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417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报告讲解.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是某省为完善演艺市场体系而着力打造的行业服务组织。该平台依托某演艺联盟整合全演艺产业链,逐步成立了系列专门机构,其中包括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某剧场院线、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网络系统、某演艺产业孵化器、某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演艺产业评论杂志。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逐步确立了“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的理论视角:1.“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首先,某演艺联盟积极参与某省演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将各项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作为联盟的中心任务之一;第二,某演艺联盟

2、构建起了以“联盟票务”电子票务网络系统和某剧场院线为主线的业务体系,并不断推进“某演艺产业孵化器”的构建;第三,某演艺联盟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演艺产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并积极推动演艺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第四,某演艺联盟以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人文天下演艺产业评论杂志为平台,通过课题的形式广泛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就某省院团体制改革和演艺产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作及时、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不断整合演艺产业相关基础理论成果、历史数据和动态信息以及政策法规信息等,构建演艺产业知识库。2.“全产业链”的理论方法。演艺产业链是指整合创作、院团、剧场、经纪等演艺资源而

3、形成的,集剧本创作、演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演艺产品开发等多个环节的,紧密衔接、相互协作的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链的形成是一个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全产业链的理论研究方法,要求将演艺产业看作一个包含创作、院团、剧场、经纪等各种类型的实体以及政府、大型集团、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不同性质组织的生态系统。面对演艺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不应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该着眼于整个演艺生态系统。当前演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应该以构建良性循环的演艺生态系统为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及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具体部署,2013年3月8日,某演艺集团根据省政府批复的某国有文

4、艺院团改革发展暨组建某演艺集团方案,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的支持下,组织全省188家演艺团体、剧场、演出中介机构成立某演艺联盟,标志着“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正式启动,整个项目计划于2015年12月完成。一年多来,某演艺联盟先后组织了5次全省演艺产业发展主题研讨会议,与省内外2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近50家演艺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完成了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支撑的问题研究、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支撑的策略研究 、某演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某演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某剧场发展现状研究、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某演艺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深度整

5、合演艺资源完善某演艺市场体系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组建了全省剧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团队,完成了考察调研,具体标准正在制定中;升级某演艺联盟电子售票系统,在济南、东营、泰安、临沂、烟台5个市设立二级票务服务网点,与济宁、滨州、淄博等7个市达成合作意向;2013年11月演艺产业评论(双月刊)成功创刊。本项目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属全国范围内演艺产业项目的重大创新,其模式和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经济导报、凤凰网、齐鲁网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自2013年3月至今,本项目已投入资金500万元,下一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计划投入资金906.

6、4万元(详见预算),用于加强联盟服务能力、扩大业务服务范围。二、项目背景(一)政策背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把文化上升到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地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建立完善的演艺市场体系,发展文艺演出联盟组织也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在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建设、人才引进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部分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企业,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转制演艺企业发展,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二)产业背景2010年,某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

7、260亿元,其中娱乐演艺业为66亿元,占总体比重的5.2%。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馆以及演出经纪机构三大板块搭建起我省演艺产业的基本格局。截止2011年,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118个,从业人员6163人,累计演出20070场,平均每团年演出173场次,国内观众2296万人次,总收入5.2亿元人民币,演出收入6740.7万元。全省有艺术表演场馆93个,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49个,44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从业人员共计2134人,坐席数75770个,观众30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6614万元,艺术演出收入2254.4万元。全省演出经纪机构42家,对全省演艺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十艺节”在某成

8、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在某举办,内容涉及文华奖剧目评比演出、全国优秀演员比赛、“群星奖”评选、演艺产业活动等八大项目,这是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节点,也是大力发展繁荣我省文化产业、活跃演艺市场的重要契机。“十艺节”期间,某省场馆建设、改造总投资98.31亿元,新建剧场十余座,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潍坊大剧院、临沂大剧院、德州大剧院等一批新建场馆落成后,极大提升了我省演艺活动的承接能力,为演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大对艺术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剧目创作,共投入专项资金2亿多元,通过大力实施“某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十艺节重点剧目创作工程”,打造了62部基础

9、较好、潜力较大的剧目,最终,15台剧目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获奖(3台剧目获文华大奖,1台剧目获文华大奖特别奖),为某舞台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精品剧目资源。三、项目必要性(一)建立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是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某省政府批复的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暨组建某演艺集团方案要求某演艺集团打造某演艺联盟,实现全省演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探索形成演艺业发展的某模式。某演艺联盟以全演艺产业链思维,搭建了“政产学研”一体的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是摆脱传统体制弊端,引领全省演艺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和演艺产业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试验田,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到演艺产业

