔驰”,但因“刘病日笃”,家中无人侍奉,无法离弃。在封建社会,“忠”、“孝”同样重要,自己此时却“忠孝”难两全,感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句句在理,句句含情,令人无法不信,从而减

7、少了皇帝对自己的疑心。,栏目链接,4第3段作者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尽孝心意的?,答:首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凡是年老有功德的旧臣,都蒙受“矜育”,自己留家侍奉祖母,虽是“顺私情”,但也是合理合法的,理应“蒙矜育”。(合理)如果武帝再苦苦相逼,就违背了他的治国之道了。武帝通过比较,自然会做出让他先尽孝的选择。,栏目链接,接着“且”字另领一层,陈述自己在蜀国的做官经历,目的是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即自己是只为功名不为名节之人。而武帝对自己这“至徽至陋”的“亡国贱俘”以“过蒙拨擢”,感激都来不及,哪敢违抗圣旨?理应为朝廷效命,回报知遇之恩。(合情)此处是打消武帝疑心

8、的关键。再义正辞严地说祖母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理由,并非对圣朝不满,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栏目链接,1融情于事,曲折有致。说理之文有直有曲,本文以理服人,亦以情动人。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把复杂丰富的感情融入叙事中,曲折有致。,四、技巧总结,栏目链接,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却无雕琢的痕迹,语言平实而自然真切。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逼之境,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相,都如在

9、眼前。3语言上骈散并用。本文每段均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整齐而错综、流畅而婉转之势。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又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骈散结合,语意流畅,读之令人动容。,栏目链接,作者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五、重点突破,答: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就职的目的,李密就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孝”的价值观念中,表明自己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栏目链接,李密还通过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陈情表中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为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对祖母的孝情。文中压抑了前两种感情,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深入描写,形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孝情。,栏目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