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教案 (2).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74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教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七年级下教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七年级下教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七年级下教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七年级下教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教案 (2).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德阳七中2014年春期生物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龙华轩 黄超 邱崇伟 唐华批注栏 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

2、来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授课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课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地球太伟大了,我们有责任关心、爱护它。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

3、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 批注栏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进行新课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 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

4、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生:(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生:(分组汇报交流)生1: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 书。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观点将 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生2: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之间进行的。 事情

5、发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生:森林古猿。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组间进行补充)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

6、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师:当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 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补充)生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生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

7、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生:(观察、讨论、交流、回答)生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批注栏生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 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生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察森林古猿及

8、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生: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第二课时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 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 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 石呢?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

9、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观察、思索)师:我们来分析一下: (1)就“露西”少女的 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 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 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师:再来

10、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 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生:“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可能说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生:(阅读、回答)生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批注栏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

11、得灵巧。生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 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生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师:对。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 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

12、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师:下面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生1: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生2: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 内的各种复杂工具。生3:赤身裸体

13、懂得御寒、遮羞。师: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 发展?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师: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生: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师: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生: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

14、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 残杀。师:那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批注栏生: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 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师:也希望你们能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知识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

15、么呢?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课外研究师: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 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课上作业】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2、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教学反思:第二节 人的生殖知识目标: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功能。能力目标:1.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观察的方法,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

16、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2.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重点、难点: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2.如何理解生殖的过程和胚胎的营养是本节课的难点。批注栏教学准备: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多媒体课件。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多媒体课件示意图。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剖图挂图 。印制好的青春期心理、生理现状调查若干份。建议: 在讲完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对于兼做班主任的任课教师来说,借此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机会。问

17、卷调查的试题附在其后供参阅。教学过程引言: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内是如何生活的呢,对照12页图4-12听老师的讲解。完成老师的习题:胚胎或胎儿与母体进行的物质交换。示动画:分娩的过程。由此可知,父母的生育不容易,特别是母亲,为了你的诞生,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作为子女的你应该怎样做。交流:描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父母的经历。【新课】首先了解什么叫生殖。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的生殖系统。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侧剖图)。【讲解】

18、首先让学生明确图中各部分的位置(用投影幻灯片),最后归纳如下:1内生殖器:(1)睾丸:一对,位于阴囊,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3)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2外生殖器:阴囊、阴茎。从图上可以看出:男性输尿管长,它有排尿和排精双重作用。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等于一微米),有长尾,形如蝌蚪,能游动。 下面介绍女性生殖系统和构造。【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挂图(侧剖图)。女性生殖系统的各器官的功能如下:(用投影幻灯片)。1内生殖器:(1)卵巢:一对位于盆腔子宫两侧,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2)输卵管:输送卵子的通道。(3)子宫:胚胎发育

19、的场所。(4)阴道:胎儿产出的通道。2外生殖器:(外阴)。由于女性在生殖过程中有妊娠、分娩过程,因此结构要比男性生殖系统复杂。女性的生殖细胞叫卵细胞,直径01毫米以上,几乎用肉眼可以批注栏看到。在正常情况下,两侧卵巢每月只有一枚卵细胞成熟,卵细胞是一个带放射冠的球体。它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建议】在讲到子宫时是否考虑可增加一点关于它的位置、结构及分娩时变化方面的知识。(倒置梨形,平滑肌组成,正常重量50克,分娩时净重1500克,腔容量增加500倍等。)讲到阴道时,阴道口外的处女膜问题,未婚女子从事剧烈运动也可破裂,因此不能根据处女膜是否完整,判别是否为