10、模式发展都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为转制企业提供政策理论咨询,项目策划指导,演艺人才培养等服务。(二)建立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可进一步强化演艺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演艺业的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项目通过某演艺联盟把全省演艺单位组织起来,可以实现整体协作、统一调配,相较于单体院团和剧场,在整合资源、发挥文化服务功能上更具优势。某演艺联盟可以统一组织公益演出、惠民演出,让低收入群体能够到剧场观看演出,为农民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去社会的关爱;可以通过艺术培训、大师见面会、组织艺术交流洽谈会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让演艺活动走进群众的生活。(三)建立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是演艺

11、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演艺产业良性发展必须有一条从创意、生产、营销到剧场演出和衍生产品开发紧密衔接的完整产业链条。当前,我省演艺产业各环节发展不均衡,重生产,轻营销,且各环节缺少沟通,严重脱节,各自为战,信息反馈滞后,难以实现良性互动,严重制约发展。本项目通过搭建一个互联互通、各环节要素充分互动的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从演艺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创意生产、剧场标准化管理、资本市场介入、知识版权服务、中小企业孵化等角度切入,服务于全省演艺产业链条的打造,着力营造演艺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四)建立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是发挥“后十艺”效应的重要抓手“十艺节”期间,某投入巨资进行精品剧目打造和演出场馆的新建

12、、改造。创作了大批具有高度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新建和改造的重点演出场馆,不论从外观形象、功能定位、内部设施,还是从服务能力等各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群众的观演热情得到空前激发,各地演出市场显有起色。“十艺节”后,如何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优秀剧目资源和高水准的演出场馆资源,延续观众的观演热情,繁荣演出市场,成为某演艺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项目通过某剧场院线“优秀剧目+全省巡演”的模式,降低剧场演出成本,加强剧目推介,均摊风险,提高各方演出收益;接管“十艺节”电子票务系统,升级为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面向全省提供演出售票服务;为扩大“十艺节”获

13、奖剧目的社会影响力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某演艺联盟组织“十艺节文华奖某获奖剧目全国推介会”,组织获奖剧目全国巡演,多措并举延续“十艺节”效应。四、项目可行性本项目从某演艺联盟成立以来的各项业务开展都始终坚持上级部门的指导、把关,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召集全省演艺团体、剧场、演出中介机构及传媒机构进行广泛研讨和意见征求,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切实保障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经济可行性本项目虽然以服务全省演艺产业发展的公益属性为主,但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及某演艺集团资金投入,长期的运作发展必将难以为继,因此项目必须有取得经济效益的有力抓手,以经济效益支撑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实现社

14、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某剧场院线建立全省剧场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同时,可以进行统一的剧目演出运作,统一的广告宣传、赞助等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通过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服务全省演出票务销售同时,可取得售票款佣金提成,同时积极拓展体育赛事、旅游、电影、交通等售票业务;通过某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面向全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艺术培训,取得培训费收入。(二)政策可行性近年来,文化产业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出台,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政府也出台了诸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在国有院团改革的政策中明确了演艺产

15、业的发展目标,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本项目是落实省政府批复的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暨组建某演艺集团方案中关于“探索实行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市场营销、电子票务、剧场院线等现代演艺经营网络体系”要求的举措。(三)模式可行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演艺行业市场意识的觉醒,单兵作战的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演艺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协作化、联盟化发展已经成为演艺产业的发展总趋势。目前国内已出现了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北方剧院联盟、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演艺联盟、珠三角演艺联盟等跨区域合作的省际联盟和安徽演出联盟、江西演出院线联盟、江西演出剧场联盟等省际联盟。这

16、些联盟组织对于活跃区域演出市场、带动行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某演艺联盟是目前国内业务抓手最实、区域成员规模最大的联盟组织,相较于国内其他联盟组织的单纯演出服务功能,某演艺联盟通过打造集学术研究、项目运作、人才培养、票务服务、版权交易、教育培训、企业孵化等业务于一体的演艺综合服务平台,在模式上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四)组织可行性某演艺联盟由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制定联盟章程,确保决策统一;下设演艺项目创意委员会、剧场管理委员会、传播和市场营销委员会、演艺投资委员会四个专家委员会作为联盟发展的智囊组织,确保决策科学;成立联盟秘书处,作为常驻办事机构,确保决策落实。突破传统演艺联盟以

