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周练6及答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841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周练6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周练6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周练6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周练6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周练6及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历史周周练(6)一、选择题1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 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 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2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3作为农耕文

2、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学术文化的活跃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4“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5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

3、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6“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句话的针对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B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C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 D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7亚里士多德称法律是“不受欲望影响的理性”;查

4、士丁尼的法学总论在开篇写道:“正义是使每个人得到其所应得的部分的这种永恒而持久的愿望。”对上述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法律是实现人们愿望的方式 B理性和正义是法律的灵魂C法律是维护统治的法宝 D人们的愿望都具有理性色彩8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A肯定列宁为十月革命作出的努力 B十月革命是由偶然因素发生的C揭露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不良用心 D将十月革命归功于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5、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10.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料解读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

6、,进贡、出兵、劳役等11.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12.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 动摇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 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

7、胜利13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5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

8、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1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7“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

9、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18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19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

10、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20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21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

11、分析正确的是A.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C.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22蒋介石日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据此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 B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C蒋介石希望和中共合作抗敌 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231938年5月5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

12、最大之不利。”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 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 B.发动了徐州会战阻止日军南侵C.依靠国联调停维护华北主权 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24.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25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

13、矛盾 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26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27.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14、D.小满芝麻芒种谷28.曾经有一家英国杂志社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欢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反映了A冷战时期英国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B英国人哀叹日不落帝国无可挽回的崩溃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疏离D部分英国人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一体化进程29.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

15、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30.史学家郭廷以指出:“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谘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新军所恃的是实力,谘议局凭藉的是政治社会声望。谘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这反映出A同盟会领导了各省的起义 B立宪派的参与有利于革命发展C新军对辛亥革命起到指导作用 D武昌起义得到所有省份的支持二、非选择题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

16、。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清代不但完全袭古,而且较前朝扩大了回避范围,有了进一步发展。雍正时期还对亲属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回

17、避作出了特别规定。)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材料二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权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中的选举要

18、求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4分)110 BADCB ABBCB1120 ABACD ADBAD2130 DDACD ABDDB(1)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严格。(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官员地方势力勾结,加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4分,任选两点,每点2分)(2)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4分)被推崇的原因:“土官”更了解本地情况,更容易赢得本地民众的支持,更愿意为本地民众服务。(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