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定稿).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3105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和机械能(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功和机械能(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功和机械能(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功和机械能(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功和机械能(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功和机械能(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和机械能(定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功和机械能湖北襄樊四中初中部 项兴乐 (441021)知识点一:功1、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显示出成效,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3、公式:W=Fs【例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们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图1【解析】物理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本题A选项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上通过距离,注意:物体通过的距离不一定就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B选项中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在力的方

2、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属于劳而无功,D选项中虽然通过的距离,但没有力的作用,当然没有做功了。【答案】C【点评】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首先是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肯定没有做功);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者缺一都没有做功,其次是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相同。知识点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演示:先测不用机械,直接用手所做的功W1,再测使用机械达到相同目所的功W2,比较W1、W2的大小,最后得出结论W1W2【例题2】如图2所示的光滑斜面,用F1=200N的力将一重300N物体在1min内沿斜面匀速推到高1m,或者直接用F2=300N的力把该物体提高1m。图2求:(1) 用甲图的方

3、法,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J。 (2) 用乙图的方法F2对所做的功为_J。(3)通过上述计算,你发现使用斜面这类简单机械做功时,遵循的规律是_。【解析】(1)甲图利用斜面把物体推上去所做的功W甲=F1S=200N1.5m=300J(2)乙图直接把物体提高所做的功W乙=F2h=300N1m=300J(3)由此看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省功。【答案】(1)300J (2)300J (3)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省功,使用简单机械不省功功的原理【点评】使用任何简单机械都不省功,但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知识点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1、有用功: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2

4、额外功: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额外的功。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4、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例题3】如图3所示,在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时,用三种方法把沙子运上三楼,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有用功均为_J,其中三种方法中所做的额外功最大的是_J,所做总功最小的是_J,机械效率最大是_。图3【解析】人们的目的是向楼上提沙子,则对沙子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用=G沙子h=100N23m=600J第一种方法中提桶和克服自身重力做的额外功为额外功:W额1=(G桶+G人)h=(20N+400N) 23m=2520JW总1= W有用+ W额1=600J+2520J=3120J机械效

5、率第二种方法中提桶和提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W额2=(G桶+G动滑轮)h=(20N+10N) 23m=180JW总2= W有用+ W额2=600J+180J =780J机械效率第三种方法中提口袋和提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W额3=(G口袋+G动滑轮)h=(5N+10N) 23m=90JW总3= W有用+ W额3=600J+90J =690J机械效率【答案】600J 2520J 690J 86.9%【点评】对人们有用的功为有用功,额外功是人们不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运上到三楼时,实际上只上了二层楼的高度。知识点四: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特点: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改进结构

6、,使机械更合理,更轻便减小机械自重。(2)使用时要保养,加润滑油减小机械间的摩擦。也就是当有用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当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例题4】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图4(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7、实验次数钩码悬挂点钩码总重G/N钩码移动距离h/m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A点1.50.100.70.3071.42B点2.00.151.20.3083.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_ ; _【解析】(1)测力计的示数为0.5N,杠杆对钩码做的功为有用功。W有用=Gh=1.0N0.1m=0.1J,拉测力计做的为总功,W总=Fs=0.5N0.3m=0.15J,杠杆的机械效率为%,使用杠杆时做的额外功是克服杠杆自重及摩擦所做的功。(2)不能;要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

8、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必须保证悬挂点一样,并且改变钩码的重。表格中数据一是钩码悬挂点不一样,二同一悬挂点钩码的重没有改变。【答案】(1)0.5N 66.7% (2)不能 表格中数据一是钩码悬挂点不一样,二是同一悬挂点钩码的重没有改变。【点评】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由公式可知:(1)当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小,则机械效率越大。(2)当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大;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是否有关,要控制其它条件一样(控制变量法)。知识点五:功率1、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2、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P=W/t。【例题5】图5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

9、,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 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正确的( ) 图6图5【解析】在重物上升的过程中,没露出水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变的,汽车拉力F小于物体的重力且不变,从开始露出水面到完全露出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所以汽车的拉力F逐渐增大,等完全露出水面后,汽车的拉力F等于物体的重力且不变.根据功率的推导式P=F的变化以及V的不变,可得出功率变化如图C。【答案】 C【点评】此题综合了浮力应用、功率计算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知识点,并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能灵活运

10、用功率的推导公式进行分析。知识点六:动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例题6】下列物体不具有动能的是( )A.空中飞行的铅球B.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阳台上的花盆D.下落的瀑布【解析】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题中铅球、足球、瀑布都在运动,都具有动能,而阳台上的花盆是静止的,不具有动能。【答案】C【点评】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就看该物体是否运动,只要物体运动,就具有动能。知识点七:势能1、物体由于被举高或者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举高高度和弹性形变大小。【例题7】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现有大小不

11、同的实心铁球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玻璃球各一个、橡皮泥等。在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应选用_,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在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选用_分别从相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解析】本题是一道体现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探究题。为了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1)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球的质量相同,在不同高度上自由下落,观察球下落后对橡皮泥做功的大小,质量越大,橡皮泥凹痕深度越大,故应选择同一个铁球或同一个玻璃球;(2)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应控制球下落的高度相同,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球,观察两个球下落后对外做功的多少

12、气能量越大,橡皮泥凹痕深度越大。故应选择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玻璃球进行实验。【答案】 同一个铁球或同一个玻璃球 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玻璃球【点评】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是观察球下落后对橡皮泥做功的多少,对橡皮泥做功的多少是以橡皮泥凹痕深度来衡量的。知识点八:机械能及其转化图71、能量:物体能够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2、机械能守恒: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例题8】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蹦床运动实现零的突破,图7为蹦床运动员何雯娜从蹦床弹向空中表演技巧动作的过程中,则运动员具有的(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少B.动能增加,势能增加C.动能减少,势能减少D.动能减少,势能增加【解析】运动员何雯娜从高处A跳下到O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O点到B点的过程,运动员对蹦床做功,弹性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在B点,弹性势能最大,则从AB,能量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从BA,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答案】D【点评】在运动员自由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机械能并不守恒,故运动员最终会停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