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74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问卷调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姓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七年级语文调查问卷2012.12.13(时间:130分钟总分:100分制卷人:刘高峰)一(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时间像一只顽皮的小精灵嬉笑着与我们擦肩而去,童年的无忧无虑早已如梦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飘逸在岁月的风中,而未来的时光又如一条无声的河流,在浩浩荡荡、义无反顾地向身后延伸。打开人生的又一页日历,就如掀开一张zhn xn_的图画,让我们品尝到爱的真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当爱不经意间引发人们的无限xixing_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曲感人fi f _的弦音,它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总会 A (

2、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地温暖着精神世界中一颗颗受了冷漠的心灵。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1分) A 3.划线句有语病,请找出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病因:_修改意见:_4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晴空一鹤排云上,_。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就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_。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突出早春特点的写景名句是: _,_。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天景物特征的两句诗是: _,_。5语文实践活动。(6

3、分)学校举行“我爱文学”系列语文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我爱文学”名著阅读。(1)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洞中历险的故事情节你肯定很熟悉了吧,请根据节选的内容及人物性格,联系原著,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蓓姬 伤心绝望哭遭遇,汤姆 。活动二:开展文学小创作。(2)把下面的小诗补充完整。(2分)童年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_;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童年是一只飞翔的小鸟;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_,_、_。活动三:合作编辑“小小文学手抄报”。(2分)(3)请你为手抄报设计计两个栏目示例:我与名著 名家简介 文学新星栏目一 栏目二 二(4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4分)秋凉

4、晚步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注】可人:合人意。蕖:荷花。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呈现的画面。(2分)_7.结合诗句,谈谈诗歌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 课内文言文练习(6分)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良多趣味( ) 徐喷以烟 ( ) 沿溯阻绝 ( )9.翻译下面一句话(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 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1013题。(8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5、。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0.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郑板桥开仓济民( ) 上有谴 ( )12.翻译。(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译文:_ 1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

6、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_阅读朱自清春选段,回答1416题。(7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批注: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批注: 。14.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

7、法。请你模仿老师为第一段加的批注,并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二段也加上恰当的批注(2分)批注: 15.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找出哪些话能体现选文内容。把它们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_ 16.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与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在描写

8、上有什么异同?(2分)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大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选自鲁迅雪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15分)诵读叫醒太阳虽已不是莘莘学子,可每日清晨,仍爱好卷书诵读。当我耽于汉字的节奏与韵律,耽于文句的美妙与精彩,唇齿相扣,声音如青云出岫,一股清朗之气便油然而生,顿觉世间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此。当年爱上诵读只为父亲。那时父亲常常外出打工,总选择在清晨出发。他的清晨是勤勉的。父亲只喜欢好读书的孩子。他

9、对我训诫很多,其中一句几乎是我和他之间永远不会停止的脉动:一日之计在于晨。父亲身体力行的结果,就是我天蒙蒙亮就卷书诵读。小河边,芦苇地,田埂上;从黎明读到太阳出来,从喑哑读到声音嘹亮,从迷糊读到神清气爽。清晨诵读是对父亲的礼赞,诵读让父亲安心地一次次出征。记得那回年根,天下大雪不能出门。我便站在西院廊檐下诵读。父亲一早起来扫雪,他扫了门前扫屋后,最后迟迟疑疑来到院子里。父亲悄无声息地扫着,一下一下,提着气儿,生怕动静大了干扰我读书。我只得用足力气,提高嗓门,以示我的投入和沉迷。尽管如此,父亲只扫到我身后五步远就停住了。直到我收起书回屋,他才接着去扫那堆雪。 打那以后,每次晨读我都会想起那场雪,

10、想起干活利落的父亲小心翼翼提着气儿扫雪的样子。我记得那个早晨,除了朗朗书声外,世界异样地寂静,父亲的脸上挂着稀有的笑意。初中以后,学习任务重了。诵读不仅在清晨进行,每天黄昏,或者星期天的下午,只要有空,我就会拿着书出去,到野地里,找一块无人的草坡,坐下来,静静地享受阅读。那时,我在那样的地方,读书之专注之投入真的忘记了一切。一个下午背完一本书,手指在地上掘出一个深坑都不知道。一个午后,时间尚早,趁着父亲休息,我拿着课本悄悄去了河边,钻进了密不透风的芦苇丛,大声诵读起来。书越读越薄,我决心背下它。想不到父亲四处找我,他去了所有僻静的地方,我沉浸在诵读中,当然听不见他的呼唤。父亲越找越焦急,当他最

