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843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1.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 (6)往而不反者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卒起不意 (9)秦王还柱而走 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 (11)距关,毋内诸侯 (12)张良出,要项伯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5)令将军与臣有郤 (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 (1)且贰于楚也:_ (2)朝济而夕设版焉:_ (3)何厌之有:_ (4)唯君

2、图之:_荆轲刺秦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_ (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_ (8)唯大王命之:_ (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_ (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_ (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鸿门宴 (1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 (13)卮酒安足辞:_(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15)旦日飨士卒:_(16)鲰生说我曰: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妻子。(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泛指主人。荆轲

3、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贫穷。(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 今义:鼻涕。(6)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今义:货币。(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今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鸿门宴(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副词,很。(10)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解释下列多义词烛之武退秦师(1)鄙(2)敝荆轲刺秦王(3)见(4)顾鸿门宴(5)军(6)谢(7)意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烛之武退秦师(1)夜缒而出: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

4、越国以鄙远: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因人之力而敝之: (7)又欲肆其西封:荆轲刺秦王 (8)樊於期乃前曰: (9)使使以闻大王: (10)皆白衣冠以送之: (11)乃朝服: (12)函封之: (13)太子迟之: (14)群臣怪之: (15)则秦未可亲也:鸿门宴(16)素善留侯张良: (17)籍吏民,封府库: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9)此亡秦之续耳: (20)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21)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2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2)而三、理解与

5、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烛之武退秦师(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3)夫晋,何厌之有:_荆轲刺秦王(4)常痛于骨髓:_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6)群臣侍殿上者:_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鸿门宴(8)欲呼张良与俱去:_(9)大王来何操:_(10)沛公安在:_(11)吾属今为之虏矣:_(一)宾语前置句1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 (2)大王来何操?译文: (3)沛公安在?译文: (二)如何识别通假字2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词义,看看它们有何共性。(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卒起不意:3.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试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往而不反者:(2)距关,毋内诸侯:(3)令将军与臣有郤:随堂训练1翻译下列重要句子。(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文: (2)客何为者?译文: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_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通假字和“所以”的翻译。(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 (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基础知识精练1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

7、的一项是()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秦王还柱而走B皆为龙虎,成五采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失其所与,不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张良出,要项伯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考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到、碰见)B唯大王命之(希望)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眼泪)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D摄敝衣冠(破旧的)顾笑武阳(回头看)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B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雄厚,薄弱)C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往西)D则秦未可亲也 (形容词作动

8、词,亲近、接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 B以其无礼于晋越国以鄙远C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D朝济而夕设版焉拔剑撞而破之5下列加点的词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从属二主)旦日飨士卒(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B何厌之有(满足)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朝济而夕设版焉(救助、救济)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并,列)6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持千金之资币物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皆为龙虎,成五采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9、曰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7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1) (2)(3)(4)8下列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B樊於期乃前曰C皆白衣冠以送之 D此亡秦之续耳9下列文言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 B吾属今为之虏矣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欲呼张良与俱去课外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6题。樗(ch)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

10、,号为严君。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

11、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

12、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将而伐曲沃将:将领B为秦则不为赖矣 赖:依赖C卫必折而从之 折:反过来D因效金三百斤 效:献出1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而封之以膏腴之地B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吾属今为之虏矣C今伐蒲入于魏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知伯之伐仇犹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樗里子受重视的一项是()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樗里子又益尊重于是遂解蒲而去葬于渭南章台之东后百岁,是当有

13、天子之宫夹我墓ABCD13下列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樗里子战功卓著,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虏赵将庄豹,伐周国,迫使周用大量的战车来迎击自己率领的军队。B樗里子伐蒲时,蒲的太守非常害怕,让胡衍说服樗里子不攻打蒲城,认为秦王如果感到樗里子攻打蒲有害秦国并让魏国得利,秦王会加罪给他。C胡衍使樗里子从卫国退兵之后,蒲城太守为他申请像君主一样的待遇。D樗里子的墓穴在昭王庙的西面,渭水南岸的樗里,所以大家称他为樗里子。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译文:_(2)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译文:_(3)公释蒲勿攻,臣试

