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的重点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的重点知识.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1.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2.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3.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二 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8】1. 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 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 关注学前教育公平4. 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 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全球重视6. 强调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 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8. 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三 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P25】四 妇女与学前教育是什么关系?【P38】1. 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
2、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2. 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其次,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3. 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妇女参与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实现其影响。首先,妇
3、女参加工作的比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其次,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再次,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这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 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P45】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优生、胎教和儿童公育的理念。二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4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人类的导师”。他的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理论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三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
4、育观点【P46】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被看作是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他为父母们编写了系统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母育学校,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并为幼儿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四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P47】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归于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儿童的天性,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他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五 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
5、想【P48】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将“自我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六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P50】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她在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蒙台梭利教学法:1.她将环境视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认为“我们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2.她的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和实际生活的练习。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读写算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感官教育的过程中进行。3。教育者应当
6、利用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和教具,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4.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幼儿学习的根本原则是自由原则。总之,蒙台梭利教学法对于培养幼儿的纪律、责任心及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有显著效果,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七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积淀【P57】1. 胎教是立教之本。2. 倡导及早施教。3. 重视环境的熏化陶然。4. 重视德性的教育。5. 教育原则贯穿“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八 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P71】【本章全部看书】1. 瑞吉欧的方案教学2. 多彩光谱项目3. 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案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7、”(一)“活教育”的理论来源陈鹤琴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做中学”等基本观点,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而提出的。(二)“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思想的目标。2“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述。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原则。(三)“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1.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尊重儿
8、童主题的地位,培养他们操作的能力。3.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第三章 学前教育制度一 学前教育制度【P84】:学前教育制度是是国家关于教育目的、任务、方针和实施方法的总和,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制约。二 学前教育的特点【P85】: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灵活性。三 中国托幼机构的类型与工作任务【P100】1. 托儿所:(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进行友爱、礼貌
9、、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2. 幼儿园:(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3. 学前班:注重
10、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我国托幼机构担负着教养幼儿和支持家长的双重任务。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一 幼儿的特性【P104】1. 幼儿是自然人2. 幼儿是社会人3. 幼儿是完整的个体4. 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5. 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6. 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7. 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8.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二 儿童观的演变历程【P107】1. 古代典型的儿童观为“小大人说”与“原罪说”2. “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
11、犹如一块白板,将儿童看做是无知无能的“人”,因此,儿童被当作罐装知识的容器,等待成人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灌装到儿童的头脑中。3. 近代儿童观:卢梭:以儿童为本位,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人性本善主张要赋予儿童应有的地位,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是具有天赋力量和发展潜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4. 现代儿童观:三种价值本位的儿童观:.国家本位儿童观.家族本位儿童观.个人本位儿童观三 幼儿的基本权利【P111】1. 国际社会对幼儿权利的认识2. 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幼儿的健康权;幼儿的和谐发展权;幼儿的受教育权。四 现代幼儿教师
12、的多元化角色有哪些角色?【P114】1.幼儿教师角色观历史演变:保姆;保育员;专职幼教工作者;多样化。五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P118】六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阶段和途径【P130】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一德智体美的定义【P146】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
