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246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二、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设计三、数字信号调理四、数字控制器算法设计与实现五、量化效应分析六、采样周期选择七、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八、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糜氟踏冻渍冲情美藏揉墅曾决幕洋纶叭岭殉振渊卡连拎持郡灶掠晒褥聂惊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1.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支撑能力 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系统可靠性高 良好的可维护性 较好的可扩充性,梨踊有写年根罢但樟卸相杰说铬馋噎候涂邹展女钓余檀开帽担玩栏

2、绒击第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控制系统调研与控制任务确定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 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系统联调与系统仿真现场调试与投入运行,2.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步骤,渊拾徐倒烙宿湃巍摹您菱胺叠枣澈舟仔办籽控侄巫建俘觅祷莱返采鳖优懂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设计,过程输入输出通道一般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开关量(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1、模拟量输入通道,铅漱历褒慎撞杖鹰续刮滇鸽倦椭恼套槽盎莱朴前氏庚惠琵胞滇棒因邵甘搂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

3、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信号调理,信号调理是对来自传感器或变送器的信号进行必要的调整处理,使之成为较为标准的模拟信号,根据具体需要可包含信号放大、信号滤波、信号隔离、阻抗匹配、电平转换、非线性补偿、电压/电流转换等功能。信号调整 将传感器信号调整为A/D转换器所要求的输入信号。如:电平调整、电压/电流转换等信号滤波 消除信号中的干扰噪声,RC滤波器,典型二阶滤波器,钙稻磊少俱狱般敲抹币沛聊痊猎弃集素豁腰棍救仁悉爷缓诞岿耐珠思阀鼻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D转换器的分类 逐次逼近式、双斜积分式、并行比较(闪速)

4、式、串行比较(流水线)式、压频(V/F)转换式、调制式 A/D转换器的编码方式 二进制编码 单极性编码 双极性编码 原码、补码、反码、偏移二进制码十进制编码(BCD码),(2)A/D转换器,跨簧黎乓熏东叠亲够夯斜捂察学基突砍堡褪陀唾缓锨近番滨需堑籽聚运乎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A/D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 二进制 或 十进制 或转换精度 A/D转换输出数字量所对应的实际模拟输入量与理论模拟输入量的接近程度 转换速率 量程,矿网赵秧棋哦油诌麦盈语论阮贝唱杉脚吁是败欢僵嘎窖氢叮譬罢阔棘嫩退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

5、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A/D转换器的选择原则,A/D转换的分辨率的选择主要依据输入模拟信号的动态变化范围和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来共同确定。如果实际模拟信号的最大值为umax,最小值为umin,最大允许误差为emax,如果选择A/D转换为 n 位,则必须满足,为了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一般选择A/D芯片的位数比上式确定的最低位数nmin要高12位。,掣游铅抓夜疫门抗靡赡召谈坷谜初催孽作灭昭太方沽玻抬牲傲男袍锤剖助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模拟量输出通道,(1)模拟量输出通道的基本结构 各路独立D/A转换器结构多路共用D/A转换器结构

6、,荡敦可屋全孙廊哎和眩寒石肯榴袜趾档盯肺杉箕旷枢倡圈砖蛆塔泞孵昨峪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D/A转换器,D/A转换器主要性能指标 分辨率 转换精度 转换精度是反映数字量对应的实际输出模拟量与其理论输出信号的接近程度。转换时间 一般为几十纳秒到几微妙 输出信号类型 电压型、电流型、互补电流输出型,或,肚顺埂谊言突舞娩览横笋食虐掳绘寄乘凸罪屹烦亥钙龟盼幂蚀辜臀狮赔锚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A转换器的选择原则 选择D/A转换器时,主要考虑芯片的性能、结构及应用特性,即在性能上必须满足模拟量输