14、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译文:_必修1知识整合1(1)通“矣”,句末语气词(2)通“供”,供给(3)通“悦”,高兴(4)通“智”,明智(5)通“悦”,高兴(6)通“返”,返回(7)通“震”,惧怕(8)通“猝”,突然(9)通“环”,绕(10)通“彩”,彩色(11)通“拒”,把守通“纳”,接纳(12)通“邀”,邀请(13)通“背”,违背(14)通“早”,早早地(15)通“隙”,隔阂,嫌怨(16)通“座”,座位2(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责备(13)推辞(14)估计、揣测(15)

15、用酒肉招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16)劝说3(1)出使的人。(2)那人,指秦穆公。(3)东方道路上的主人。(4)走投无路。(5)眼泪。(6)礼品。(7)袒露一只臂膀。(8)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9)意外的变故。(10)现在别人(指沛公)。4(1)把当做边邑目光短浅边境轻贱(2)损害破旧的疲劳,困乏(3)被通“现”,显露接见(4)不过、只是回头看拜访(5)驻扎,驻军军队军营(6)辞别请罪,道歉感谢告诉,问(7)意图料想神情5(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使动用法,使灭亡(3)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6)动词的使动用

16、法,使受伤害(7)名词作状语,向西(8)名词作动词,上前(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0)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11)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1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3)意动用法,以为迟(14)意动用法,以为奇怪(15)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16)形容词作动词,交好(17)名词作动词,登记(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跟从(19)动词作名词,后继者(20)名词作状语,抄小路(21)名词作动词,取道(2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6(1)助词,取独不译助词,取独不译助词,取独不译代词,秦军动词,到衬字,无实在意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表承接表承接表转折,却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译

17、为“地”7(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状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被动句(8)省略句,“与(之)俱去”(9)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10)宾语前置句,“在安”(11)被动句,“为”译为“被”重点突破1(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宾语前置句)(2)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宾语前置句)(3)沛公在哪里呢?(宾语前置句)2(1)“已”通“矣”,句末气词(2)“共”通“供”,供给(3)“倍”通“背”,违背(4)“卒”通“猝”,突然3(1)“反”通“返”(2)“距”通“拒”,“内”通“纳”(3)“郤”通“隙”随堂训练1(1)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

18、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敝”“与”“武”“其”为关键词,前三个并列分句均为否定判断句。“知”通“智”,译为“明智”。(2)客人是干什么的?解析“何为”应为宾语前置“为何”,译为“做(干)什么”,“为”译为“干、做”。(3)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解析“然则”译为“这样,那么”,“见”“陵”为关键词。2(1)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让将军和我之间产生隔阂。解析“言”译为“谗言”,“郤”为通假字,通“隙”,译为“隔阂”。(2)(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

19、生。解析注意“所以”译为“的原因”;“出入”是偏义复合词,译为“进入”;“非常”属于古今异义词。(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解析“鄙”名词活用为动词,“焉”“陪”为关键词。(4)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占领秦全境而称王了。解析注意“距”“内”两个通假字,“王”名词作动词,译为“称王”。巩固提升1DA.振,通“震”;还,通“环”。B.采,通“彩”;蚤,通“早”。C.知,通“智”;坐,通“座”。D.要,通“邀”。“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无通假字。 2.A遇:动词,对待。3B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4AA.助词,取独不译。B. 介

20、词,因为;介词,把。C. 动词,担任;介词,替、给。D.表转折;表顺接。5C济:渡河。6B“五采”同“五彩”,五彩颜色。7(1)把当做边邑/目光短浅/边境/轻贱(2)被/同“现”,显露/接见(3)不过,只是/回头看/拜访(4)辞别/道歉/感谢/告诉,问8AA.敝:动词,损害。B.前:名词作动词,上前。C.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D.续:动词作名词,后继者。9C应为“太子及知其事宾客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A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D.省略句。10DA.将:为将。B.赖:利益。C.折:屈服。11AA.以:介词,用,拿。B.介词,为了,替;介词,被。C.介词,到;介词,对于。D