11、后拨开重重的芦苇冲到我面前时,我由于太专心,竟吓得失声尖叫。父亲本想训斥我的话化成惊讶和静默。他不知道,找个僻静的地方高声诵读已经成了我学习的秘笈。不仅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我都用这样的方式诵读着。 最难忘的是那个春夏之交的傍晚。当时正处于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那天,在麦浪沙沙作响的原野深处,我埋下身子,朗声诵读。等我把带去的所有复习资料全部装进脑子,背得滚瓜烂熟,这才起身回去。黄昏走到了温柔的尽头,麦地均匀地呼吸着,麦浪不再起伏,好像大地和一切都作好了准备,迎接夜的来临。大自然吞吐着神秘而幽深的气息。我带着劳动者沉甸甸的疲惫与满足走在浅黄的麦地中间。蓦然回首,我看到无垠的淡黄色

12、的麦田上方,天空呈现出纯净的橘红色,在这橘红色之中,正含着一枚浑圆、宁静、深红如浆果的夕阳。眨眼间,这幅画就消失了,世间恢复了常态,我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回到学校了。之于我,那枚浑圆的夕阳似乎是一个美丽而又笃定的句号,它给了我答案,安慰了茫然、刻苦又不安的18岁。那一刻,我似乎告别了所有的忐忑,完全有理由相信前途的美好和光明。诵读让我顺利地走进了大学,而且是父亲理想中的中文系,我终于可以一辈子朗读和研习心爱的语文了。 未曾想父亲因为透支太多,竟匆匆离世。换他一生,赢来的这份幸福,怎能不小心享用?为此,我愿意永远是那个清晨出发,用诵读叫醒太阳的人。17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学生时代有关诵读的几件

13、事,填写下表。(4分)序号时间地点事情(1) 西院廊檐下“我”用足气力诵读,父亲提着气儿扫雪(2)一个午后河边芦苇丛中 , (3)春夏之交的傍晚 “我”朗声诵读复习资料,“我”欣赏到麦地美景18第段作者说:“当年爱上诵读只为父亲。”这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作概括。_(3分) 19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天空呈现出纯净的橘红色,在这橘红色之中,正含着一枚浑圆、宁静、深红如浆果的夕阳。_20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4分)为此,我愿意永远是那个清晨出发,用诵读叫醒太阳的人。_姓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三(40分,其中含写字5分)21作文(35分) 学习生活,对有些人来说,

14、是一种心痛与煎熬,而对有些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心动与享受。请以“心痛一刻”或“心动一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展示出你的经历与体验,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和校名。600字七年级语文调查问卷参考答案1.崭新 遐想 肺腑(3分)2.锲而不舍(1分)3.搭配不当 (1分)将品尝改为品味等(1分)4.略5(1)示例:汤姆沉着冷静找出路(2分)(2)2每空1分,计2分要求运用恰当比喻,句式与上句相似。示例: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好奇(3)恰当合理即可(每个1分,计2分)6.(2分)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

15、钱那么圆的小叶片。7.(2分)秋天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情绪的时候,而诗人却在诗中说,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时节吗?表达诗人秋天的赞美之情。(分析诗句1分,情感1分)8.略 9.略10.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11救济责怪 1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1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2分,。【译文】 郑燮(xi),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16、。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14.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批注: 春花图,(1分)着力描绘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1分) 15.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3分,每句1分)16不

17、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相同点:在写法上都通过视觉的角度从侧面烘托了所描写的事物;不同点:选段是实写,材料是虚写。(2分。相同点、不同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那回年根的早晨(1分);(2)“我”沉浸在诵读中(1分),父亲焦急地寻找“我” (1分);(3)麦浪深处(1分)。18(3分)父亲只喜欢好读书的孩子;把清晨诵读当作对父亲的礼赞;让父亲安心地出征。(每点1分,意近即可)19(3分)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各1分),表现了黄昏时天空纯净的橘红与夕阳的深红相映的美丽景象(1分),表达了“我”陶醉于美景中而又满怀收获的喜悦之情(满足而又笃定的心境)(1分) 20(4分)为了不辜负父爱,“我”希望一直具有父亲勤勉的精神,沉浸在诵读中,赢得“前途的美好和光明”。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