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196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自然课中学生实验习惯培养的探究【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小学自然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尝试通过师生案例、课后反思等途径,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设计,改善实验条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进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交流和倾听等习惯的养成和提高。【关键字】小学自然课堂教学实验习惯【正文】 小学自然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是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然后认真思考和总结得来的。学习自然课要观察许多的现象,要做很多实验,所以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便成了自然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

2、良好途径,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手段,是提高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1011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角色转换期。四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孩子学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价值观。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针对学生不良习惯采取的策略 自然课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喜欢的一门课,因为自然课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做科学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3、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探究科学问题的欲望。 1.如何防止学生“手舞足蹈”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而自然实验课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往往自己把自己“解放”了,看着桌面上的实验材料,心中早已按捺不住了。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想动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2 手做永远是他们所期待的。因为实验材料太会吸引孩子的眼球了,当桌上有东西的时候,那么这个东西必然是孩

4、子注意的焦点,所以材料一旦进入孩子的视野,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哪怕是他们熟悉的材料,也会引发他们的操作冲动。 四年级实验课磁铁的磁性强弱,教师在每组桌上准备了两块磁铁以及一些回形针,学生刚进实验室就发现了这些物品,在老师讲解实验要求时,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出现回形针与桌面碰撞的声音。教师停下来并制止这些学生玩弄实验器具后,继续讲解实验要求。这是实验课经常出现的一个场面,学生对于实验物品的好奇远远超过了听老师讲解的兴趣。 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都需要老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约定。如今的孩子每一个都具有很强的个体独立性,作为教师应理解其成长中的个性特点,比如在实验室的小组安排上,一般采取小组分配形式,

5、1名组长,负责实验课中器材管理、任务分配、组员协调等工作;34名普通组员,根据每次实验活动组长分配的任务合作完成实验;12名需要帮助的组员,需要同组成员提醒其行为规范,并能在小组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教师重点管理好几名组长,让各小组成员能团结在他们周围,把小组“管理权”下放给他们,通过他们监督引导小组成员的行为习惯,协调好小队中成员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小组活动记录册,通过每节课中活动内容的记录(工作分配、实验报告、组员表现评价等项目),让其产生一种良性竞争,使之能完成每节课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对任务完成情况相互给与评价,老师抓住评价,因势利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我

6、校德育特色项目“小企鹅皇冠卡”的争卡活动要求,在自然课教学过程中引入争卡的机制,通过对每个小组行为规范、讨论交流、实验完成情况等指标的评价,在黑板上给与各小组15的评价,作好记录,再视考评积累的数量,对学生“小企鹅皇冠卡”中所列的“十个好”进行评价,期末在“十个好”评定获满分的,再评到“钻石章”,学生不断收集在“钻石章”数量的激励下,课堂行为大有改观。 2.如何改善学生“心猿意马” 小学生一般都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述,却不习惯倾听同学间的发言和小组内的交流,有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自己却依然忙于摆弄实验器材,根本不关注别人 3 说什么;有时会出现几个同学相互插嘴、各不相让的情况。人人抢着表达自己的意

7、见,却没有注意别人在说些什么;有的甚至在为鸡毛蒜皮的琐事争执不休 目前我校课堂教学现实情况之一就是许多班级的学生数超过50人,这一前提下的学生小组实验探究、交流活动,很容易出现学习进度、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既要愿意花时间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还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下一环节的新内客上。“叫停”就成了一种必要的调控手段,教师示意“1,2,3。”时(平时我们在训练学生时,要求学生听到“1,2,3。”的指令马上要停下手中的东西,并且要坐端正。),学生必须做到停止活动、交流,不再去碰触实验器材,抑或是小组长把实验材料盘上交起来,以减少实验材料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小学生不太关注别

8、人的发言,学会倾听是他们的一大难题,当他们在交流时并没有走出自我的范围,交流原本是学生思想碰撞、智慧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倾听别人观点的过程,是接受别人观点、改变自己观点的思维建构过程,更是一个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交流不仅仅是汇报学生的事情,也是所有同学必须参与的,更需要老师的点拨、推动;当学生表达困难时,老师及时提醒;当发现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或存在问题时,老师应组织相反意见的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发更多的人加入到争论中。因为当别人对自己正确之处提出质疑时,学生就会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学生则会反思自己,吸收别人的信息,重新建构新的结论,这才是汇报交流的真

9、正目的。 此外,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讨论交流活动中,对于好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参与的机会比较多,往往会扮演主角,对于那些能力弱、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就成了听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或是不再倾听他人的交流,致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排斥个人独立的学习,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小组内通过合理分工,例如:组长负责分工和组织讨论、协调矛盾,记录员负责书面材料,汇报员则作为本组的主讲人汇报学习成果等,每个组员独立完成一部分任务,讨论过程中,每个组员

10、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取得最佳效果,成果共享。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 4 的一份子,自己的行为是团队评价的一部分,从而促使他们自律,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3.如何引导学生“胡思乱想”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知道?”,或是对于一个实验探究,“你会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啊?”学生于是开始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全然不顾现实情况以及物质条件的实际,或是在现实的课堂上却又无法实现这些方案,往往这些问题或是方案提出后,要么哄堂大笑,要么会有几个学生顺着这个方向越扯越远,这种情况下的确是拓展了学生“思维”,但是却又和教师原本设计的路径大相径庭。戛然而止后学生往

