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71157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长德育视角下小学入队仪式浸润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入队仪式是儿童由普通的儿童身份转变成为正式少先队员身份的象征,是儿童有“社会政治身份”的开端,也是增强儿童集体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和接班人意识的契机,对儿童个人和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前几年的入队仪式存在“认知不足、仪式不足、巩固不足”等问题,探究能真正发挥教育效用,实现生长性的教育目的入队仪式,通过“播种”、“培土”、“施肥”、“发芽”“生长”的种子成长五部曲有序做到“生态循环点染认知”、“整合资源唤起认同”“多维联动创建活动”、“聚焦能量助力生长”“实践赋能扎实效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少先队,产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为少先队工作创造良好的

2、开端。关键词:少先队;入队仪式;种子培育;仪式教育引言: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通过充分的队前教育、具体的入队标准、规范的入队程序和庄严的入队仪式,从源头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在大环境的关怀下,如何才能让入队仪式真正发挥教育效用,让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在儿童心中播种、生长、发芽,而不仅仅是完成入队任务呢?本文结合范盖内普的仪式研究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生长德育研究和校本实践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一、审视现状:入队前后三不足通过队前教育和庄严的入队仪式,唤起身份认同意识,让儿童在活动中产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传承少先队精神和文化,成为共产

3、主义的接班人。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入队后,红领巾乱丢的的现象在校园各处可见,入队的效用不尽如人意。结合采访和调查分析,将发现的入队问题归结为三大类:(-)认知不足入队知识掌握少由于时间的间隔,大环境发生了变化,现代的儿童对于少先队历史的了解有了一层“隔阂感”,对于入队的意义认知不深,并且在大环境中,少先队相关知识的信息少。没有并展证外童主动丢收集队知识的活动兀童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布杳厂接受知识面窄且浅。(-)仪式不足入队认同感知浅入队前教育活动和校园德育活动勾连少,没有很好利用少先队员的榜样作用,缺少渐近性的情感共鸣,浸润不足。入队活动缺少序列性,在情感激发和知识学习上缺乏进阶性。仪式不足,儿

4、童在入队过程中对少先队产生的认同感较浅。(三)巩固不足入队实践效果差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检测入队仪式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但是就现状而言,入队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入队仪式后,没有趁热打铁,继续跟进相应的巩固活动,少先队员在入队仪式中被激发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没有被有效延续下来,校园里到处可见随意丢弃的红领巾,上学忘记带队徽、红领巾的现象比比皆是。综上所述,少先队入队仪式不仅仅要设置任务设计仪式,更加要重视在意识方面的教育,树立良好榜样,让意识驱动儿童入队,将输入式的入队礼转化为主动的身份意识建立,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同时也要重视入队后的效果巩固,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

5、组织归属感切实落实到位。二、种子培育:循序渐进,种子成长五部曲生长德育视角下的入队仪式是抓住儿童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种下少先队的“种子”,结合校园德育活动、一系列有序的活动和仪式,联动家校力量,共同培育种子生长,让种子在环境的浸润中逐渐吸收能量,唤醒生长愿望,将输入式的入队礼转化为主动的身份意识建立,产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播种一生态循环,点染入队认知儿童是生长德育的核心,儿童的自我成长要依靠通过外部活动体验提升自我内在驱动。少先队改革方案也中提到:“一切从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作用,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自主教育,让少先队员提升自我促成长

6、,让一年级儿童在心中种下“种子”,有自我内在驱动。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儿童集体意识的起点。儿童在刚进入小学时需要有一个引领性的榜样起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儿童能初步感受到集体的意义和少先队的形象。例1:开学典礼上,六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一人牵着一个小朋友,并为小朋友在胸前带上一朵小红花,表示“欢迎入学,成为小学生”代表全体师生为新生送上祝贺。分析:在浓郁的少先队文化氛围中,少先队员们对准备入队的儿童的第一份关心和爱护,在儿童心中留下对少先队员的初步认知,在心中种下入队之种。(二)培土一整合资源,唤起入队认同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基础,一年级儿童入队的基础就是要唤起对入队的认同意识,将输入式的入队礼