20、处女。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之结合(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发育。(看多媒体课件)【建议】学生这时肯定会想到,如果卵巢排出的卵细胞没有受精怎么办,应提示学生,这正是下次课要讲的内容之一(月经的由来)。为下节课内容打下伏笔。3.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课件。仔细观察,认真听讲,深刻领会,从而理解生殖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页图410理解从胚胎到新生儿产出的大致过程。阅读教材11页图410理解从胚胎到新生儿产出的大致过程。区分胚胎和胎儿。最后讲胚胎的形成和发育时是否可以把本节课内容前后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21、。胚胎在母体子宫发育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胎盘(图4-11)从母体获得的;胚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的,因此,妇女在怀孕的九个多月的时间里担负着自己和胎儿两个人的代谢负担,要适当注意营养和休息,以保证自己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照顾好孕妇是大家的责任。【课上作业】 练习:教材P.12 1.2.3.4.5题 课后作业:填写问卷调查(请看小资料部分)。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二、生殖发育过程 受精 受精卵发育 胎儿分娩批注栏教学反思:第三节 青春期一、 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把握好

22、青春期的健康知识;2)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身体变化及卫生;3)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3.情感目标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节主要在了解生殖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青春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在建立正确性别意识的基础上,科学的掌握青春期的自我卫生保健以及正确疏导青春期心理波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使青少年健康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由于学习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对青春期的理解

23、有许多误区,对性的理解也有许多误区,特别是在课堂上学习这一章节时,许多学生会“不好意思”或“欲问又怕”等现象,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掌握好组织教学,健康地引导学生学习,树立学生的科学观。批注栏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 1)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卫生保健2) 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2.教学难点青春期男性生理遗精青春期女性生理月经初潮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引入: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

24、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你进入了青春期吗?展示问卷调查: 问 卷 调 查1、你是( )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2、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回答“是”或“不是”)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问 卷 调 查1、你是( )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2、你出现喉结了吗?3、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

25、期了?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师: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中,有部分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但可能他们自己还没意识到。因此,我在讲新课时先做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便引起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为上好本节课做好铺垫。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师生共同带入青春的浪漫之中,打开了师生感情的闸门,在师生之间形成共鸣。这种以情激情的引课方式,为本课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师: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那些?学习活动:资料分析多媒体展示:学生身高变化曲线图,与课本的或同学的身高变化曲线进行对比批

26、注栏讨论:男孩和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有没有差别?你和本组身高的变化与图中数据完全一样吗?如果有出入,请分析原因。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变化还有哪些?学生讨论:总结:青春期发育特点: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男孩开始出现遗精,女孩开始出现月经,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小品表演:体育课上上课铃打响了,全班大部分同学跑到操场上集合,只有两名女生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的边上。这时,一位调皮的男生指这她俩喊:“老师,她俩又在偷懒”。他这一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那两位女生顿时变得脸色通红听完这个小故

27、事,我想每位同学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想法,你有没有勇气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小结:月经是女生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不应该取笑她们,而应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当热心帮助她们完成劳动任务。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统计图等方式完成报告。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聆听者、指导者。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自然地获得了情感态度与

28、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师: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学习活动:小品表演:小丽的交往观旁白:小丽是班级的学习尖子,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芭蕾也跳得漂亮,但她几乎不和男生讲话。(小丽和一名女同学走进教室,男生甲拿着作业本走向她们)男生甲:小丽,这道题目怎么做?小丽:你问老师吧。(男生甲尴尬退下,男生乙上)男生乙:小丽,放学我们一起回家吧。小丽:(翻白眼)谁和你们一起走。旁白:小丽私下对朋友说。小丽:男女同学之间应“规规矩矩”、“各不相干”否则就那个。讨论: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小丽这种做法对吗?小结:世界是由男女两种性别构成的,男女各顶半边天。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不仅可以,而且是正当的

29、,也是健康的。男女同学应该在正常的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通过相互交往,彼此学习,相互影响,完善自我,还能消除对异性好奇心和神秘感。小品表演:母亲和女儿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批注栏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回家)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讨论:你有类似的情况吗?应当怎样正确

30、处理?小结:这些现象体现了我们的心理特点: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内心世界开始闭锁。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案例分析:金凯活泼好动,乐于助人,他很喜欢他的同桌、纪律委员林静,他努力讨好林静,为此,上课坐得端端正正,不打扰林静,有谁破坏课堂纪律,他都帮林静说话。直到有一天,他给林静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的爱慕。讨论: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面对金凯,林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小结:青春期异性的交往把握不住合适的度,很容易出现问题,早恋问题一直困扰着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很容易造成误解。老师送同学们几句“心语”请不要过早地放飞心中的白鸽,尤其是在那情感朦胧的年龄。找错了目标