17、松散组织形式存在、凝聚力不强的局限性,由某演艺集团出资500万元成立某演艺联盟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专门人才团队,负责联盟各项业务的具体运作,支持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五、项目内容(一)发展目标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集演艺产业发展研究平台、演艺产品交易平台、演艺人才培养平台、演艺企业孵化平台、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为一体的“政产学研”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某演艺市场体系,带动全省演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形成全国演艺产业发展独一无二的“某模式”。(二)业务构成1.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3月,是国内率先成立的演艺产业发展专业研究

18、机构,遵循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演艺产业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面向全省提供演艺产业发展创意、策划、咨询,为演艺机构培养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针对演艺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特别是演艺创意、演出经纪、剧场管理、演艺营销和演艺投资,以专题研究的课题制,联合演艺产业研究专家和学者,研究演艺产业发展战略,进行演艺创意、策划和研发;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为全省培养演艺经营管理人才、演艺项目创意策划人才、演艺市场营销人才;加强与国内外演艺产业机构的学术交流,打造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条件成熟后,申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某剧场院线某剧场院线成立于2013年9月30日,致力于指

19、导打造、引进优质演艺项目,推行“精品剧目+院线巡演”的演出模式,推动全省剧场实现企业化、标准化经营管理。目前,某剧场院线拥有成员单位35家,涵盖全省13个地市,总坐席数超过30460个,占到全省演出场馆总坐席数的40.2%,主要承担以下职能:(1)降低剧场运营成本。发挥规模优势,集中采购国内外精品剧目,组织全省各地巡演,降低成员运营成本,分摊市场风险。(2)增加剧场演出收益。根据成员剧场当地市场需求,量身打造演出季,举办主题活动,同时带领成员剧场向剧目订制、广告传媒、教育培训等方向发展。(3)建立全省剧场行业标准。统一行业规范,与某省质量认证中心一同,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构建某省剧场管理服务标准

20、体系。(4)构建良好营商环境。调配剧场演出节目档期,调解剧场分歧,抵制“送票、要票”行为,多种形式培育演出市场。(5)剧场人才培养。针对当前演出剧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的现状,组织专业技能及剧场运营管理培训班,提高剧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3.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为保障艺术节演出票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艺术节组委会组建了艺术节票务中心,承担了全省170场“文华奖”评比演出及32场涉外演出的票务工作,总出票量超过30万张,票房结算金额1670万元,圆满完成票务任务。“十艺节”结束后,该电子票务系统整体移交某演艺联盟,由某演艺联盟负责票务系统的整体运作。根据省领导“技术上一步到位、

21、范围上全省覆盖”的要求,某演艺联盟对票务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增加服务器组、购置票务电脑、票纸打印机、电子扫码枪、开发手机APP等各种软硬件设备,涵盖会员系统、演艺资讯宣传、成果展示、场馆展示、在线订购系统、互动交流系统、数据收集、广告代理等功能,将演出团体、剧场和代理票点的票务资源统一起来,建立覆盖全省的票务销售网络,并逐步开发旅游、交通、酒店等多领域票务营销业务,建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多元化综合性网络票务平台。4.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是某演艺联盟计划与某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搭建的专业版权服务项目。该平台能够促进演艺版权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版

22、权交易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延长演艺产业链,推动演艺产业繁荣发展。版权信息平台以“版权库”为核心,积极联合演艺团体、剧场、演艺经纪机构、艺术创作者等作为平台合作伙伴,依托其提供的海量版权资源,在严格筛选和分类登记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公开、系统、丰富、科学的“版权库”,打破演艺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圈内人交易”模式,实现演出版权供需双方信息对称、平等对接;版权信息平台以版权认证、评估为核心,利用科学规范的程序设计,明确版权归属,减少版权纠纷;设计一套科学运算体系,根据以往市场反应和未来市场预期,对版权资源进行准确估值、明码标价,为版权交易创造便利环境。版权信息平台以沟通版权产业上、下游为己任,为版权交易

23、牵线搭桥,优选市场价值高的版权资源推介给运作良好的企业、团体等,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完整的版权交易产业链条。依托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促进演艺团体、剧场院线、票务系统资源整合,推动某演艺产品“走出去”,提高某在全国文化版权交易领域的话语权,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5.某演艺产业孵化器为深入推进整合全省演艺资源、建立全省演艺市场体系工作,服务全省演艺产业发展,某演艺联盟拟与某省委宣传部、某省财政厅、某省文化厅、某演艺集团共同打造某演艺产业孵化器,作为培育演艺产业新生业态、转化国内外先进演艺经营模式的服务平台。 (1)某演艺产业孵化器框架图 (2)某演艺产业孵化器提供的服务某演艺产业孵化器作为演艺

