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972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看,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共同轨迹:即开始时他们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的线,称为涂鸦期,渐渐涂鸦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然而这时还看不出具体形象,接着发展为用象征符号表达意念,进而能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感情,并能通过直观感受画实物,最后达到能真实地表现物象。(二)中国儿童绘画能力的观察与分期根据我对中国儿童绘画实际能力的观察和实验,我认为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地域辽阔,城乡经济和教育差别悬殊,教育方面又存在封闭式和开放式截然对立的格局,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亦极不平衡,但是从总的方面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儿童绘画能力发展显得成熟较快。特别是中国人的传统

2、生活习惯,重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独生子女大多在成人堆里长大,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成熟较早,因此促使儿童在绘画心理发展上趋向提前。从我国儿童绘画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儿童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大约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1岁半至3岁。由无目的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3至5岁: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意象表现期:5至8岁。根据观察描画物象特征,并把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进行意象表现;视觉写实期:8至12岁。通过感官认识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画,注意描画物象细节,力图真实地反映现实;客观写实期:12至15岁。通过理性认识,客观表现物体真实相貌。1涂鸦期:1岁半至3

3、岁婴幼儿阶段的发展、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到18个月时,脑重量由出生时的350克左右,增长到900多克,已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23。幼儿开始会用食指和拇指相对取物,做比较精细的动作。由于动作、视听、言语等方面的发展,使婴儿的思维活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在具体行动中思维。如果我们拿一支笔给他,他会以为是吃的东西,本能地放到嘴里;如果给他一张纸,他会把纸弄皱撕破;如果用笔在纸上画出线来给他看,幼儿就可能学大人的样子,在纸上乱画起来。我们把幼儿这一时期画的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线称为涂鸦。幼儿涂鸦起初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但他们对这种动的快感和对纸上能出现线条所感到的惊奇,便是幼儿学习

4、活动的开始。 幼儿涂鸦的起因,归结起来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出自幼儿自身运动的要求,其二是来源于模仿。婴幼儿这种主动的“动”,对他们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据心理学家实验,对出生数小时后的婴儿进行适当刺激,以增进婴儿动作发展,四周后帮助他们做体操,使他学会“玩”球,促进手、足、眼、脑的协调,经过各种训练的婴儿,在智力发展上均比一般正常婴儿早熟,他们越长大,差异越显著。可见,婴儿在动作方面,从无控制到能控制,从无意义的反射,到主动表现意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当幼儿还不大会使用言语时,常用动作模仿曾见过的事物,有的孩子一两岁就会模仿老人走路、抽烟等姿势,学大人生气的神情。幼儿涂鸦也常常因为看到家人写

5、字、画画而引起模仿动机。有的孩子看到哥哥、姐姐写作业,他也要一支笔去“写”。我的邻居平平,一岁多就喜欢每天安静地坐在床上“写字”,她在练习本的每个小格子里画小圆圈。她的“功课”做得十分认真,逗人喜爱。幼儿涂鸦如果能及时被家长或教师理解,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幼儿的绘画启蒙就从这儿开始。一般家长对幼儿乱涂乱画并不重视,认为是孩子胡闹而加以制止。这样就阻碍了幼儿的正常发展。因为幼儿通过涂鸦,可以使手、眼、脑的活动逐渐协调一致起来,并使手的肌肉受到锻炼。他们在无意识的乱涂中,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快感,渐渐地就能控制双手的力度,学会在纸上有轻有重和转动地用笔,逐渐由无意识

6、地涂鸦,发展到画有表达意念的涂鸦画,这既是一种成就也是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记录。幼儿涂鸦期从1岁半至3岁,每个儿童由于成长有快有慢,他们涂鸦的发展也略有区别,但同样都沿着同一轨迹向前发展。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未分化的涂鸦:由于动作不够协调,画在纸上的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会把线条涂到纸外。(2)控制涂鸦:这时动作已经较能控制,手、眼之间也逐渐协调。幼儿可以在纸上画出上下、左右的直线。(3)圆形涂鸦: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4)命名涂鸦:这个阶段,幼儿虽然仍未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但已很明显地表示要表现些什么:他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或做出表情,说明他所想画的东西。图58至图