11、往显得意犹未尽,老师喊停后,或还有几个人在窃窃私语。这些现象时常让教师很头痛。 四年级第一学期电路的控制开关一课,在学习了调光、声控等几种不同开关的原理后,老师问“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开关?”一个学生举手说,“我的房间中有一盏吊灯,在房间的门口有一个开关,在床边上也有一个开关,这两个开关都能控制这个吊灯。”说完,下面也有同学附和着自己家里也有的。老师接着问,“你知不知道这样的开关是怎样控制吊灯的?”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说是两个开关串联,有的说是两个开关并联,有的说是电脑控制的 这是一个关于“双联开关”的问题,当它在课堂中生成时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开关的原理,虽然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出现一种

12、东西,但事实上学生并不知道“双联开关”是怎么一回事,要他们去思考这个双联开关的问题还是有些难度,因而许多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试图解释这个开关的原理,当然也存在一些学生“胡说八道”的说一些异想天开的原理。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引需要导学生独立深入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在举手前要做好细致、完整的分析,尽量把观点表达成熟一点;要有责任意识,不要随意乱发言,对自己的观点要负责任,没有一定的发现,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冷静地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老师接着说,“我们来画画这个开关的电路图吧。” 巡视的时候,老师挑了几张比较普遍的电路图让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对照自己的电路图选择支持黑板上的哪

13、一个图。接着老师逐一分析黑板上的电路图,并用电子元件把电路组装出来,随着黑板上电路图一张张消失,学生的表情 5 由兴奋慢慢转变成紧张,直到最后一张图也被擦掉,教室里一阵叹息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学生会不会实验研究是一回事,而能否制定可行的方案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一个是科学能力的问题,一个是科学态度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是现在学生克服内心浮躁的一剂良药。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教师也不能放弃“主导权”,否则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只有“主动权与主导权”有机结合,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去

14、“胡思乱想”甚至是“胡作非为”,这样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才能达到目的。 4.如何培养学生的“看和写” 观察、记录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是对外界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记录则是加深观察印象,让学生观察得来的知识系统化,逐步养成做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观察记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的好胜心和自我意识很强,做事冲动,总喜欢凭自己的经验去做,没有养成先细心观察然后思考最后才行动的习惯,在观察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时,主要有以

15、下三个心理特点: A随意性。小学生的意志控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目的性和意志力的支配,注意力容易分散,陷入观而不察,察无目标,察无所知的境地。 B情绪性。小学生情绪易波动,容易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新异的有强烈刺激的现象产生注意,乐在其中,而忘记观察的任务。 C笼统性。小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往往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不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局部,因而常遗漏或忽视重点的观察内容。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善于观察,往往能令自己少走很多冤枉路,告之观察的重要性,要养成专心观察的好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感觉器官,边观察边思考

16、,运用恰当的观察方法,如:比较总结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学会寻找事物相互间的异同点,在貌似无价,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通过强化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在小组实验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习惯。 2教师的耐心 自然课不像其他的学科,特别是实验课。你虽然在课前作了一定的预习,但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节外生枝、意外连连。 在实验课上,课堂“意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理解或者操作上的错误。法国“动手做”科学方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这是老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问题,要正确对待。当课堂上出现“意外”时,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死搬教案,而

17、是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教师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点拨者。当出现“意外”时,我们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解决和利用,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3.教师的爱心 小学自然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对自然课喜欢是喜欢,但现实中学生始终认为这门学科是副课,不加以重视,有上课不带课本也不知道去借的,有布置学生带而经忘带材料的,有上课不专心的,不遵守纪律的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我们在教学中,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其中有一

18、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喜所教的老师。有位学生这样说道:“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讲课幽默、经常给我们讲笑话、不会骂我们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应该是面带微笑的、带有幽默感的老师。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有多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呢?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曾几何时,教师也是学生,教师也是孩子,孩子心目中的大事、小事与大人是不一样的。比如,成年人可以把选小组长、排座位等不当回事,可是在学生心目中却是很大的事,因为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没有多少更大的事了。优秀的学生大多都是相似的,而“后进生”却各有各的问题,他们可能在学习方面落后,可能在纪律方面落后,也可能在

19、品德方面落后,但无论哪个方面的后进生,导致其“后进”的基本原因之一便是“误解”。 8 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消除这些“误解”。自然课是科学启蒙课程,具有科学严谨性,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老师就应该先做到,而且还要做得比学生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好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形成性格要靠习惯,习惯又是由不断重复的行为而形成的,归根到底在于行为。自然实验课学习突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学生参与的途径之一就是自己能调控实验探究过程。要使学生有效

20、地对探究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管,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小组的责任性,在任务驱动的指引下,清楚自己每一步要达到的日标,并有相应的“路线图”(实验设计)。 由于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差异,以及学习材料的丰富性,使实验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因而强调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行为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实验探究活动也不能过于强化教师控制,如果处处干预,把学生管得很死,就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样的话,实验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特性也就有名无实了。 实验室不仅是传递科学知识的场所,更是养育人性、培养习惯的殿堂。科学课堂呼唤好习惯滋养的灵性与韧性,呼唤好习惯焕发的张力与活力,呼唤好习惯缔造的品质与品位,呼唤好习惯孕育的洁净与宁静。自然教师应在科学教学中引导、渗透习惯教育,有效培养实验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