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4284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力拓煤业有限公司井巷工程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工 程 名称:井巷工程标段设 计 单位: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 设 单位: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施 工 单位:中十冶集团力拓井巷工程标段项目经理部监 理 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编 制:审 核:矿 长:中十冶集团力拓井巷工程标段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审 批 意 见编制人主持人会审时间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单位会审意见签名单位会审意见签名施工单位通防科技术科机电科调度室安监科地测科通防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矿长监理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矿井概况与工程及地质概况一、矿井概况二、资源条件三、工程概况四、设计依据第二章工程施工

2、方案一、施工场地布置二、工程施工方案第三章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计划一、工作面作业循环方式二、拟投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三、劳动组织四、施工进度计划五、材料供应计划第四章施工系统一、运输系统二、通风系统三、供电系统四、给排水系统五、通讯系统六、防尘系统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二、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三、施工技术与保证措施四、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措施五、季节性施工管理规定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一、组织管理措施二、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文明施工措施一、管理机构二、场容场貌三、物资设备四、环境控制五、综合治理六、文明施工措施第八章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十章 井下灾害预防一、井下

3、自然灾害预防及治理二、避灾路线附 表: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项目经理简历表 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矿建、地质、测量技术人员表 项目施工组织机构第一章:矿井概况与工程及地质概况一、矿井概况: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0号文关于临汾市霍州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山西普大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地方煤炭企业整合主体企业,兼并重组原山西涧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霍州磊建煤业有限公司(十关闭)、山西霍州涧庄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霍州冯什煤业有限公司(十关闭)。重组后暂定名:山西普大煤业集团涧河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为6.54

4、71km2,批准开采井田内1、2、10、11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另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29号文关于山西临汾四通焦煤有限公司等四处煤矿企业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将原晋煤重组办发200980号文中批复的山西普大煤业集团涧河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矿井能力由60万t/a变更为90万t/a。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晋)名称变更核内2009001413号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5日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核发了证号为C1400002009121220050126的采矿许可证,井田面积为6

5、.5471km2,批准开采井田内1#11#煤层,生产能力为90万t/a。矿区位置及交通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霍州市西北9km处白龙镇韩南庄村,行政区划隶属霍州市白龙镇管辖。井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7371114021,北纬:363522363707井田东侧2km处有大运路和南同蒲铁路通过,南侧2km处有汾西-霍州线公路通过,井田有简易公路与上述交通干线相连,交通便利。地形地貌井田呈侵蚀的低山丘陵地貌。井田内以对竹沟为主沟谷,大小支沟于对竹沟南北两侧呈树枝状展布,支沟间有黄土梁峁断续绵延,地形较复杂。总的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形最高点为井田西南部山梁,标高807.3m,最低点为中

6、部对竹河河床19号钻孔,标高597.87m,最大相对高差209.4m。河流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对竹河,该河流属季节河流。平时水流较小,雨季水量增大。自西北边界处斜穿井田,于霍州市西侧汇入汾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气象条件及地震情况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12.2,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20;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5,最高气温40。年平均降水量479.7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746mm。为年平均降水量的3.6倍。霜冻期为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全年无霜期为18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67m,冬春季多风,主要风向为西北

7、风,次为东南风,最大风速20m/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井田所属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地震烈度为度。二、资源条件(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1、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在收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和矿井生产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报告。井田10、11号煤层达到了勘探程度。所编制的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可作为矿井建设的地质依据。2、地质报告批准文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1517号文对该报告进行了批复。(二)地质构造、区域地质1、区域地层本井田位于霍西煤田中西部,霍州矿区中部,出

8、露地层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的一部分。上第三系、第四系不整合覆于各个时代地层之上。见表21。2、区域构造霍州矿区位于霍西煤田中部,东、西两侧分别为霍山和罗云山大断裂,构成矿区的天然边界。矿区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伴有开阔的波状起伏,受北北东向霍山和罗云山断裂控制区内断裂,走向多为北东北北东,是矿区内的主体构造。与其大致垂直的北东东向断裂也较发育。前者有霍山断层、罗云山断层、赤峪断层、瓦窑圪塔断层、僧念断层,后者如什林断层、上团柏断层、下团柏断层。现将主要断层叙述如下:霍山断层为本区的主要断层,走向北东2030,倾

9、向北西,倾角5070,为西侧下降的正断层,断层落差在霍县城东约3000 m以上。罗云山断层走向北东30,呈“S”型。自临汾辛店,经西郭梁家庄,向北延伸于罗云村转为北北东向,经霍县岭南、上团柏于霍县陈村又转为北东东流入汾河,延展约60km,为东南盘下降之正断层,其中北东东走向段称上团柏断层。在罗云村北北东向落差最大,约600700m。什林断层始于罗云山西,走向近于东西,为南侧下降的正断层,落差在什林一带约200m,经蔡家庄、许村至李雅庄附近什林挠褶断裂带南翼新第三纪砾岩中人字型构造及北盘二叠纪砂、泥岩一系列北西西向小褶曲,显示了南盘向东移动。本井田位于霍州矿区的中部。正处什林断层的南盘。3、区域