31、再重新飞起,就失去了那珍贵而美好的“初恋感觉”。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品的表演和一个案例分析引入,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边讨论。由于这些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所以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真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小品的表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有了亲切感,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应对种种心理变化的办法,一起找到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方法和途径。六、板书设计第三节 青春期一、 青春期的概念二、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功能增强3.心脏、肺等功能明显增强4.性器官迅速发育

32、男性 遗精 女性 月经初潮 经期卫生三、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教学反思:批注栏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学方法:分析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四、课前准备:教师:将学

33、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温度计、锥形瓶和材料)。学生:调查当地人们常吃些什么食物。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为什么我们每大都要进食呢?(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正课:请

34、同学写出早上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把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P21资料分析的表格中。(学生写出两种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写资料分析中的表格)这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 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批注栏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课文,在书上划出来。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和完成以上讨论,并给予表扬。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进行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二、

35、探究测定某种实物中的能量 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请同学们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一粒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个能量多?(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作出假设。(巡视、指导、纠错。)请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层铝箔。)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

36、的想像力。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利用课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的处理,说出实验结论,小结实验情况。第二课时引言:复习上节课,各组同学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了解了营养物质中富含能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正题:食物中还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质呢?(如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

37、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送出去。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以看病方式,学习无机盐与维生素的知识。)要保持健康,只多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无机盐和维生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课前挑选的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同学们都是“小医生”,

38、能帮这位病人诊断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吗?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啊!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批注栏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台让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争论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积极。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多补充哪类食物呢?(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将它称为“第七类营养素”。(引导学生看书P2829) 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应该改掉

39、偏食的毛病。能自觉地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五、作业:1、练习巩固书 P2728练习题2、设计探究方案,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六、板书设计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糖类、脂肪、蛋白质1.糖类(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等)功能:供能来源:糖、土豆、馒头米饭等2.脂肪功能:贮能来源:大豆、动物脂肪、植物油、花生等3.蛋白质功能:构成来源:鱼、肉、蛋、牛奶、大豆等二、水和无机盐1.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2.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教学反思: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

40、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能力目标批注栏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点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方法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所需实验用品:试

41、管、消毒棉球、镊子、大烧杯、温度计、碘液。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挂图或消化和吸收的动态演示课件。2学生准备:馒头,收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实验探究: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2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讲授新课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背景资料: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

42、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批注栏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6人)试管4个试管架1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烧杯1个馒头块馒头碎屑蒸馏水唾液碘液探究方案: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试管馒头大小加入物质碘液检查实验结果记录123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回答问题:师: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你从哪个试管得出的此结论。生:能。师:在口腔中是什么原

43、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生: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师:你认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4想一想为什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促进淀粉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实验反思:(1)你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分析原因。(2)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3)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师:总结实验结果,及时评价。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吃的馒头、米饭越嚼越甜。可我们吃进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这是为什么?消化道的其他器官也可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

44、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讲授新课批注栏师:请学生回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而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多种消化酶。请同学们边观看课件边按照下列的程序进行: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演示消化动态过程,或展示挂图)生:观看资料,并认真记录总结。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认真,你们发现什么问题?生:胆汁也是消化液 ,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那么,胆汁对于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师:问得非常好,下面

45、我们观看演示实验。(演示胆汁的乳化作用实验)第一种方法:取两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 mL的清水。向1、2号试管内分别滴入清水和植物油。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滴,向2号试管滴入植物油2滴,然后振荡试管。向1、2号试管内分别加入胆汁2 mL,振荡。观察现象。第二种方法:向1、2号试管分别注入1 mL植物油。向1号试管注入1 mL清水,2号试管注入1 mL胆汁,分别振荡。观察现象。师:通过观察,发现胆汁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这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生: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师: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是在消化道的哪一部分被吸收的?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