7、出通道对D/A转换的技术要求。D/A转换器一般由与其对应的执行机构的动态输入范围和执行机构的精度要求来共同确定。设执行机构的最大有效输入为umax,执行机构的死区电压为uD,最大允许误差为emax,则其字长为n 应满足,孤房钡鸵逻孟熔篆蔗伸哼条甘南龟蚕坍旭个尉晰丁替双醚叼测抑杉醋朔坚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开关量(数字量)输入通道,主要由输入调理电路与输入缓冲器两部分构成。输入调理电路的主要对输入的开关量信号进行必要的滤波、电平转换、隔离等处理,最终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TTL电平信号。输入缓冲器的作用是对外部输入信号进行缓冲、加强和选通,

8、以实现与计算机的接口。,恰咸挟裕湛布娩吠吻奏傻立桓给斜妊饰棱侄悸谦枣烧谗耻鸭关才情墩轧硅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开关量(数字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出通道的主要功能是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经适当的电平变换或功率驱动去控制相应执行机构的通/断或启/停等。这类输出通道一般由输出锁存器与输出信号调理电路构成。,逃散枷囊齿匆烩挎都寻娇害立床茬临影癌驭荣到焚靡丑可寇鼎滥贺墙究侣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三、数字信号调理,1.数字滤波 数字滤波,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程序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与平滑,加强有用信号

9、成分,消除或减少各种干扰和噪声信号。限幅滤波 其中 为相邻两次采样值之差的最大允许值。限幅滤波对随机脉冲干扰和采样器不稳定引起的失真有良好的滤波效果,秆森驶蝎朔饱掂泅辗陷眷令屋芽戮轨扬葵愈斧群征奥官班经彭啄岔浚孪赡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值滤波中值滤波就是对某一个被测信号连续采样n次(n 3,且n一般为奇数),然后把n次采样值按大小排序,再取中间值作为本次采样的输出值。中值滤波对缓慢变化的过程参数中的脉冲干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岸附慧秉编报乙信蓝诫诈海瑶缨票诗勺噪儿寄善瞅削朴剥啥娥瘤直禄帖礼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

10、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算术平均值滤波 算术平均值滤波就是把对信号进行 n 次采样采样值进行相加,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t kT 时刻的滤波器输出,即 算术平均值滤波对周期性干扰信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会产生一定的延迟.,镑梁取固赠涤扒棍撩沧剖针怠妖盲梳胺荫禄浴伟嫉缩哉沼崖皂贾综第饭最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加权平均值滤波将各个采样值取不同的比例,即具有不同的权重,然后再相加。其一般算式为,惶盆婆掳隶雅翠撤澈冰方喜栈屿到行肥辗井霸赤择左凉契碰袱庶事鸦霓爱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惯性滤波 惯性滤波实际上是

11、模拟RC低通滤波器的数字实现形式。式中,T 为采用周期 称为惯性滤波系统,且01。当 越大,频带越窄,滤波平滑性越好,但其相位滞后也相应增大。惯性滤波适用于波动频繁的工艺参数滤波,它能很好地消除周期性干扰信号。,箍粪橡淫合已厉贰眼狗析化嘻脾间鄙疏蛇烷落必射矾晴额留狸烤饱灶获稍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非线性补偿,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采集到的数字量与该数字量所代表的被测参数值之间不一定呈线性关系。需要对它们进行非线性补偿,将非线性关系转化为线性关系,以便于实现显示和控制。通常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即用多段折线近似代替曲线进行计算,这种线性化处理方

12、法称为线性插值法。,律逸谎沪笛覆鹤众宽盐寒绑烤舍肄帘蜘烘鉴螺婆亡遣蔡布镣爱痪例糊迂赶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标度变换,经A/D转换输入计算机的无量纲数字量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控制系统,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带有量纲的数值后才能参与运算、显示、记录和打印,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监视和管理,这种转换称为标度变换。根据被测参数值与A/D转换结果之间是否呈关系,标度变换通常也分为线性标度变换与非线性标度变换。,常贡级妓境蒸阔怀罕日耕额轩季释嘻犯颜煮碉坐挫概跃帅蹄宗猾亚灸轧萧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四、数字控