10、含煤特征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12层,煤层自上而下为1号、2号、2下号、5号、6号、7号、7下号、8号、9号、10号、10下号、11号煤层。其中1号、2号煤层稳定基本全区可采。10号、11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5号、9号、10下号煤层则为局部可采,6号只在区内中部有一小部分可采。1号、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两者间距一般8m13m,统称上组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2.73m。5号、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两者间距4m左右。9号、10号、10下号、11号煤层都集中在太原组下部,统称下组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86m。、矿井地质1、地层、本井田位于霍西煤

11、田中西部,瓦窑圪塔精查勘探区中部,井田内大面积基岩出露,现根据钻孔、井筒揭露情况对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02s)该组本井田未出露,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块状,致密,质纯,性脆。本井田东南边界外80m 处的21号钻孔揭露厚度182.3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接触于奥陶系之上,岩性为浅红色铁铝岩,灰黄色铝土岩、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底部常有鸡窝状铁矿。本组厚度为1.8016.80m,平均厚度为8.06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井田内未见出露。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岩性主要由灰黑色、黑色泥岩

12、,砂质泥岩,泥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本组含5、6、7、7下、9、10、10下、11号煤层,其中5、6、7、7下号煤层为井田内不稳定不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井田内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10下号煤层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10、11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该组底部为灰白色细、粗粒石英砂岩,厚度为0.5012.86m,平均厚度为3.63m,即本区K1标志层,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厚度为72.00-94.88m,平均厚度82.12m。(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井田内零星出露。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灰色中粒砂岩,夹1、2号可采煤层及2下号薄煤层(平均厚0

13、.37m)。底部为一层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厚度1.009.10m,平均3.82m,即本区K7标志层,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地层厚度27.5955.14m,平均37.12m。(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地层在井田内对竹河附近及北部广泛出露。岩性由中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组成。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粒砂岩,灰白色,含云母较多,厚度1.1010.98m,平均5.06m,即本区K8标志层,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厚度为64.75-106.25m,平均厚度80.25m。(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地层在井田内局部出露,主要由灰绿、紫等杂色泥岩、灰绿色中粒砂岩等组

14、成。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砂岩,底部含砾石,厚度1.557.07m,平均3.95m,即本区K10标志层,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地层在井田内大部分被剥蚀,仅有部分残留,井田内最大残留厚度约为80m。(7)上第三系上新统(N2)底部为砂砾岩,上部为棕红色粘土及灰白色钙质土或钙质结核 井田内未见出露,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厚度为0-20.00m,平均厚度为5.00m。(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3)下部以浅黄色黄土为主,夹数层红棕色埋藏土,底部有砾石层。上部为次生黄土及砾石层为主。厚度为0-19.00m,平均厚度为6.58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9)第四系

15、全新统 (Q4)为对竹河床冲积、洪积而成的泥沙、砾石层及河谷两侧的残坡积物。厚度为0-10.00m。平均厚度为5.00m。2、含煤地层井田范围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现简述如下:(1)太原组(C3t)本组本组厚度为72.00-94.88m,平均厚度82.12m。岩性主要由灰黑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泥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1)下段(C3t1):K1砂岩底K2灰岩底。本段平均厚度为22.82 m。岩性以灰黑色泥岩为主,砂岩次之,含有9、10、10下、11号煤层,其中9号煤层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10下号煤层为井田内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10、11号煤层为稳

16、定全区可采煤层。2)中段(C3t2):K2灰岩底K4灰岩顶。本段平均厚度为33.89 m。岩性以三层石灰岩及灰黑色、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有7号、7下号薄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3)上段(C3t3):K4灰岩顶K7砂岩底。本段平均厚度为25.41 m。岩性以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夹5、6号不稳定不可采煤层。(2)山西组(P1s)由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本组厚度为27.5955.14m,平均厚37.12m。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灰色中粒砂岩,夹1、2号可采煤层及2下号薄煤层。其中1、2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本井田现已采空,2下号薄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3、井田构造本井田

17、总体为一宽缓的褶皱构造,东部较陡,西部较缓,地层倾角为314,一般为6左右。另外,井田内共发育有断层18条,陷落柱13个;井田内10号钻孔附近的1、2号煤层有剥蚀现象。现简述如下:(1)褶曲构造1)S1向斜:位于本井田中部,向斜轴自北向南由NNE向转为近SN向,倾伏NE,轴长约2100 m。西翼较缓,倾角约为37,东翼较陡,倾角约为414。向斜轴由11、17、856、32、33、26、25、18、857号钻孔控制,井下采掘中揭露,地表亦见出露。2)S2背斜:位于S1向斜东部,背斜轴自北向南由近SN向转为NE向,倾伏N,贯穿于整个井田。两翼基本对称,倾角约为59。背斜轴由54、55、12、859