7、61是幼儿涂鸦画发展的4个阶段。2象征期:3至5岁幼儿发育到3岁时,脑重量达1011克,约为成人脑重量的60至70,到4、5岁时,脑的发育达到成人的80了。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小肌肉也逐渐发育起来。由于言语、视听、动作的迅速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不停地活动、说话、提问题,是形象知觉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幼儿绘画的特征,反映出幼儿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在发展中的表现。所谓符号,就是将所见事物简化为最基本的图形,例如,幼儿所能分辨和使用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之所以能将复杂物

8、象简化为符号、图式表现出来,是由他们的心理符号是以视觉影像为基础这一特点决定的。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形成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点是抽象地表现人和物。所画的人物、房屋、动物、植物等,都用象征符号表现,因此,称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为象征期。图62中所画的是马和老虎。幼儿对物象的初级概括,一般都比较简单,马的头部画成三角形,上面有眼睛和耳朵,身体和头之间用柱形连接,表示脖子,四肢用身体下面的五条线表示,由于2岁幼儿对数的概念还不清楚,所以用任意数量的线,表示多的意思;画老虎的头用扁圆形,上面画两只三角形耳朵和一个四方形嘴,两

9、个圆点表示眼睛,头的两边长有胡须,下边画的不规则形,代表身体和四肢。图63是作者凭记忆画的大马拉车。这幅画据家长说带这个儿童去实地观察了3次,才画出来。马头概括为长圆形,上面有眼睛和耳朵,身体用长方形表示,臀部长有马尾,四肢用了许多条线表示,用两个圆形的车轮表示大车,车轮上还用了3条线与马尾连接,表示马驾辕的意思。象征期的儿童绘画一般所画的是记忆中的心象,图64至图68五幅画具有这一时期绘画的典型性。图64所表现的是排着队过桥的人们;图65所画的是一把椅子和一双长靴;图66所画的是一只长颈鹿;图67表现的是2个玉米;图68画了两条会喷水的鱼。当儿童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开始对事物产生初

10、级概括,这种概括能力的发展是沿着一条轨迹向前发展的,我观察不少幼儿画人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幼儿刚脱离涂鸦后,一般都画“蝌蚪人”,即头上长着四肢的人。他们把人脸用一个大圆圈表示,在上面画了个小圆表示两眼和嘴,他们常常不画眉毛、鼻子和耳朵,大概是因为眼睛和嘴会动,动的比静的刺激明显,所以不会动的耳朵就常被忽略,不少儿童直到6岁,甚至年龄更大些还爱画没有耳朵的人。可是他们画动物时却从不会忘记画耳朵,这是因为动物的耳朵常动的原故吧。幼儿笔下的人开始是没有躯干部的,他们把活动的四肢直接从头上长出来。图69、图70是两个2岁幼儿画的蝌蚪人。幼儿随知觉发展,所画的人也越来越复杂。他们逐渐给人穿上衣服,四肢由

11、用单线表示换成用长方形表示。我发现幼儿表现手也有一定规律,开始时仅画一个圆圈代表手,逐渐知道手有指头,就在圆上用一组长线表示手指,手指的数量则任意添加,有时画4条线、5条线,甚至更多的线。再往后他们把手画成有5个瓣的小花。图71至图74是幼儿不同时期画人时,对手的不同表现方式。儿童画人的形象特点在原始艺术中也可以见到。如图75中,外国史前崖画所画的手,用线表示手指,图76中史前澳大利亚树皮画中所画的手与儿童画的手也很相似。儿童画人喜欢画正面的人,画人物活动也常画一种模式化的形象,我们经常在儿童画中,看到两只手平举在身体两侧的人物,如同稻田里的稻草人一样。如,图77中跳绳的孩子以及图78中,妈妈