13、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二“四育”的内容智育内容:1.培养幼儿的观察智力2.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德育内容:1.公民意识教育2.公民能力的培养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内容:体育内容:1.生活护理于健康教育2.幼儿体育活动与游戏课程3.情感教学与体育活动治疗美育内容: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表现力三“四育”的特点德育特点:1.幼儿德育的实质是道德的去自我中心化和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2.矛盾和冲突是促
14、进幼儿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幼儿德育必须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4.幼儿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智育特点:1.问题性2.活动性和游戏性3.生活性体育特点:1.集锻炼与教育为一体2.趣味性与规则性相统一美育特点:1.情感的表现性2.清洁的虚构性3.表现手段的主体性4.主体的自由性5.目的的非功利性第六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一 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1. 重复性与感情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二 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1. 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完整生活的部分 2.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三 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1. 拟定长期周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计划2.创建有益于开
15、展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3.重视日常生活活动的随机教育4.重视家园合作四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1. 保教并重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4.三位一体的原则5.环境与人原则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一 幼儿园家庭衔接中的问题(一) 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1. 周围环境的变化 2.人际关系的变化 3.生活习惯的变化 4活动方式的变化(二)、幼儿入园常见的问题1.分离焦虑 2.不适应集体生活(三)、入园不适应的原因1.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2.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 3.不良生活习惯 4.同伴间的冲突(四)教师对待幼儿入园不适应问题的不当做法1.隔离幼儿2.给予幼儿消极的情
16、感体验3.言语恐吓4过分顺从幼儿二、幼儿园于家庭衔接的策略家庭方面:1.家长教养观念的转变2。交给幼儿适应的方法3.与伙伴交往兴趣与技能的培养4.做好入园的准备5.谁是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幼儿园方面:1.家庭化环境建构2.教师和家长随时沟通,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3.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二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一)、生态环境的变化1.儿童学习的变化 2.物质环境发生和精神环境的较大差异(二)、幼儿对生态环境突变的不适应1.儿童对外部规则于人际交往关系的不适应 2.儿童对学习的不适应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教师方面:幼儿教师:1教学活动时
17、间相互靠拢2.儿童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的相互衔接3.幼儿教师应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适度问题4.重点加强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小学教师:1.设置“学习准备期”2.课程设置的容量与幼儿园相适应家长方面:1.心理上的准备2.学习上的准备3.生活能力上的准备4.社会能力上的准备。名词解释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团体合作,促使其教学品质和教育素养
18、逐渐成熟的过程。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1.幼儿四育的定义、意义、和内容。答: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的意义:1体育是幼儿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 2体育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任务的完成 4,体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幼儿体育工作的内容:包括科学护理幼儿生活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做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智育的基本概念:幼儿智育就是按照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幼儿智育的意义:1
19、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为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4智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智育的内容:1、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幼儿德育的概念:幼儿德育,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和形成幼儿道德品质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幼儿德育的意义:1、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2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幼儿德育的内容:幼儿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20、。幼儿美育的概念:通过对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美,以及多种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意义:美育对幼儿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美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 美育增长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美育可以促进幼儿体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幼儿美育的内容:萌发幼儿初步的感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2、 体质、体格、健康的定义。答:体质:人体的质量。体格:人体的形态结构。 健康: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而不只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3、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定义。答: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
21、的总结。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练习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智力是人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4、游戏的本质、特征以及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意义。答:游戏的本质是主体性活动。 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游戏具有社会性和团体性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 游戏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 游戏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 游戏满足儿童好奇、好重复、好探索的愿望 游戏促进智力的开发尤其是语言 游戏能够锻炼意志 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5、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的定义
22、、意义及指导要点。答:角色游戏的意义: 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在游戏中学会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与各种人物彼此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 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 游戏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1)启发诱导,积极支持游戏主题的产生。(2)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配角色进行个别教育。(3)为开展游戏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4)教师是游戏的辅助者和支持者。(5)进行游戏活动的评价。表演游戏的定义:表演游戏是一种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表演游戏的意义:
23、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有助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表演的能力。表演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 表演游戏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增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兴趣,发展审美能力。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1)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 (2)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 (3)带领幼儿准备表演(4)尊重儿童选择角色的愿望(5)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结构游戏的定义: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结构游戏的意义:使幼儿了解各种结构材料的性质,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获得对称、平衡、高度、长度、厚薄、宽窄、上下、左右等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各
