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漳二中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D儒、道、墨、法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
2、代政权推崇3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 )A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西方的殖民侵略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4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
3、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5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6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7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
4、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8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宇宙中应当存在一种绝对静止的“以太”,人无法感觉它,但它能传递电、磁、力,光亦借助它才能传播。但两个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和莫雷进行了一次著名实验,证明这种“以太”是不存在的。最终解决此物理学疑团的是( )A牛顿B爱因斯坦C普朗克D玻尔9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
5、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影响削弱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10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11“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
6、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12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3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7、。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14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15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
8、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6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D商业资本具
9、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17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 A宋代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社会风尚的变化18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
10、实19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A汉代 B唐代C宋元 D明清20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21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
11、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22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
12、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2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4宋代,典卖土地
13、、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25“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
14、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26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27英国法学家戴雪曾指出,巴力门在英宪之下,可以造法,亦可以毁法;而且四境之内,无一人复无一团体能得到英格兰的法律之承认,使其有权利撤回或废置巴力门的立法。是为巴力门主权的原理所有真谛,不能增多亦不能减少。这里的“巴力门”是指A恢复“王在议会” B确立议会主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发动宫廷政变28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
15、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29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16、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30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62,618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孟买200500773776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31192
17、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32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C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3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
18、说明雅典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 B C D34亨廷顿说:“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或是以各种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关系”19世纪上半期,英国提供给新的社会势力参与关系的相和谐方式是A成立责任内阁 B议会制改革 C光荣革命D完成工业革命35“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
19、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36李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清廷下谕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并决定裁撤20至30的绿营和防勇,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使用洋枪等”,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一致的是 A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建立军事工业 B光绪皇帝为挽救危机进行军事改革 C清政府为挽救危机推行“新政” D袁世凯的北洋军迅速建立起来3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
20、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38在1952年10月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苏联领导人对当时经济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当广泛的披露:如指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现有可能性还远未加以充分利用,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企业经营不善,原材料、燃料、电力、工具等严重浪费。这反映了当时苏共A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B开始调整和改革斯大林模式C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新认识D充分肯定市场经济存在的必要性39“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
21、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上述规定有利于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发展缓慢的国家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地倾销商品 A B C D40.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这表
22、明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取得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3分,42题12分,43题15分,共计40分)41(13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
23、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十一届
24、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 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3)根据材料二,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3分)(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公
25、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 。2年(西汉元始二年 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 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581-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4844万人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5883万人。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
26、八年) 1063万人。1741年(乾隆六年) 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 40100万人。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15分)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
27、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材料三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2)在20世纪20年
28、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4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分)简要概括其出现的原因。(2分)南漳二中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答案15ACDBC 610BABBA 1115CDDCB 1620ADCAD 2125BCBAA 2630DBAAB 3135CDDBD 36-40CDCCA41(13分)(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1分)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
29、到南方(1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1分)(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1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1分)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2分)(3)变化:罗斯福新政后扩大了行政权力。(1分)影响:这种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施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增强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2分)(4)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形成以
30、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分)42.(12分)示例一:战国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等时期人口急剧下降。(3分)说明:战乱分裂破坏社会经济,统一稳定推动社会发展。(3分)示例二: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人口合计增长较快。(3分)说明:民族融合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3分)示例三: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3分)说明:中国小农经济、农耕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43(15分)(1) 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
31、每点2分,共4分)(2) 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每点2分,共4分)不赞同。(1分)二者在阶级属性上有着根本上的不同(2分)。(3) 主要关注深刻的社会矛盾,揭露社会的黑暗。(2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2分)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3分)示例三: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3分)说明:中国小农经济、农耕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43(15分)(1) 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每点2分,共4分)(2) 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每点2分,共4分)不赞同。(1分)二者在阶级属性上有着根本上的不同(2分)。(3) 主要关注深刻的社会矛盾,揭露社会的黑暗。(2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