12、和孩子的形象。儿童在画侧面活动的人时,也常把身体画成正面,如图77中两个正在吃饭的人以及背书包上学的孩子,作者把人物头部画成侧面,身体却画成正面,这与埃及壁画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见图79。古埃及人总是从最能显示每一细节特征的角度来表现人,人的头部从侧面看容易看清轮廓,眼以及人体上半部的肩和胸从正面看最清楚,于是形成埃及绘画的固定格式:即侧面头上画正面的眼睛,正面的人体上半部和侧面的人体下部相连,这种画法是将人平面化表现的一种方式。儿童画人与埃及人的人物造型有共同之处。儿童常依靠观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创造象征符号表现出来。儿童在画侧面的人时,仍然把头先画一个圆,再在圆的外侧边上画突出于外

13、形的五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因为在儿童心里,圆代表头的整体,五官是长在头上面的。如图80中所画的头。有趣的是作者在代表脚的圆后边画了个方形,作者解释它代表鞋根。图81所画的人虽然较前一幅更接近真实,但所画的方法仍先从画圆开始。 分享: 1喜欢阅读(412) 评论 (1) 收藏(0) 转载(1)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后一篇:怎么教给儿童创造力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小林老师杨景芝老师的文章。2012-11-28 20:40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昵称:分享到

14、微博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匿名评论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一篇怎么教给儿童创造力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不良信息反馈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欢迎批评指正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1996 - 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X选择其他平台 分享到含“”的博文含“”

15、的博主含“”的音乐含“”的视频最近喜欢了的博主:加载中Qing博客转载原文采编长微博为了您的账号安全,请绑定邮箱分享到新浪Qing分享到新浪微博幻灯播放分享到X 腾讯微博一键通新浪微博QQ空间搜狐微博新华微博手机网易微博开心网豆瓣网手机快传人人网天涯凤凰微博朋友网微信QQ好友更多平台. (133)bShare(一)各国学者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研究18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有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等。他们各自从社会、教育、生理、心理的不同观点进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和研究。如:美术教育家哥仙修泰纳收集30万张儿童画做横断

16、式的发展研究,把儿童画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错画期:1至3岁,乱画各种线。2图式期:用记号、象征、图式描画稍具形状。3对线发生感情的时期:用线描画形状很感兴趣。4想表现象实物的时期:图式不再出现,常用轮廓线描写实物,但不懂得表现远近。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懂得远近、明暗,会写实。刘奎通过研究女儿3至8岁半的画,把儿童画作纵贯式的发展研究,分为4个阶段:1无意识的线画。2不完全的写实期:有意画得像实物,但没有能力构成。3画其所知的写实期:画自己所知而不是所见的实物。4视觉写实期:按所看到的描画物体形状、远近、明暗。对儿童发展阶段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柏特和奥地利后来到美国的学

17、者罗恩菲德.柏特于1922年发表著作心理与学业测验,其中对儿童造型的发展做了有系统而合理的分类,分为7个时期:1涂鸦期:2至5岁。始于无目的地乱画,止于有目的地乱画。2线的时期:4岁。以线画圈当人体或头,以点作眼睛,以线作手或脚。3叙述的象征期:5至6岁。用象征符号表现意念。4叙述的写实期:7至8岁。只画自己所知,不画所见的物象。5视觉的写实期:9至10岁,要把所见的实物正确表现出来,希望表现立体。6压抑时期:11至14岁。对所画不满而失去兴趣。7艺术的复活期青年期。男的对技术的机械表现发生兴趣;女的对装饰表现发生兴趣。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是20世纪以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学者。有关

18、儿童美术发展心理研究,迄今约有100年的历史。早期的儿童美术心理学家,只把它作孤立的研究,很少和儿童心智的成长结合一起观察。罗恩菲德在他1957年发表的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认为儿童的美术乃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他们的智力、认知有所改变时,儿童美术也随着改变,所以就把美术创造和心智作为一体来观察研究了。罗恩菲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前人对儿童美术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运用,发展出有系统的儿童绘画发展理论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他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6个时期:1涂鸦期:2至4岁。2前图式期:4至7岁。以图式的记号表现意念。3图式期:7至9岁。主观地强调图式的特征,显示其意义。4写实初期:9至1

