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主题图编写意图(1)通过一组主题图,列举了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了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零钱的示意图,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合理用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3)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而一个国家的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风貌,因此,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我们的国家。教学建议(1)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前三幅图的内容,同桌同学之间说说图意,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
2、民币。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人民币,使他们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最后结合第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是否有存钱的习惯,存钱可以做什么等,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了解应该合理花钱。同时应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二、例1、例2编写意图(1)例1认识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这里,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掌握。其中对于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
3、要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即可。(2)例2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这里,元和角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集中编排,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3)“做一做”第1题配合例1,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4)“做一做”第2题配合例2,通过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兑换(以元和角的兑换为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教学建议(1)注意把握认识的层次,组织好分类活动。如,教学例1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模拟人民币供学生分类时使用。交流时可将“纸币”和“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并突出按人民币
4、的单位分类的结果,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为教学例2作好铺垫。(2)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例2的换钱活动中,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材中硬币摆放的“三角形状”只作为换钱活动的提示,不必作为研究内容。(3)结合“做一做”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完成第1题后,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然后合起来。如果完成第2题有困难(尤其将“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具体兑换和操作,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三、例3、例4编写意图(1)例3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
5、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2)例4进一步教学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 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3)“做一做”第1题配合例3,通过模拟付钱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人民币。同时,由于同样的钱数可以通过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得到,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单位。(4)“做一做”第2题囊括了例2、例4中未涉及的人民币兑换的所有情况(除与分币的兑换外),从而统合了例1与例3中所认识的主要人民
6、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学建议(1)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人民币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将例1与例3安排在同一课时中进行教学。(2)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例4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如下关系: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此外就是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因此,在换钱的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兑换要求。换的方法不必求全,也不必追求多样而复杂的兑换过程。(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地参与活动的机会,避免枯燥地认识。如:
7、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辨一辨、换一换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认识、深化理解。四、练习十二编写意图(1)第1题和第2题配合例1。其中第1题巩固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辨别面额相等的纸币和硬币。第2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人民币图写出相应的总钱数,进一步熟悉小面额的人民币,并为后面的计算作铺垫。(2)第3题和第4题配合例2。其中第4题需要借助元和角的关系进行判断,并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只要正确即可。(3)第5题是第2题的逆向练习。通过购物付钱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辨认的熟练水平。教学建议 (1)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针
8、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练习。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不同学生之间对人民币的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班级授课带来了困扰。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并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要时可通过具体操作人民币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2)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接触钱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如购买食品、玩具、学具等,让学生能够借助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编写意图(1)第6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要先辨认给出的钱数有多少,再与右侧
9、商品的价格去比较,进而作出判断。(2)第7题是一个钱币兑换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的直接兑换。从而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人民币打下基础。教学时,此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兑换人民币的不同方法。(3)“你知道吗?”介绍了生活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并展示了读价格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表示商品价格(或钱数)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并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钱。这里只作简单介绍,能辨认即可,不作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关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第6题和第7题意在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外,还应通过关注学生活动中的思考过程,增加“估一估”等活动,从而达到通过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加深对10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2)适度拓展货币文化,丰富学生的认知。每个国家法定货币的设计中都会带有国家的文化特色。人民币也不例外。如,在人民币上有国徽、有不同民族的文字、国家领袖图像、多处风景名胜等。将这些货币文化适度地介绍给学生,有助于丰富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进而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并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