24、种形体的技能。有利于幼儿感知,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手指小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刺激大脑中枢,使幼儿智能得到发展。拼插出来的成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促进幼儿审美力的发展同时成功的满足会不断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熟悉各种材料,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 (2)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的印象 (3)教会幼儿初步的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技能 (4)注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结构游戏的水平 (5)充分地提供材料,适时地启发思考 (6)培养良好的常规与习惯、发展健康的个性6、幼儿园环境的定义、特点及创设原则。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
25、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特点:(一)环境的教育性 (二)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7、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准备环境:(一)让环境蕴含目标 (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三)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控制环境:(一)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二)帮助幼儿展开活动(三)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四)帮助幼儿结束活动调整环境8、学前儿童如何对环境进行介入和认识。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一般通过提出问题,依靠经验,动手操作
26、,凭借联想,借助权威等途径实现的。幼儿介入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活动和伙伴。幼儿介入环境的特征:1以过程体验为主2负行为先于正行为3、以模仿为手段4赋予环境以灵性9、入园障碍。答:幼儿入园适应中的常见问题:(1)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3个发展阶段:主动抗议。失望。3希冀、寻找新的满足。 (2)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适应集体生活,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午睡要人陪。不懂大小便要上厕所,不会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处,争抢玩具,不让他人玩等等。家长和幼儿园方面的正确做法: 1家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准备工作 (1)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 (2)同伴交往需要与兴趣的培养 (3)做好人园的心理
27、准备 (4)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工作 2幼儿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1)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 (2)帮助家长了解人园准备工作的内容 (3)合理安排幼儿人园之初的活动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0、家园合作的原则、内容。家园合作的基本原则:(1)尊重(2)责任分担(3)互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1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合作 2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合作3幼儿的个别化教育方面的合作4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面的合作1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意义。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1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生活环境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1通过社区
28、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3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12 、智力与非智力,智商与情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不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其他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可以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概括为动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控制调节因素(主要指意志品质、坚持性、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但是它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对学习活动起促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儿
29、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善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人才的造就,不仅仅是由智力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往往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答: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如居住环境、饮食条件以及用以焕发精神、启迪智慧、锻炼身体的物质材料及玩具。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尚在形成中,需要成人为其准备安全、卫生、舒适、优美、丰富、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儿童在适宜的物质环境中生活,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可获得可靠的保障。反之,物质环境过差,则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
30、托儿所、幼儿园,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历史经验告诫后人,物质条件过于简陋的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家长也不愿将自己的子女置于这样的环境下,因此托儿所、幼儿园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国有关部门对托儿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设备已有达标的规定,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2.2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答:学前儿童不论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还是接触其他社会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精神环境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精神信息,也有不健康的精神信息。学前儿童由于经验的不足,认识又具表浅性、片面性和情绪性,容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
31、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说明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幼园所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2.4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答: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是不同的:(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
32、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2.12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儿童入学前,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从不懂、不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从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婴儿出生不久,就表现出与亲人交往的愿望,如看妈妈的面孔微笑,在成人逗引下发出欢快声音等等。在儿童不会说话之前,哭叫便是与人交往和表达要求的手段。儿童常用哭声或哼哼的声音表达愿望。同时,成人还应主动引导儿童的交往活动,如让儿童做一些动作,认识一些物品或拾放物品,用玩具引导儿童做游戏。儿童可以独立行走后,活动范围扩大了
33、,主动性可以发挥了,这时应为儿童提供多种环境,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环境,接触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性别的人,并引导婴儿与其发生交往活动。最初形成的社会习惯是较容易的,也是可贵的,而长大再去纠正不良的习惯,却是很困难的。3.1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答: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3.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思想。答: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
34、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其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与“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格塞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答:这个观点过分强调遗传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我们知道,遗传对儿童发展起着前提和基础作用,只有具备正常的遗传素质,儿童才能正常发展,但具备正常的遗传素质,还需要靠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然后举例,正面、反面的】3.3环境决定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他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