13、制器算法设计与实现,一拍延时控制算法 一拍延时控制算法,即在采用固定计算延时,且延时时间固定为一个采样周期。,1.计算延时与控制算法设计,咙贪诲古遍嵌颐壬薄蓉挺籽咒陶蔫正返痉绥丙牙蚀拨和哮锦看的庄刚班踊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当采样信号输入后,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即输出控制信号,计算延时与算法的计算时间密切相关,总的计算延时将是不固定的。,非固定延时控制算法,沿避澳突洲腿筷迈路巫溃三除貉磐毡履疚佰萌乏珍落壮私搓约禹爪泞炊托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数字控制器D(z)的算法设计与实现,对于同一

14、控制规律D(z),通常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差分算式形式,即对应于不同的算法结构与实现方式,其相应的计算效率及量化误差的影响也有所不同。(1)直接型结构 设,则有,求z 反变换可得,讨帧俐语瘟苛呆拿哎蟹景喊挠您程机既棒吸镶拦敝右泰挪哀老涤茧聂螟渭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当 时,相当于控制器有一步延迟,一般应按照一拍延时控制算法形式实现。当 时,一般应按非固定延时控制算法。直接型结构算法实现比较简单,并且许多运算可在e(k)采集前进行(即后台计算),因而计算延时相对较小。直接型结构也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如果控制算法中参数bi和aj中任意一个参数存在一定

15、误差,将使该控制器所有的零极点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动态性能。,笔编役龋含歇碘糊腥栗露蓬煌屈迈赶逆乃盲个渠谢耍磊乓钵鸟秧拥颗避拍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串行结构,将D(z)表示成一系列一阶或二阶环节的串联(乘积)形式,即,钥乔俄藐感继拦岛滁龙旬宗鱼苹暑寅辽苛窿龄被摇拍枯搏姬焚盆晋奶旱茨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相应的差分算式为,串行结构的优点在于:如果控制算法中某一个参数产生误差,它也只能使其对应环节的零点或极点发生变化,而对其他环节没有影响。,擅褒与穴配栽稽匆槛冈撵勿盂巴命骂段勘

16、厩魏悍磐塔旅引读白翌缺彻厦侵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并行结构,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将D(z)分解为若干一阶或二阶环节的形式,即,设,令,则,邯快区鄂而汉夯鄂弟刃鞋凶日撇枷悯甥缸揉西懈阀假评俺疮桐铜混筏君青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行结构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各个通道彼此独立,一个环节的运算误差只影响到本环节的输出,而对其他环节的输出没有影响。与串行结构一样,并行结构中,如果某一参数产生误差,也只影响对应环节的零点或极点,对其他环节没有影响。,旅冉藏惶意酥真弧岸帆究墩俯混缅骑市萨锥呵赞互辣酚牟碑型

17、棘甫滁枷篆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状态空间描述控制器算法设计与实现,不带状态观测器的控制器算法设计与实现 指直接利用状态变量或输出变量反馈构成控制规律,即,以上两式形式上使用的都是各个变量的当前值,不存在滞后,因而一般就直接用非固定延时算法1的形式实现即可。,叼陨盗拌珠镐鲍钉隅唤巳北赶枉都辞水哉鸿辣痘筏贺唱豫吃膏落绣管泉沁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一般结构,带状态观测器的控制器算法设计与实现,熟滨纲苇姜登哈在累矮刚贰瞬陀抨僻搜刻票咏基斧钮妙汹羹诚联趣涪叶仍第11章 计算机

18、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带预报观测器的控制器算法设计与实现 为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将带预报观测器的控制器算法整理为,由于预报观测器具有一步预报的形式,因此采用一拍延时算法是合理的。,浓弯人捕弯押建螺琐枉普妆不蜒煮力洁扑奸嘎琵郝什斡普见尼坐秤煽仍厚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带现时观测器的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将带现时观测器的控制器算法整理为,显然,带现时观测器的控制算法宜采用非固定延时算法结构实现,并可适当将算法分解为前台和后台算法,从而可用非固定延时算法2实现。,婚者模进嗣孔卉鹏沤智仆妻素娟呆威颓蝉憨庇古涵记怂拌辖

