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板施工工艺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板施工工艺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K 板施工工艺(参考版)施工流程依次为:PK 板进场堆放设板底支撑吊装设置楼板预留孔洞板间抹缝布置钢筋及管线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拆除板底支撑(一)PK 板进场堆放1.进场堆放时,场地应夯实平整,并设有排水措施。2.预制带肋底板应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3.预制带肋底板应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形式,严禁倒置。4.各层预制带肋底板下部应设置垫木(垫木底部应设橡胶垫片),垫木应上下对齐,不得脱空。5.堆放层数不应大于 7 层,并应有稳固措施。PK 板堆放示意图:(二)设板底支撑在叠合板底部设置临时可调节支撑杆,预制楼板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必须平整坚实,宜采取硬化措施。2
2、.支撑架体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构件的自重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3.确保支撑系统的间距及距离墙、柱、梁边的净距符合系统验算要求,上下层支撑应在同一直线上。支撑设置如下图:梁边 PK 板支撑示意墙(柱)边 PK 板支撑示意在端部可调节顶撑上架设木方、铝合金方通或其他合理横梁支撑,调节横梁支撑顶面至板底设计标高。当板下支撑间距3.3m 或支撑间距3.3m 且板面施工荷载较大时,跨中需设置竖向支撑。施工时先将板铺好后,再设置竖向支撑。(三)吊装1.PK 板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核对板的型号及板长,并检查板的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得使用。2.铺板前应在要铺板
3、部位四周梁边或墙边注明板的型号及板长,以方便铺板时快速安装就位。3.当 PK 叠合板叠合层混凝土与板端梁(剪力墙、柱)一起现浇时,PK 预应力预制薄板板端伸入梁(剪力墙、柱)内不小于 10mm。4.吊装过程中应使板面基本保持水平,起吊、平移及落板时应保持速度平缓,避免速度过快形成较大的惯性力。5.当 PK 板搁置于砌体墙或钢筋混凝土梁上时,安装前应在两端支座上用10mm 厚 M10 水泥砂浆或不低于砌体砂浆强度等级的砂浆坐浆找平。6.特别注意:当 PK 板铺设完成后需在板面堆放钢筋等材料时,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荷载进行荷载控制,堆积高度不能过高,同时要求尽量均匀堆放,荷载不均匀时单板范围内折算均
4、布荷载不宜大于 1.0kN/m2,施工中应防止构件受到冲击作用。7.使用专用吊具开始吊装 PK 板,如图所示:吊装应顺序连续进行,将预制叠合楼板坐落在端部木方(或方通)顶面,及时检查板底与预制叠合梁的接缝是否到位,叠合板钢筋入墙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直至吊装完成。如下图所示:(四)设置楼板预留孔洞1当 PK 叠合板上需开孔时,应等强的筋强,在孔洞四周置钢筋。洞直需小于等于 60mm,且开洞应避开板肋及预应力钢筋,严禁预应力钢筋。2板面荷载的大小用不小于 2的钢筋。3直于板肋方向的钢筋应伸至肋边,平行于板肋方向的钢筋应伸过洞边距离不小于 40(为钢筋直)。PK 叠合板开孔强示意图()板间抹缝为防止浇
5、注叠合层混凝土时浆,应对缝进行砂浆抹缝或混凝土缝理,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M1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20,且宜采用砂浆或混凝土。()布置钢筋及管线图纸要求铺设孔钢筋,再安装管线,再板面筋及分布筋。预管线可布置于 PK 板板肋间并肋上预留孔中过。开、等应在板缝安装,不在缝,可以在需要安装的位置留合度的现浇板带。板面筋及分布筋时,1先将直于板肋方向的支座筋或分布筋放置于板肋上。2再将平行于板肋方向的筋或分布筋放置于直板肋方向的支座筋或分布筋的下方,同时两方向的板面钢筋连接。()浇筑叠合层混凝土1叠合层混凝土的浇注必须足混凝土构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50204)中规定的要求。2浇注叠合层混凝土前
6、,必须将 PK 板面净并浇水分,不得留有积水。当低于 5时,应符合现行标混凝土构工程施工规范50666 有施工的规定。3浇注叠合层混凝土时,应用平板实,以保后浇混凝土与PK 板叠合成一整体。同时要求布料均匀,布料的堆积高度严格按现浇层厚度施工荷载 1.5kN/m2 控制,荷载不均匀时单板范围内折算均布荷载不宜大于1.0kN/m2,否应采取强措施。4浇注完成后,应按施工规范规定对混凝土及时进行。持续时间不得于 7 。()拆除板底支撑1PK 叠合板拆除底部支撑时叠合层混凝土的强度应足混凝土构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50204)及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规程(/252011)中规定的要求。2拆除 PK 叠合板底部支撑时,叠合层混凝土的强度应到设计的混凝土方体强度标的 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