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上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上课用.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古 典 戏 剧 概 述,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介绍元杂剧: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
2、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
3、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四大悲剧,元曲四大家:关郑朴马,西厢记王实甫 李逵负荆康进之救风尘关汉卿 看钱奴郑廷玉,四大喜剧,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
4、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速读感知,整体把握】,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缥缃(pio xing):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争奈:怎奈,无奈。看觑(q):照看,照顾。一向:这里的意思是一段时间以来。蓦(m)过隅(y)头:转过墙角。蓦过,迈过、跨过。隅头:墙角,拐角。赚(
5、zhun):本义指买卖得盈利,引申为赢得;获得。诳骗,欺哄。文中是诳骗、欺哄,【字词强化】,【字词强化】,绣闼(t):指妇女的居室。闼:本义指小门。门内。门楼上的小屋。短筹:这里的意思是短命。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文中比喻寿数。阑(ln)珊:将近,衰落。阑:将尽。惫(bi)赖:泼赖,凶狠泼辣。撚(nin)断脊筋:伤筋断骨,这里形容讨债催逼得紧迫。撚,揉搓。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恁(nn)的:这样的。恁:这样,如此。忤(w)逆:叛逆;不孝敬父母。忤:抵触.恓(x)惶:烦恼不安的样子。委的:真的,确实。错勘(kn):错误地判断。勘:判断。前合后偃(yn):跌跌
6、撞撞,站不稳。偃:倒下,倒伏。瀽(jin):泼,倒。一陌(bi):儿:一叠。陌,量词,“叠”。罪愆(qin):过错,罪过。湛(zhn)湛青天:湛湛,清明澄澈的样子。亢(kng)旱:大旱。亢,极。,【字词强化】,【字词辨析】,亲(qn)人/勒(l)索/缥(pio)缈/症(zhng)结 亲(qng)家/勒(li)杀/缥(pio)缃/症(zhng)候 解(ji)放/累(li)赘/提(d)防/煞(sh)尾 押解(ji)/连累(li)/提(t)纲/煞(sh)费苦心 浑身解(xi)数/劳累(li),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整体把握】,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
7、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争理。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故事梗概】,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
8、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故事梗概】,重点赏析第三折,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1、理清第三部分的情节结构: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可分为几场?,明确: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赴刑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后街诀别:补述生世,嘱托后事。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2、.端正好滚绣球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问题探究】,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滚绣球既表达了对
9、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3.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说窦娥希望通过这三桩誓愿达到什么目的?并指出相关典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因邹衍,东海曾经孝妇冤,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强烈,不仅要将自己的冤情昭示于人,而且要感动天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怀着愤怒的心情,她更要上天来惩罚邪恶。,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
10、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真的能实现吗?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一是从观众来说,符合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二是虽然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但是合乎人情,从而有力的再现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愿望。三是刻画了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四是表达了
11、作者对社会腐败黑暗的揭露,爱憎之情,显而易见。,主题: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窦娥形象】,【窦娥形象】,【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富于抗争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美丽、勤劳孝顺,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活于昏聩腐败的封建吏治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窦娥悲剧的性格、壮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探讨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报复,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
12、之地,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如果不这样处理,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此剧家喻户晓的原因。,一试根据以下的提示,探讨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的来源。1.窦娥的不幸命运2.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3.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剧作中窦娥可以说是苦命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用她抵债,给蔡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和丈夫完婚,还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最后更被流氓恶棍纠缠、陷害,惹上人命官司,终于含冤被斩。剧作者把一连串的不幸遭遇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产生浓厚的悲剧效果,极大地引起人们
13、的同情。,窦娥又是一位在道德上近于完美的青年女性,善良、安分原本是她的性格中的主要方面,在和越来越强大的敌对面的斗争中,她的性格中的清醒、有主见、刚强才突出了出来,可是这些不但不能够让她摆脱厄运,由于社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反而把她推向死亡。如她任官府怎样严刑拷打,都不肯含冤认罪,可为了避免官府对婆婆用刑,她主动屈招。她的善良、刚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她的死期也定了。又如,她很清醒,有主见,坚决不肯嫁给张驴儿,即使在张驴儿用人命官司要挟她时,她也不为所动,情愿和张驴儿“见官”。应该说,她的这种做法是正确、果敢的。可是官府并不清正廉明,却是流氓恶棍的帮凶,不分青红皂白将她送上法场。这种个人的道
14、德完美和社会黑暗现实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冲突,是这出悲剧具有浓厚悲剧效果的又一个因素。,此外,剧作结构精巧,使情节紧凑集中,主要矛盾冲突突出,以及对主人公窦娥抗争精神的强调,都是这出悲剧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的部分因素。,二关汉卿的剧作中的人物语言朴素而富于表现力,不管是唱词或道白,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仔细阅读课文里的第三折,挑选一些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比如“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这两支曲词是窦娥被押赴刑场时唱的。在和张驴儿、桃杌的斗争中,窦娥的有主见、刚强,逐渐表现了出来。在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的委屈和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在曲词里,她质疑、责骂天地,既是向天地辩白自己的冤屈,又是对天地
15、没有主持公道的抗争,表现了她遭受巨大冤屈时的痛苦不平和满腔怒火。窦娥不屈的、强烈的斗争精神得到进一步表现。又如窦娥临刑前和婆婆诀别时的一段说白:“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一段说白完全是年轻媳妇对婆婆的口吻,明白如话,自然真实,历来为人们称道。,四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动。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试和原作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并谈谈理由。,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
16、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另一种结尾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六月雪,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六月雪的两种结尾,窦娥的冤屈都很快被查明,没有了窦娥鬼魂伸冤报仇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