19、1岁。这时的儿童已有点社会性意识,想摆脱图式画得像实物。5拟写实期:11至13岁。想要表现形似而又有立体感,但只能用孩子式的手法表现出来。6决心时期:15岁以后。创造表现停滞或对绘画不感兴趣。台湾省的儿童美术教育家吴隆荣先生在他1985年发表的著作造型与教育中,根据被世界公认的学说中有关儿童造型表现阶段进行的归纳、比较,列表如下: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看,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共同轨迹:即开始时他们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的线,称为涂鸦期,渐渐涂鸦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然而这时还看不出具体形象,接着发展为用象征符号表达意念,进而能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感情,并能通过直

20、观感受画实物,最后达到能真实地表现物象。(二)中国儿童绘画能力的观察与分期根据我对中国儿童绘画实际能力的观察和实验,我认为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地域辽阔,城乡经济和教育差别悬殊,教育方面又存在封闭式和开放式截然对立的格局,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亦极不平衡,但是从总的方面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儿童绘画能力发展显得成熟较快。特别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重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独生子女大多在成人堆里长大,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成熟较早,因此促使儿童在绘画心理发展上趋向提前。从我国儿童绘画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儿童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大约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1岁半至3岁。由无目的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

21、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3至5岁: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意象表现期:5至8岁。根据观察描画物象特征,并把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进行意象表现;视觉写实期:8至12岁。通过感官认识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画,注意描画物象细节,力图真实地反映现实;客观写实期:12至15岁。通过理性认识,客观表现物体真实相貌。1涂鸦期:1岁半至3岁婴幼儿阶段的发展、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到18个月时,脑重量由出生时的350克左右,增长到900多克,已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23。幼儿开始会用食指和拇指相对取物,做比较精细的动作。由于动作、视听、言语等方面的发展,使婴儿的思维活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在具体行动中思维

22、。如果我们拿一支笔给他,他会以为是吃的东西,本能地放到嘴里;如果给他一张纸,他会把纸弄皱撕破;如果用笔在纸上画出线来给他看,幼儿就可能学大人的样子,在纸上乱画起来。我们把幼儿这一时期画的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线称为涂鸦。幼儿涂鸦起初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但他们对这种动的快感和对纸上能出现线条所感到的惊奇,便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开始。 幼儿涂鸦的起因,归结起来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出自幼儿自身运动的要求,其二是来源于模仿。婴幼儿这种主动的“动”,对他们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据心理学家实验,对出生数小时后的婴儿进行适当刺激,以增进婴儿动作发展,四周后帮助他们做体操,使他学会“玩”球,促进手、

23、足、眼、脑的协调,经过各种训练的婴儿,在智力发展上均比一般正常婴儿早熟,他们越长大,差异越显著。可见,婴儿在动作方面,从无控制到能控制,从无意义的反射,到主动表现意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当幼儿还不大会使用言语时,常用动作模仿曾见过的事物,有的孩子一两岁就会模仿老人走路、抽烟等姿势,学大人生气的神情。幼儿涂鸦也常常因为看到家人写字、画画而引起模仿动机。有的孩子看到哥哥、姐姐写作业,他也要一支笔去“写”。我的邻居平平,一岁多就喜欢每天安静地坐在床上“写字”,她在练习本的每个小格子里画小圆圈。她的“功课”做得十分认真,逗人喜爱。幼儿涂鸦如果能及时被家长或教师理解,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就会激发他

24、们的兴趣,幼儿的绘画启蒙就从这儿开始。一般家长对幼儿乱涂乱画并不重视,认为是孩子胡闹而加以制止。这样就阻碍了幼儿的正常发展。因为幼儿通过涂鸦,可以使手、眼、脑的活动逐渐协调一致起来,并使手的肌肉受到锻炼。他们在无意识的乱涂中,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快感,渐渐地就能控制双手的力度,学会在纸上有轻有重和转动地用笔,逐渐由无意识地涂鸦,发展到画有表达意念的涂鸦画,这既是一种成就也是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记录。幼儿涂鸦期从1岁半至3岁,每个儿童由于成长有快有慢,他们涂鸦的发展也略有区别,但同样都沿着同一轨迹向前发展。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未分化的涂鸦:由于动作不够协调,