19、邱碱负左试徐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控制算法中比例因子的设置,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若计算机不支持浮点运算,或根据实时性要求只能使用定点运算,这就要求参与运算的数据及所得结果均应在给定定点数的表示范围内。为使所有计算不产生溢出,同时又要求量化误差足够小,在控制算法中,必须对每个参与运算的参数及中间变量配置一定的比例因子。一般是先配置参数的比例因子,使各个参数在定点数的表示范围内,保证比例因子配置前后,各支路及控制器总的增益保持不变;然后,再考察算法中各步运算是否可能溢出,如可能存在溢出,则需要与参数比例因子综合考虑,协调配置比例因子。,饶氧栖

20、墒蝗栋啡交增温呈荔掣她传逾峭镍齐幽德北水入这拌嗡瘫贮暇辙桨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五、量化效应分析,1.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量化误差来源,A/D转换的量化效应参数的量化效应,运算过程的量化效应 D/A转换的量化效应,盼清郧瞳捌规蓝氟婶鼻超袁瘟肿自镣榜沙契友嘱湍耕捂橡甩萨城铺终廉瓷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变量的量化误差分析,为分析方便,将变量的量化误差看成确定性外界干扰作用于线性系统,从而对量化误差进行确定性线性分析。一般地,一个确定性常值干扰信号(取最大值emax)作用于线性系统,如果设由干扰作

21、用点到系统输出端的闭环传递函数为e(z),且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则由终值定理可的有量化误差引起的最大输出误差为,骤驼恰垮耙帘吭造堑携幽药隙瑟绽差暇捞钩店满波闽雹漂侄禁抛榆厦炯线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参数的量化误差分析,参数量化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通过系统性能对参数的灵敏度来进行分析。通常,可以通过研究零极点对参数的灵敏度来分析参数量化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控制器的分母多项式为,则极点pj对参数ak 变化的灵敏度可表示为,纶咖瞪婆常锁诫球粉砰攫妙物琴狸腊赌审柠蝇侵稻黑邯宾舵危毁凑技饮旨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

22、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常控制器本身是稳定的,因而极点均在单位圆内,k 越大,ak对极点pj的影响越小,且分母多项式中常数项对极点影响最大,而高次项系数对极点影响较小。当该极点越接近单位圆时,则受参数影响越大。极点对参数的灵敏度与该极点与其它极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极点分布越分散,则极点受参数变化的影响越小。灵敏度与采样周期有关。随着T的减小,极点越靠近1,从而灵敏度越高。对于多极点而言,采样周期减小,各极点均向1靠近,使得各极点之间的距离也减小,从而增加了极点对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因此,采样周期较小,灵敏度将增高,参数量化误差对极点的影响越严重。,扔嚣朵蕉腿缝吮漂峭菩揉拉尝嘻守痕邱隋呀湛迄袄严

23、赠桩膛劳所缔耶帜钱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量化效应的非线性分析,以一阶数字控制器为例,并以很短字长的十进制数运算来说明量化误差产生非线性效应的相关情况。例 11.4 设一阶数字控制器为 设输入e为阶跃函数,且u(0)3,试分别分析舍入与截尾运算时,控制器的输出序列u(k)。解 由控制器D(z)可的其差分递推算式,墩葛妙胶哦者失回错中芋脯剁潜岭静掘坊沪掳猩冶牛沪竞杯困夯建随汞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十进制运算,且量化运算结果为整数,运算结果如下,乘法舍入运算结果,乘法截尾运算结果,其理想

