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2).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搭支架集体备课,莫旗小学科学团队,备课组成员:主备人:尼二中(小学部)逯华辅备人:兴仁中学 姜晓杰 博荣中心校 王瑞颖 尼尔基一小 宋玉芬 尼二中(小学部)张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搭支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2课的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猜想 验证、培养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节省
2、原材料。,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连接方法,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为后面的建桥梁和造房子这两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课标及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已经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支架并感觉其稳固性”的类似活动,知道平面支架中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建构模型进行解释的能力,但立体支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搭支架,难度更大,变量也不好控制,而且探究的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效果。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
3、,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不善于表达、交流,这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能低估和高估学生的能力、动手为主、目的要明确、活动前有明确的目标、活动过程中有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互相合作、互相讨论,积极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观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课的知识结
4、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承受力大、用材少)知道增强支架稳固性的一些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搭立体支架的方法。(说出设计方案、参照教科书的例图)用简单材料独立的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能对立体支架进行加高加固。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承受力大的高塔,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搭支架的过程,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注意安全)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学重点:搭建立体支架,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耗材少不易变形)教学难点:知道增
5、强支架稳固性的一些基本方法。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并体会三角形支架的特性),四、教材的处理及策略,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模式确定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环节为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分析-结论。这些在本节课中都有非常具体的体现。,五、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预设
6、3分钟);(二)比较体验平面支架的特点(预设10分钟)(三)学以致用,搭建高塔(预设20分钟);(四)联系生活,扩大视野(预设5分钟)。(五)课外延伸(预设2分钟),具体阐述如下:,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本课一开始,我先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然后介绍埃菲尔铁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全塔高307米,至今依然坚固如旧,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从而引入课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本课知识的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比较体验平面支架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纸棒分别搭建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
7、边形的支架,然后让组内的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通过拉、晃等动作,自主探究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学生自然的得出: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牢固。同时板书。(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树立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意识。)其次让学生探究怎样使不稳固的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变得稳固?学生小组内交流并动手操作验证。教师仅是点拨指导,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三角形的稳固性,为学生动手搭建支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讲述你知道埃菲尔铁塔至今依然坚固如旧的秘密了吗?学生自然说出答案,并有种探索出奥秘的成就感。(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搭造高塔 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
8、纸棒、胶带搭建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架。首先提出要求:看看那个小组用材最少且最稳固。在搭建高塔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完成后汇报设计情况。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后进行验证是否牢固的方法是把科学书依次向高塔上码放,承重多者胜。(这个活动不仅巩固了三角形支架稳固性的知识,还让学生经历快乐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到了制作的艰辛和合作的重要。),第四个环节:联系生活,扩大视野,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我用多媒体出示石油井架、吊车、高压线塔等图片,然后让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释它们的结构特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是建筑中的基本形状,不但牢固稳定,而且使用材料最少。将本课的知识进一步总结升华。第五个环
9、节:布置作业:观察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五年级科学搭支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2、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3、通过搭建稳固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认识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最稳定、用材少的特点。三、教学难点:会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演示教具(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2、分组材料:塑料吸管 大头针 剪刀 筷子 橡皮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几种平面
10、支架。2.谈话:这样的框架,我们也把它叫做“支架”。(板书:支架)3.学生齐说支架的名字: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4.学生猜测:在这几种支架中,大家觉得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5.学生充分发言。6.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板书:搭),(二)搭建平面支架1.谈话:所以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分别搭建几种平面支架,然后将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比看到底那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要求:看哪个组最先搭好这几种支架,看哪个组有更多的发现。)2.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取胜呢?(提醒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怎么连接呢?(温馨提示:不要扎到手)3.学生分组搭建平面支架。4
11、.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三角形结构 不易变形 最稳固 用材少(教师板书)5.引导提问: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大家有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吗?6、学生说方法,老师演示提醒学生梁的链接方法(强调不能用大头针)7、学生分组实验。8、全班交流:同学们,把你们加固好的支架举起来,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亲自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用可以加横梁或斜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定性。(三)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其实设计师们早就将三角形的特性广泛地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2.学生欣赏:(课件展示)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既稳
12、固又能承受重量呢?3.学生发言。4.(出示艾菲尔铁塔)教师介绍:它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设计,全塔高307米,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可它仍然岿然屹立。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塔的结构,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年来艾菲尔铁塔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吧!,(四)搭建立体支架1.谈话:那大家想不想现在就动手亲自搭一座高塔呢?(提示:动手之前要动脑,设计一个高塔的模型,可以利用已经加固好的平面支架,想好了就开始动手。)2.学生分组搭塔。(教师巡视。)3.作品展示:大家来观察这些塔,你比较喜欢哪个?说说理由。4.学生充分发言。5.教师小结: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只有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最结实、最不容易变形。这些建筑物除了运用三角形结构稳定的原理之外,还运用了物体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从而更稳定的原理。(五)课堂小结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今天我们就探究到这儿。(六)板书设计 搭 支 架 结实 不易变形三角形结构 最稳固 用料少8.板书设计:板书是学生通过的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比语言更直观,它有效地弄清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记忆保持与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说板书:2、搭支架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不易变形我的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