2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相当于“我”。12C战况介绍,墓地所在,预言内容。13A秦王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不是讨伐。14(1)第二年,樗里子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战败楚将屈丐,夺取了汉中地区。(2)再说周王怎能不担忧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国会给大王您带来麻烦。(3)您放弃蒲城不要进攻,我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们的恩德。参考译文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王的弟弟,与惠王同父异母。樗里子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是个“智囊”人物。秦惠王八年(前330),樗里子被封为右更爵位,秦王派他带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把那里的人全部赶走,占领了

22、城邑,曲沃周围的土地便并入了秦国。秦惠王二十五年(前313),秦王任命樗里子为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拿下了蔺邑。第二年,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战败楚将屈丐,夺取了汉中地区。秦王赐封樗里子,封号是严君。秦惠王死后,太子武王即位,驱逐了张仪和魏章,任命樗里子和甘茂为左右丞相。秦王派甘茂进攻韩国,一举拿下宜阳。同时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周王派士兵列队迎接他,看那意思很是恭敬。楚王得知后怒不可遏,就责骂周王,因为周王不应当这么敬重秦国的不速之客。对此,游腾替周王劝说楚王道:“先前知伯攻打仇犹时,用赠送大车的办法,趁机让军队跟在后面,结果仇犹灭亡了。为什么?就是没有防备的缘故啊。齐桓

23、公攻打蔡国时,声称是讨伐楚国,其实是偷袭蔡国。现在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派樗里子带着百辆战车进入周都,居心叵测,周王是以仇犹、蔡国的教训来看待这件事的,所以派手持长戟的兵卒位于前面,让佩带强弓的军士列在后面,表面说是护卫樗里子,实际上是把他看管起来,以防不测。再说周王怎能不担忧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国会给大王您带来麻烦。”楚王听后才高兴起来。秦武王死后,昭王即位,樗里子更加受到尊重了。昭王元年(前306),樗里子率兵攻打蒲城。蒲城的长官十分恐惧,便请求胡衍出主意。胡衍便出面替蒲城长官对樗里子说:“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还是为了魏国?如果是为了魏国,那当然好了;如果是为了秦国,那就不算有

24、利了。因为卫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就是由于有蒲城存在。现在您攻打它迫使它投入魏国怀抱,整个卫国就会屈服并依附魏国。魏国丧失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却没有办法夺回来,原因就是兵力薄弱啊。现在攻打蒲城使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必定强大起来。魏国强大之日,也就是贵国所占城邑危险之时。况且,秦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动,若有害于秦国而让魏国得利,秦王定要加罪于您。”听了这番话,樗里子若有所思地说:“怎么办才好呢?”胡衍顺势便说:“您放弃蒲城不要进攻,我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们的恩德。”樗里子说:“好吧。”胡衍进入蒲城后,就对那个长官说:“樗里子已经掌握蒲城困厄的处境了,他声言一定拿下蒲城。不过

25、,我胡衍能让他放弃蒲城,不再进攻。”蒲城长官十分恐惧,听了胡衍的话,像是见到了救星,拜了又拜连声说:“求您施恩救助。”于是献上黄金三百斤,又表示说:“秦国军队真的撤退了,请让我一定把您的功劳报告给卫国国君,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因此,胡衍从蒲城得到重金而使自己在卫国成了显贵。这时,樗里子已解围撤离了蒲城,回兵去攻打魏国城邑皮氏,皮氏没投降,便又撤离了。昭王七年,樗里子死去,葬在渭水南边章台之东。他临终前曾预言说:“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樗里子嬴疾的墓在昭王庙西边渭水之南的阴乡樗里,因此人们俗称他为樗里子。到了汉朝兴起,所建长乐宫就在他坟墓的东边,而未央宫则在他坟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果如所言)。秦国人有句谚语说:“力气大要算任鄙,智谋多要算樗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