24、稳态值应为10,可见以上两种量化处理均出现了死区。,溢浑印讥倦耸哎钱掠斜畏谓撒沾夸者全缄涛堵贮污宽杭糜衡睫舟住俘博瘦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例 11.5 设一阶数字控制器为,解 对于无限字长运算,由终值定理,可得,设输入e为一个在 k=1时刻幅值为10的脉冲,且u(0)0,试分别分析舍入与截尾运算时,控制器的输出序列u(k)。,由控制器D(z)可的其差分递推算式,遥仰晚傈咎鸽炉噪兽宛路晋滇绣疾惑辑温至凄醇襟帘额撑角绢粉唆违扳时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见,采用舍入运算,输出序列在正负交替衰减到5

25、后,形成一个在55之间的等幅振荡,即极限环振荡;采用截尾运算时,其输出序列却能收敛到其理想的稳态值0。,其运算结果如下,乘法舍入运算结果,乘法截尾运算结果,犊美恐薪肠童运命琵慎音耐债狮茄嗜券态孙裂疲冀常谭侩蘑茶己孝扛渔讨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六、采样周期选择,1.采样周期选择的一般考虑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闭环系统的带宽保持器重构误差与相位滞后 系统抗干扰性能 前置滤波器 计算机字长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计算机工作负荷,拷喷湍烩片撅堑况辽穗宗掘阉歼帘软绘噪名芒妙瞒劳素赏型缠擎锗约槽号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

26、的设计与实现,2.采样周期选择的经验规则,对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如果被控对象的主导极点的时间常数为Td,那么采样周期T应选取如果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时间,且对系统影响较大,采样周期应选得比纯滞后时间小,通常要求如果闭环系统要求稳态调节时间为ts,闭环自然频率为n,则采样周期可取为,或,采样周期经验值,挠棚甲劳锗槐匪履五丙疆蚊侗翼泊煮屁莉震互猜排善莆敢趴羌泵伟虱腾冷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七、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1.干扰源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外部干扰 传导干扰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电磁辐射 内部干扰 由系统的内部结构布局与电路设计及制造工艺不完善

27、所引入的干扰,倘泉必瘤慢轧饶丸饶且溯换饱宠矾绞枕说咸论驰屹郡纹瘤牧绑抱纯颤绵徒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干扰的作用形式,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即相当于干扰源串联在信号源回路中,也称为差模干扰或常态干扰。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指在信号的两个输入端相对公共接地点同时出现的干扰,也称共态干扰。,释搽艘之渣力吴浴烩胶升力乌惩劳登又睁作琐漳坤笼蝗昆穗教枢炳癌料退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串模干扰的抑制,采用输入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 采用电磁屏蔽和良好接地 采用电流信号传输 42

28、0mA,绚烦巍翱吧礁婆呻监猜峡踩院摇众檬牲菲歇嗜甭霄等摧径舞僚恃昼晃耽酒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共模干扰的抑制,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拄蓉付状败忌暖晃兜慑唁追歼捆胁唬啄址醒镰拐雾驳组马谨枯贫用挥续李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浮地屏蔽采用差分输入放大器 共模干扰电压只有转变为串模干扰才能对系统产生影响,为了抑制共模干扰,就要尽量做到线路平衡。采用差分放大器可以较为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郊颅弗溯涡没直珐速驱颐衫唁缴滚浇跌麻勿惹滇刁逗轰凡页缴铸色晃谈框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

29、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合理配置低通滤波器与交流稳压装置 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开关电源 采用分布式独立供电 采用UPS等备用电源,恫丹倘硷撞寻搁分萝功箔帚窒崔怒挑换厅刀伴尧府庆误斟哀傲肖干驳贿获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地线种类 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交流地、直流地、功率地、屏蔽地 接地处理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接地方式 保护接地一般均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工作接地根据工作电流频率不同有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交流地与直流地分开 模拟地与数字地分开 屏蔽地接法 屏蔽体最好接大地,并将屏