35、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对遗传和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教育和哲学家们选择了环境。在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孔子,他强调了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差不多的,人的成就和不同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结论,在当时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在西方的代表人物是洛克的“白板说”与华生的“教育万能论”。3.6个体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答: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遵循着这个规律。(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的情绪发展就是
36、一个最好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只处于一种混沌的兴奋状态,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这种单一的兴奋也就逐渐地分化出多种情感,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规范和要求相结合,又能分化出一些高级的情感,如道德感、责任感等。(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及事实表明,身体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发育得早,内部器官比四肢发育得早。个体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也遵循着由中间到四周的发展规律,他们往往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周围的人,从认识自己身边的物体,到认识学校与社会。3.7个体发展的特征有哪些?答:个体发展的特征有:(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
37、都遵循着这个规律。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的情绪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只处于一种混沌的兴奋状态,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这种单一的兴奋也就逐渐地分化出多种情感,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规范、要求相结合,又能分化出一些高级的情感,如道德感、责任感等。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及事实表明,身体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发育得早,内部器官比四肢发育得早。个体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也遵循着由中间到四周的发展规律,他们往往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周围的人,从认识自己身边的物体,到认识学校与社会。(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虽然个体的发展有普遍的规律与共同的模式,但在正常发展的广泛范
38、围内,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仍是十分显著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在这一个阶段发展比别的婴儿快,而在下一个阶段发展则又相对较慢,诸如此类的差异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可能是遗传与成熟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3)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婴儿期(三岁前);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前);学龄期(六七岁至十六七岁)。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仅是量变的差异,也是质的差异。每一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标志着该阶段的特征。这些阶段又按一定的顺序,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必要的准备,并为后一阶段所取
39、代,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又并非阶梯式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变化,因此儿童身心发展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变性。3.10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现代的儿童观是:18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使人类对自身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卢梭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席卷了欧洲、北美,并进而传播到其他地区。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潮也被广泛传播。经过近百年的文化思潮的传播与碰撞,现代社会的儿童观也逐步形成,
40、并基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未来的儿童观将会更完善、更科学。4.11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答: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四种本能是: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一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教育的任务在于促
41、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4.12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什么?答: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他认为,儿童通过游戏活动不仅仅可以满足其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冲动,同时也可以认识未知的世界;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所以游戏是一种正确而有效
42、的教育方法。(2)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有20种,前10种是分解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现,是带有游戏性的恩物;后l0种为综合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明与创造,是带有作业性的恩物。恩物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4.14蒙台梭利将幼儿分为几个敏感期?答:蒙台梭利将幼儿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敏感期:(1)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
43、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在这个时期得到生活秩序方面培养的儿童,可以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早睡早起的习惯,饭前洗手的习惯,睡觉前把第二天的衣服放好等习惯。这种种习惯在秩序敏感期培养起来,可跟随幼儿一生。培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父母或教师每天都要坚持按同一秩序做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跟随父母或教师进行的。(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在这个敏感期得到培养的幼儿,可以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好习惯。幼儿在有关细节方面的表现和行为,教师或父母
44、要给与及时和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教师或父母更应该提醒幼儿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3)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行走第一步,通常标志着他从1岁进入了2岁。这时候,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驱使幼儿去行走。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这一时期家长如果细心培养幼儿的行走能力,不仅可以使其获得稳健的步伐,还可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走习惯,如我们常见的“内八字”与“外八字”等,从而使他们的行路姿势更美观大方。(4)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他们经常抓握东西,喜欢开关一切可以开关的东
45、西。蒙台梭利认为,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自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手将能同成人一样的灵活,并有一种清晰的合乎逻辑的行动方式。对于幼儿手部能力的培养,蒙台梭利制造了专门的教具,这使得受过蒙台梭利式教育的幼儿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比其他幼儿更胜一筹。幼儿手部能力得到训练后,对于物体的大小、体积、重量、温度也会比其他幼儿更加敏感。他们将来学习数、理、化时的基本感知能力也可能高于其他幼儿。(5)语言敏感期。l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们说出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幼儿开始学话时,只是发出一个一个的单音,而后是单词,接着
46、将两个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再就是模仿更复杂的句子。这些阶段是以连续的方式出现的,而不是分开的。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4.17简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答: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花了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简单但极其重要的。加德纳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第一种叫做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显然,这一能力在作家、诗人和演说家身上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第二种是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的能力。这在科学家:数学家、律师和法官身上得到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