24、企业培育发展的温床,将依托 “政产学研”一体的演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运用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优质资源配置,将孵化园区打造成集演艺项目剧本创意、剧目生产、舞美制作、设备租赁、实验剧场、营销推广、艺人经纪、衍生产品开发、知识产权开发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聚集区,入驻企业将获得政策优惠、智力支持、发展指导等一系列的配套保障服务,支持其快速成为在业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商务配套服务。孵化器拥有区位优越的孵化基地,为在孵企业(项目)提供价格低廉的孵化场所,提供免费的办公设施及物业服务。 资质代理服务。协助在孵企业(项目)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劳动人事、社会保险等事务,提供相关代理服务。 政策

25、资讯服务。为在孵企业(项目)提供及时的政策信息解读,帮助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演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投融资服务。协助在孵企业(项目)申报各类文创资金、创新基金;帮助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提供投融资专业指导与支持。 宣传推广服务。帮助在孵企业(项目)开拓和维护公共关系,协助进行品牌打造与推广。 创业指导。为在孵企业(项目)提供创业导师辅导,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定期举办沙龙、讲座,提供专家咨询,进行经验与技术交流。 演艺产业专业平台支持。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和某剧场院线为在孵企业(项目)提供专业的票务平台和场馆平台支持。演艺产业学术研究支持。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为在孵企业(项目)提供专业的

26、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支持。 6.某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某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是某演艺联盟计划联合某省电视台、某省文化传媒公司共同成立的艺术培训机构。业务包括声乐培训、器乐培训以及针对高考学生的培训三个核心业务板块。充分发挥某演艺集团和某演艺联盟的艺术资源优势、某省电视台的宣传推广优势、某省文化传媒公司的项目运作优势,着力打造某艺术培训的旗舰品牌,解决当前演艺培训行业培训主体规模小、不规范、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创新运营模式,建立培训标准化体系。某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与某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某省质量认证中心、某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展了以艺术教育培训标准化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艺术培

27、训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在场地标准、教师资格、授课质量、艺术考级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参考标准,并形成某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艺术培训业务开展的执行标准。借助这一标准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后期培训业务向某省其它地市以及周边省份拓展提供便捷的复制模式,成为艺术培训管理教学标准化的示范单位。7.演艺产业评论杂志演艺产业评论于2013年11月创刊,由某省文化厅主管、某演艺联盟主办,初期定位为某演艺联盟的会刊,双月一期,内容以演艺产业专题研究成果为主,突出学术研究性,同时发布省内重要演艺活动信息,体现演艺服务性。以演艺产业全产业链为研究主题,结合演艺产业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关键问题,进行产业政策解读、案例分享、

28、专题研讨。刊物每期由某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策划选题,组织国内外演艺专业人士,按照产业要素分别进行研究、解读。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行对象包括文化部各司局、国内主要文艺院团和演艺企业、国内演艺产业相关教学科研单位、某省、市两级的文化宣传和管理部门、某演艺联盟成员单位等。六、项目规划(具体时间节点请林主任修改把握)本项目持续时间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整体分为筹备启动、全面推进、完善验收三个阶段,各业务板块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推进时间节点有所不同,到2015年12月所有业务板块全部完成。(一)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组建工作团队,完成调研论证,各项

29、业务开始启动。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打造国内一流的演艺产业理论研究团队,配齐各项设备、设施,研究全省演艺产业发展战略并形成初步成果,启动“人才培养工程”第1期培训班。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全省演艺产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完善成熟,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演艺产业创意、策划、课题研究、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形成常规化运作;申报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某剧场院线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组建工作团队,完成全省剧场现场调证,建立全省剧场信息数据库;赴省外考察学习先进剧场经营管理经验;“十艺节”某获奖剧目全国推介;剧场经营发展论坛等各项业务开始启动。2014年4

30、月至2015年6月,与某省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制定完成某省剧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统一剧场院线成员标识,配齐各项设备、设施;实施“精品剧目+院线巡演”的演出新模式;针对剧场院线成员开展剧场经营管理培训。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制定完成某省艺术表演团体经营管理标准体系;剧目巡演和剧场标准化经营管理开始创造经济收益。(三)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十艺节”票务销售系统整体移交某演艺联盟,升级为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继续进行系统升级完善,增加配备各项设备、设施;面向全省建立二级票务服务网点,配齐销售终端设备;拓展体育赛事、旅游、