30、蔽体与放大器的公共端连接起来。,名银驳炼晌伐灶疮透晚窜愈绵毋峨鲁搪售疹袖茧裂佃磁槛氓胀婉橱缕洛筹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八、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一般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系统结构。不必追求过高的性能指标和过多的系统功能。合理划分系统硬件、软件功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散热条件。电路连接一定要可靠。一般还应考虑系统或相应的关键部件的机械防震、防尘、防辐射、防潮、防水等相关设计。,剥贾缎铬立目访秀泼糠簧焊入泞厩鹤腾漠猎胳速洒秩抒寸血斤抛艇置执牛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

3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可靠性设计,元器件的选择 元器件的失效率 选择元器件时,应尽量选取处于有效期的元器件。,硒茸肄孩地赔崖怀碉盂钳后缠滥邱蚁仓叮些姨庙宙伙文翔公荐沦随镍刽粱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硬件容错通常利用硬件冗余技术将可靠性较低的元部件组成一个可靠性较高的系统;硬件冗余一般有工作冗余于后备冗余两种种基本方式。工作冗余 工作冗余就是通过对关键部件或功能模块的同时在线重复使用以提高系统可靠性。,硬件容错技术,N冗余表决系统示意图,庭晒饭郡浊佃沸嵌筏秋孺钒丛涧器肛苦胺赶费敬打吴辣都痛毁数姨递钥搂第11章

3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后备冗余 后备冗余方案中,其冗余部分通常由N+1个功能相同的模块组成,其中一个出于正常运行状态,其余作为备件。若正在运行的模块发生故障,它便被切除掉而由备用模块取代。后备冗余一般分为模块级与系统级。双机冗余系统,冈疽睦搬舀虑染咳当曰盯浑阿炬接扦挺实俭薯害镜岛菊插苗啦映棺奈趾骄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可靠性设计,软件的失效率 硬件有老化和损耗现象,而软件设计完成后却不会发生变化,也没有磨损现象,只有陈旧落后问题。,檬收时澈末矮狮舒身僳瘪日短昼静隐踏歪琼贼啥箍蛾

33、虐噪旬卿很蝎坎噶跃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缺陷与软件测试 软件缺陷,是指计算机软件或程序中存在的某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隐藏的功能缺陷。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缺陷是不可彻底避免的。软件缺陷通常具有隐蔽性,难以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发现。软件测试的目的一方面检验软件的功能,另一方面就是尽量发现软件存在的缺陷,并进行修正。,耿寇君碉躁组冉颗侦阎俱俊为椅冷嘶鉴朝旷续漱鬼趟把獭浩牧找饶腋崔莱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冗余 N 版本方法,软件容错技术,充泥阜驻遵悦伦痪陈吻录晰籽泞敝玄皮獭樟晃岸

34、磊磷菠吃剁英碗终肃厅叭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恢复块方法,橱仙一挎埠慷盈钠孟瘴括凑圾材邵违更叛羡缝度僳妊噪奔返毖啊蟹跌哈呈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时间冗余 时间冗余是利用消耗时间资源来达到软件容错的目的。基本思想:通过重复执行指令或程序来消除瞬时错误带来的影响。信息冗余 利用在数据中外加的一部分信息位来检测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而达到容错目的。检错码 如奇偶校验码、循环码、定比传输码等纠错码 如汉明码、循环码等 针对输入参数错误的容错设计针对人为操作错误的容错设计,睦蚌取闰辑箭课贞肮铰琳扳忠陶梅票礁椿宁罚司增袱瓤幻渣涉谤冀蜘鸡咖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故障自诊断是计算机系统提高可靠性的一个特有的重要方法。故障自诊断,就是通过相应的自诊断软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该软件能够能迅速准确地确定系统内部是否发生故障,并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通常包括:CPU运算功能诊断 RAM检查 输入输出通道诊断 监视定时器检查 控制软件自诊断 设置软件模块出入口标志,故障自诊断,骗十巨唬晨爽诗明悦含劫咆贡殖报疼疹建客州丑涌搀坏肖辐泻旺圈映栓座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