7、转化为主动的身份意识建立。关注日常活动,通过班队课“少先队知识小竞赛”,促进儿童主动了解队知识,互相学习队知识。例4:在队课前,由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收集少先队历史知识、礼仪知识。在队课上,通过小组的分享,评选出了最佳分享小组。分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到课堂比赛,激发起儿童主动学习队知识的兴趣,互相分享和投票的过程也是再一次吸收少先队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跳出被动的知识输入,转而进入主动的知识吸收,并且用儿童的方式互相学习。(三)施肥多维联动,创建多彩活动土壤里的种子成长离不开水、光和氧气,队前教育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一点点为种子赋能。大队部用有趣生动的活动和具体鲜明的事例来引导儿童,充

8、分开发儿童身边资源,家+校+生+生,多维联动,构建多彩的活动。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到要让家庭和社会更支持少先队。入队通关卡就是家与校的联合,承载父母对儿童的入队教育,教导儿童入队以后有更有责任担当。分析:这一张入队通关卡也会成为入队月教室展板的展示,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能看到自己或者别人对入队的向往以及入队后的展望,入队展望就像水一样润物无声进入学生心中。(四)发芽能量聚焦,助力意识生长入队仪式上,是一年级儿童第一次正式以少先队员身份敬队礼,从前出旗和升国旗都只能行注目礼,而现在能够和其他少先队员一样敬队礼,彻底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实现了身份的转换,在情感和态度上发生了变化。刚入学时的新生就

9、是由六年级的少先队员牵着手戴上小红花,牵着手熟悉校园。在入队仪式上,仍然由他们牵手,另一只手拿着红领巾,等着为小朋友戴上,这是少先队员精神的传承。正式入队并不是结束,而是生长的开始。入队仪式经历了前期的播种、培土、施肥、发芽的过程,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入队效果,此时的新队员正是组织归属感、光荣感最强的时候,一年级队员非常爱护这条红领巾,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不肯摘下来,晚上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足以见得入队对儿童心理的重大影响。此时正是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巩固入队效果的最佳时机。1 .热爱队伍篇一一我能建设少先队刚入队的新队员们正是有满满责任感的时候,这一节班队课让新队员们分组讨论应该怎样建设一个积

10、极向上的队组织,结合班级常规,让中队风貌在队员们自主建设的责任感中焕然一新。2 .珍爱队物篇一一我会珍惜红领巾这一节队课在入队后发生忘带红领巾或者乱扔红领巾之后,辅导员带着队员们重新认识红领巾一一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不能随意乱扔。让队员对自己少先队员的身份再一次有了深刻认识,让责任感掀起小高潮。3 .友爱队员篇一一我能争当好队员少先队员之间的相处也是借力点。学生在学校中发生摩擦是常见的事情,辅导员借助“少先队员”这一身份召开主题班会,教导队员们,作为有身份有组织的少先队员需要遵守少先队员的规则,并在队课中表扬做得好的队员,评选出优秀少先队员,进一步加强队员的组织意识。四、对入队仪式前后的思考入队

11、是儿童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这意味着从普通孩子变成了有政治身份的少先队员,抓住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特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让队员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一)扎实活动,做到环环相扣入队仪式在队前教育过程中,活动的有效效果的体现和延伸要做到环环相扣,让入队氛围持续,维持住儿童对入队的期待感,一项项活动推进学生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在入队时达到高潮,对少先队的孺慕和对自身入队后的言行举止的慎重有更好的规范作用。(二)持续关注,发挥良好效用入队仪式以后是新队员对自己身份最珍重热爱的时候,辅导员要持续关注儿童对于少先队员身份的认同感,以及身份转变之后对于自己的言行是否是以少先队员的标准来要求的,否则等入队的那股“劲”淡去,儿童对于自己的少先队员身份会淡化认知,还是需要持续不断的教育,从源头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参考文献:杨湾.少先队仪式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8.队学Mkh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厂2O9;-3许宏.童心课堂-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