25、画在纸上的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会把线条涂到纸外。(2)控制涂鸦:这时动作已经较能控制,手、眼之间也逐渐协调。幼儿可以在纸上画出上下、左右的直线。(3)圆形涂鸦: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4)命名涂鸦:这个阶段,幼儿虽然仍未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但已很明显地表示要表现些什么:他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或做出表情,说明他所想画的东西。图58至图61是幼儿涂鸦画发展的4个阶段。2象征期:3至5岁幼儿发育到3岁时,脑重量达1011克,约为成人脑重量的60至70,到4、5岁时,脑的发育达到成人的80了。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小肌肉也逐渐发育起来。由于言语、视听、动作的迅速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和

26、思维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不停地活动、说话、提问题,是形象知觉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幼儿绘画的特征,反映出幼儿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在发展中的表现。所谓符号,就是将所见事物简化为最基本的图形,例如,幼儿所能分辨和使用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之所以能将复杂物象简化为符号、图式表现出来,是由他们的心理符号是以视觉影像为基础这一特点决定的。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形成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点是抽象地表现人和物。所画的人物、房屋、动物、植物等,都用象征符

27、号表现,因此,称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为象征期。象征期的儿童绘画一般所画的是记忆中的心象,图64至图68五幅画具有这一时期绘画的典型性。图64所表现的是排着队过桥的人们;图65所画的是一把椅子和一双长靴;图66所画的是一只长颈鹿;图67表现的是2个玉米;图68画了两条会喷水的鱼。当儿童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开始对事物产生初级概括,这种概括能力的发展是沿着一条轨迹向前发展的,我观察不少幼儿画人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幼儿刚脱离涂鸦后,一般都画“蝌蚪人”,即头上长着四肢的人。他们把人脸用一个大圆圈表示,在上面画了个小圆表示两眼和嘴,他们常常不画眉毛、鼻子和耳朵,大概是因为眼睛和嘴会动,动的比静的刺

28、激明显,所以不会动的耳朵就常被忽略,不少儿童直到6岁,甚至年龄更大些还爱画没有耳朵的人。可是他们画动物时却从不会忘记画耳朵,这是因为动物的耳朵常动的原故吧。幼儿笔下的人开始是没有躯干部的,他们把活动的四肢直接从头上长出来。图69、图70是两个2岁幼儿画的蝌蚪人。幼儿随知觉发展,所画的人也越来越复杂。他们逐渐给人穿上衣服,四肢由用单线表示换成用长方形表示。我发现幼儿表现手也有一定规律,开始时仅画一个圆圈代表手,逐渐知道手有指头,就在圆上用一组长线表示手指,手指的数量则任意添加,有时画4条线、5条线,甚至更多的线。再往后他们把手画成有5个瓣的小花。图71至图74是幼儿不同时期画人时,对手的不同表现

29、方式。儿童画人的形象特点在原始艺术中也可以见到。如图75中,外国史前崖画所画的手,用线表示手指,图76中史前澳大利亚树皮画中所画的手与儿童画的手也很相似。儿童画人喜欢画正面的人,画人物活动也常画一种模式化的形象,我们经常在儿童画中,看到两只手平举在身体两侧的人物,如同稻田里的稻草人一样。如,图77中跳绳的孩子以及图78中,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儿童在画侧面活动的人时,也常把身体画成正面,如图77中两个正在吃饭的人以及背书包上学的孩子,作者把人物头部画成侧面,身体却画成正面,这与埃及壁画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见图79。古埃及人总是从最能显示每一细节特征的角度来表现人,人的头部从侧面看容易看清轮廓,眼以及人体上半部的肩和胸从正面看最清楚,于是形成埃及绘画的固定格式:即侧面头上画正面的眼睛,正面的人体上半部和侧面的人体下部相连,这种画法是将人平面化表现的一种方式。儿童画人与埃及人的人物造型有共同之处。儿童常依靠观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创造象征符号表现出来。儿童在画侧面的人时,仍然把头先画一个圆,再在圆的外侧边上画突出于外形的五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因为在儿童心里,圆代表头的整体,五官是长在头上面的。如图80中所画的头。有趣的是作者在代表脚的圆后边画了个方形,作者解释它代表鞋根。图81所画的人虽然较前一幅更接近真实,但所画的方法仍先从画圆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