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011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与体育教学.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少儿身心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从运动人体科学角度谈少儿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邹 延 艾,增强少儿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目标遵循少儿身心发展规律是提高体育教学训练成效的基本前提,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非等比性(四)生长发育的程序性(五)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性(六)各系统生长发育的时间顺序性 二、儿童少年身心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一)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二)儿童少年供氧系统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三)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四)儿

2、童少年身体素质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五)儿童少年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六)儿童少年早期专门化训练应注意的医学问题,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青春期可分为:青春前期、青春中期、青春后期 各发育阶段前后衔接,不可跳越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生长发育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各阶段之间虽无截然界限却有较大差别,(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在整个生长期内,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现波浪式 从胎儿到成人出现两次生长突增(加速)高峰 第一次生长突增出现在胎儿中期到两岁前 第

3、二次生长突增出现在青春发育前期(女911岁,男1315岁),(三)生长发育的非等比性 身体各部分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 并非按等比例(百分比)变化,(四)生长发育的程序性“向心律”:骨骼发育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头尾律”:动作发育头颈先于躯干,躯干早于四肢 四肢与躯干的长度先于围度 身高先于体重,(五)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性 女生青春发育开始早于男生两年,男生发育结束时间晚于女生两三年 生长发育交叉现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女生在 910岁平均身高超过男生,出现第一次交叉 男生到1315岁平均身高超过女生,形成第二次交叉 体型发育差异青春期男生上身围度宽度增长较快 女生则是下身的围度宽度增长较快,

4、(六)各系统生长发育的时间顺序性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性: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及一般内脏)两次生长突增,其余时间 稳步增长,到青春发育中后期减慢,直至成熟 神经系统脑、脊髓等优先发育,快速增长时间主要在胎儿至 6岁之前(6岁儿童脑重约达成人的90%)免疫系统淋巴、胸腺等在出生后头十年生长非常迅速,12岁 左右可达成人的 200%,此后功能完善但逐渐萎缩 生殖系统出生后头十年几乎没有发展,11岁前后开始迅速生长 发育,并借分泌性激素促进机体全面发育和成熟,二、儿童少年身心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一)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骨骼与关节的特

5、点 骨骼:骨的有机成分(软骨等)较多,无机物随年龄逐渐增加 骨的韧性大、硬度小,较易变形 骺软骨迅速生长使骨不断伸长,骨膜下骨化使骨增粗 骺软骨随年龄增大逐渐骨化,直至完全骨化 身体各骨完成骨化的年龄不同 四肢骨 女1617岁,男1718岁 髋骨 一般在1920岁 椎骨 一般在2022岁(女最晚22岁,男25岁)少儿的“骨龄”是其骨化进程的标记,关节:关节面软骨较厚 关节囊较薄而松 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弱 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纤细且易伸展 关节的灵活性大 关节的稳固性较差(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2.肌肉的特点 肌组织中含水份较多,有形成分较少,肌纤维较细 肌肉收缩能力较弱,持续力差,容易疲劳,也容易

6、恢复 身体各部肌肉发育有明显时间差异性 躯干肌先于四肢肌 上肢肌先于下肢肌 屈肌先于伸肌 大肌肉先于小肌肉 肌肉的纵向发展先于横向发展 肌肉的增粗和肌力的增大,在青春发育中后期才日渐明显,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正确的站、坐、走、跑、跳的姿势 充分发展少儿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柔韧性 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增强关节的牢固性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热身)和整理活动 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以有利于身体的纵向发展 慎用负重练习,注意负荷适当、动作合理 避免静力性动作持续时间过长,多变换练习体位及着力点 避免姿势不对、用力不当,以防骨与关节损伤或畸形,(二)儿童少年供氧系统特点

7、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心血管系统 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小于成人,但与体重比值和成人相近 心率:因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心率较快,以后随年龄 增长,心率逐渐减慢 心输出量:因心脏结构和机能尚弱,每搏和每分输出量均比成人小 血压:因心收缩力弱,外周阻力较小,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偏低,2.呼吸系统 肺活量:因胸廓较小,呼吸机力弱,呼吸较浅,肺活量小 呼吸频率:因代谢旺盛,对氧的需要相对较多,呼吸频率较快 肺通气量与摄氧量:因氧运输系统功能不如成人,少儿的最大通气量 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小于成人,但其相对值并不低于成人,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少儿体育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

8、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 练习,少做憋气和静力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训练课的密度应小一些,课中休息次数应多一些 1213岁后力量和耐力性练习可以稍为增加,1517岁后可参加较剧 烈的运动,超长距离项目的训练一般应在20岁之后进行 要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循序渐进,控制好运动强度和量 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人,运动量更要减小,不做憋气用力动作,(三)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 儿童少年时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613岁兴奋过程占优且易扩散,13岁以后抑制过程加强,兴奋和抑制渐趋平衡 8岁前精确分化抑制能力差,以后逐渐完善,1416岁

9、接近成人 2.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儿童时期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对具体形象的信号易建立条件反射 916岁第二信号系统功能逐步发展,思维活动水平逐渐提高,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在青春期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内分泌腺变化,使神经系统 的 稳定性暂时下降,兴奋占优,抑制降低,导致动作协调性下降(此现象少女甚于少男)4.脑发育的性别差异“男女大脑连接模式不同”男性脑半球前后脑连接程度更高,女性脑半球左右脑连接程度更高 男性大脑更善于运动技能,女性大脑更善于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相结合(每个人可能既有部分男性特征又有部分女性特征)“女孩比男孩早熟有科学依据”大脑内部“修剪”改建改进功能的过程,