31、电影、交通等售票业务。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所有某剧场院线成员建立二级票务服务网点,实现某省内全覆盖,开始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四)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2014年4月至2014年7月,完成调研论证,组建工作团队,各项业务开始启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配齐各项设备、设施;建立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版权数据库”;建立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版权认证估值体系。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建设立足某、面向全国的现代性版权交易平台,促进演艺版权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五)某演艺产业孵化器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完成调研论证,组建工作团队,制定

32、项目策划书,报某省委宣传部、某省财政厅、某省文化厅批准同意后,各项业务开始启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国内外成功孵化园区及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建立孵化基地,配备办公设施及物业服务;培育13家演艺企业。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成功培育1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演艺企业,入驻孵化基地的演艺企业达到46家。 (六)某演艺联盟艺术培训中心2014年4月至2014年7月,与某省电视台、某省文化传媒公司达成合作共识,组建工作团队,完成调研、论证、规划,各项筹备工作开始启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完成培训场地租赁、装修,各类办公、教学设备、设施的配备,配齐师资力量,经教育部门审批,

33、完成培训机构注册;开始进行招生培训。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培训模式进一步完善,初步树立业内品牌形象,生源稳定,开始取得经济效益,成为艺术教育培训管理教学标准化的示范单位。(七)演艺产业评论杂志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组建工作团队,完成调研论证,确定杂志定位及研究方向,成功创刊,编印第1期某演艺(现更名为演艺产业评论)。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组织国内外演艺行业专家团队,对演艺产业进行全方位研究评论,不断提高杂志学术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高知名度和一定的学术影响力。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演艺产业评论进入国内核心期刊目录。七、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一)经济效益 作为产业项目,获取经济效益是某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的内在要求。微观层面,在运作成熟的基础上,本项目可以从演艺项目的创意策划,到演艺产品的营销推广,再到衍生产品的开发,各环节取得经济收益;宏观层面,本项目可以通过推动某演艺产业链的科学发展,建立和完善某演艺市场体系。1.广告赞助收入。面向全省剧场,每年组织精品剧目巡演200场,广告赞助收入每场2万元,共计400万元。2.票务销售代理收入。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年售票量达25万张,年票务销售代理收入200万元。3.艺术培训收入。每年举办短、中、长期艺术培训班20期,培训学员1000人次,培训收入400万元。4.降低演出运作成本。

35、通过演出剧目的规模化引进与输出,掌握演艺项目的议价主动权;在某剧场院线成员单位进行巡演,实现了演出成本的均摊,降低了剧目的引进和演出成本。5.强化演出营销效果。通过演艺联盟票务系统的某演艺市场全覆盖,及营销团队的整合营销,提高演艺项目的宣传营销效果。6.培育演艺产业新业态。通过演艺项目孵化基地,积极挖掘和培育新兴演艺市场业态,提前占领市场份额,获得高额回报。7.实现演艺版权的市场价值。通过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促进演艺版权交易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提高演艺单位版权意识,增加版权收益,延长演艺产业链,推动演艺产业繁荣发展。(二)社会效益由于演艺活动的意识形态属性,演出项目必须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己任,

36、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因此,实现社会效益是本项目的根本目的和终极追求。 1.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某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是艺术创作灵感的不竭之源。某演艺联盟将积极整合省内演艺资源,打造艺术精品、孵化中小企业、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助力某文化强省建设。 2.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它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37、某演艺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了全省60的剧场、65%的院团、80%的演出中介机构,并与成员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沟通关系,联盟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释放剧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搭建覆盖全省的电子票务服务网络、售票窗口便民文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助力某文化体制改革。本项目可为转企改制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某演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演艺项目创意、策划和经营管理咨询服务;某剧场院线提供演艺项目全省巡演平台服务;某演艺联盟电子票务系统提供营销推广和售票服务;某文化创意版权信息平台还提供版权增值服务。这一系列服务将及大地提高院团转制后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强 “造血”功能,激发发展活力,减轻

38、财政负担,对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显著推动作用。4.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演艺内容供给上,一方面通过规模化优势大量引进国内外精品剧目,另一方面推出反映某地域特色、人情风貌的艺术精品,让某的居民不出省就能观赏到国内外一流的演艺节目,丰富居民文化消费的场所与资源,建设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设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八、结论 本项目通过打造某省演艺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某演艺市场体系,解放和发展全省艺术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省演艺业繁荣发展,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给全国演艺产业发展提供成功借鉴模式,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