10、女孩比男孩早十年开始,5.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各种身体练习要注意生动、有趣、多样,避免或减少单调的活动内容 多安排以游戏和模仿性质为主的基本技能练习,不宜做过分精密或过 大难度的动作 注意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也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少儿的思维能力 善待那些因青春发育影响神经过程而动作不协调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四)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儿童少年某种身体素质在某些年龄阶段 发展较快,不同素质其“敏感期”不尽相同 某些身体素质发展的最快年龄 平衡能力 68 岁 协调性 1012 岁 速度 1416 岁 模仿能力 912 岁 灵敏性 1012 岁 力

11、量 1317 岁 反应能力 912 岁 柔韧性 1012 岁 耐力 1618 岁 节奏感 1012 岁 及时、合理地利用“敏感期”,将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训练的成效,1.力量素质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在神经调控下肌肉以收缩产生拉力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力量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肌肉克服极限阻力过程中表现出的最大力量度(“绝对力”)女孩最大力量增长最快时期为1013岁,1315岁时增长速度放缓 男孩最大力量增长最快时期为1216岁,17岁后增长速度放缓 快速力量:肌肉在短时间内尽快发挥强大力量的能力(“爆发力”)男女孩在713岁快速力量增长都很快,161

12、7岁后增长速度放缓 力量耐力:肌肉在工作过程中持续保持紧张用力而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能力(“持续力”)力量耐力发育的总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提高,18岁前后达到增长高峰,力量教学训练中应当注意:坚持循序渐进、适宜负荷、区别对待、全面发展的原则(下同)注意加强伸肌群和小肌群的力量训练 重视“脊柱(躯干)肌肉力量”的训练 儿童时期(712岁)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着重发展快速力量 在1618岁以前不适宜进行大负荷的力量训练 力量耐力对机体整体机能水平要求高,要谨慎安排 认真做好力量练习前的准备活动和练习后的整理活动,2.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些环节快速运动的能力 速

13、度包含:反应速度(快速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快速完成动作能力)位移速度(快速完成位移能力)912岁是发展反应速度的最佳时期 1314岁是发展动作速度的最佳时期 男714岁,女712岁是发展位移速度的最佳时期 总体上讲,1013 岁速度增长最快,之后变缓并趋于稳定 速度教学训练中应当注意:加强基础训练,不宜过早进行专项训练,不急于发展绝对速度,3.耐力素质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运动时克服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是肌肉、心肺、神经和全身耐力的综合体现 耐力是反映人体体能水平、健康水平、体质强弱和意志力的重要标志 耐力包括: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机体在氧供较充足情

14、况下主要依靠肌糖原氧化供能的耐力 无氧耐力:机体主要利用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代谢供能的耐力 从事耐力训练的最佳年龄:女孩1314岁,男孩1416岁 年龄越小,无氧耐力越弱 耐力教学训练中应当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运动量的合理掌握 训练时间和场地的选择,练习手段的多样化,4.柔韧素质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做动作时扩大运动环节动作幅度的能力 柔韧素质取决于关节构造、关节周围韧带与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及弹性 柔韧素质包括:主动柔韧性、被动柔韧性 主动柔韧性:依靠相应关节周围肌群主动用力完成大幅度工作的能力 被动柔韧性:借助外力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 被动柔韧性练习是

15、发展主动柔韧性的基础 712岁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柔韧教学训练中应当注意:柔韧性练习应与力量训练结合、与课的准备活动结合、与放松练习结合 拉伸软组织只有超过其原长度,才能达到提高伸展性的效果 柔韧性练习须考虑拉伸幅度和持续时间,给于软组织足够大的牵拉负荷 专门的柔韧性练习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后段,会更有效又有助于防拉伤,5.灵敏素质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训练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完成动作的能力 灵敏素质是多种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 灵敏素质包括:一般灵敏素质、专门灵敏素质 69岁是发展一般灵敏素质最有利时期 914岁是发展专门灵敏素质最有利时期 体重过重(肥

16、胖)会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 灵敏教学训练中应当注意: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 发展灵敏素质的关键是要改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五)儿童少年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学生心理的主要特点 对事物以感性认识为主,易忽视细节 注意的范围较小,稳定性较差,分配能力弱 形象识记、机械识记占优,抽象识记、意义识记逐渐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抽象思维活动逐步增加 情感、意志正在发展,比较脆弱 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但常带片面性 性格特征逐渐显现,但可塑性很大 2.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问题 坚持重复性、趣味性、激励性原则 避免教学

17、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单调、乏味,3.初中生心理的主要特点 1315 岁正值青春发育旺盛、身体加速发展,身心急剧变化引发一系列 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加强,成人感强烈,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心理稳定性差,勇敢与怯懦并存,自傲与自卑并存 性意识萌发,对异性关注,对性问题敏感,开始关注个人形象 独立意识增强,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意志较脆弱,应对挫折克服困难的毅力差,4.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问题 充分理解和体谅初中生独有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危机期”)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训练心理环境 平等、尊重、爱护,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真诚、亲切、友善,创设愉悦教学氛围 积极、客观、公正,经常运

18、用正面评价 合理、整洁、美观,有效利用场地器材 善于结合教学训练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挫折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合作教育等,(六)儿童少年早期专门化训练应注意的医学问题 1.“早衰”问题“早衰”是指由于追求早出运动成绩,过度、片面训练,导致运动寿命 缩短甚至不得不终止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过度训练严重影响了 儿童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或者是选材不当 2.伤病问题 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训练最容易造成的伤病是骨损伤,主要是骨骺过早 骨化、牵拉性骨骺分离(骨折)、骨膜炎,以及运动性贫血等 3.开始专项训练的适宜年龄问题 开始专项训练适宜年龄的推算方法:适宜年龄达到最好成绩的年龄为达到最好成绩所需要的训练年限(技巧类项目10岁左右,技巧加体力类12岁左右,体力类15岁左右),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