18、、27、20号钻孔控制,井下采掘中揭露,地表亦见出露。(2)断层构造井田内断层构造发育,主要为走向NE向的正断层,大小断层共计18条(详见断层特征一览表)。1)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边界处,走向NE,倾向NW,井田北部倾角50,落差35m,南部倾角60,落差3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450m,地面填图时发现。2)F2正断层位于F1正断层东,走向NE向,倾向NW,倾角70,落差6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70m,地面填图时发现。3)F3正断层位于F2正断层东,走向自北向南由NE转为NNE向,倾向NW,井田北部边界处倾角70,落差15m,中部倾角70,落差25m30m。南部倾角70,落差45m

19、。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85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4)F4正断层位于F3正断层东,走向NE向,倾向NW,井田北部边界处倾角70,落差5m,中部倾角70,落差6m。南部倾角70,落差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600m, 在井下采掘1、2号煤层时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5)F5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边界处,35号钻孔附近,走向NE向,倾向NW,倾角60,落差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250m, 在井下采掘1、2号煤层时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6)F6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边界处,10号钻孔附近,走向NE向,倾向NW,倾角70,落差51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850m

20、,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7)F7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边界处,31号钻孔附近,走向近SN向,倾向W,倾角70,落差8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50m, 在井下采掘1、2号、10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8)F8正断层位于F7正断层东部,32号钻孔西部,走向NNW向,倾向SWW,倾角70,落差2.5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05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10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9)F9正断层位于F8正断层东部,32号钻孔东部,走向近SN向,倾向W,倾角70,落差7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25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

21、亦发现。10)F10正断层位于F9正断层北部,856号钻孔西部,走向近SN向,倾向W,倾角70,落差3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200m, 在井下采掘11号煤层时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1)F11正断层位于F10正断层东北部,走向NW向,倾向SW,倾角70,落差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28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2)F12正断层位于F11正断层东部,55号和18号钻孔西部,走向自北向南由NE转为近SN向,倾向NW,倾角70,落差5m1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90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3)F13正断层位于F12正断

22、层东部,55号和18号钻孔东部,走向自北向南由NE转为SW向,倾向W,倾角65,落差10m2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40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4)F14正断层位于F12正断层北部,857号钻孔附近,走向NEE向,倾向NNW,倾角65,落差6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300m, 在井下采掘1、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5)F15正断层位于本井田北部,走向NE向,倾向NW,倾角70,落差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20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 16)F16正断层位于F13正断层东部,13号钻孔西北部,走向自西向东由SW转为近EW

23、向,倾向N,倾角80,落差1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70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7)F17正断层位于F16正断层东部,走向自北向南由近SN向转为SW向,倾向NW,倾角65,落差15m2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10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10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18)F18正断层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处,走向NE向,倾向NW,倾角75,落差20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为1100m, 在井下采掘1号、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断层特征一览表 断层特征断层编号断层性质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备注F1正断层井田西部边界处NENW6

24、030地面填图时发现F2正断层F1断层东NENW706F3正断层F2断层东NE转为NNENW7015-45在井下采掘1、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F4正断层F3断层东NENW705-6F5正断层井田南部边界处NENW605F6正断层井田北部边界处NENW705-15F9正断层F8断层东SNW707F7正断层井田南部边界处SNW708在井下采掘1、2、10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F8正断层F7断层东NNWSWW702.5-5F17正断层F16断层东自北向南近SN转SWNW6515-20F10正断层F8断层北NNE近SN703在井下采掘11号煤层时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F11

25、正断层F10断层东北NWSW705在井下采掘1、2号煤层时均发现。地面填图时亦发现。F12正断层F11断层东自北向南NE转SNNW705-10F13正断层F12断层东自北向南NE转SWW6510-25F14正断层F12断层北NEENNW656F15正断层井田北部NENW705F16正断层F13断层东自西向东SW转EWN8010F18正断层井田东部边界处NENW7520(3)陷落柱在井田内1号、2号、10号、11号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现13个陷落柱,井田内陷落柱特别发育,其中以井田东南部X5陷落柱为最大,长轴为225m,短轴为130m,井田中部X12陷落柱最小,长轴为20m,短轴为15m,这些陷落

26、柱基本上为椭圆形,陷落柱内地层杂乱无章,柱壁倾角85以上。陷落柱特征一览表 陷落柱特征陷落柱编号位置长轴(m)短轴(m)形状备 注X1井田西南部31号钻孔附近11080椭圆形均为1、2、10、11号煤层开采中揭露X2井田西南部31号钻孔附近8565椭圆形X3井田南部边界处150100椭圆形为10、11号煤层开采中揭露X4井田南部859号钻孔附近17570椭圆形均为1、2、10、11号煤层开采中揭露X5井田南部859号钻孔附近225130椭圆形X6井田东南部28号钻孔附近13090椭圆形X7井田东南部19号钻孔附近12590椭圆形均为1、2号煤层开采中揭露X8井田东部14号钻孔附近9050椭圆形

27、X9井田中部11号陷落柱北3525椭圆形均为1、2、10、11号煤层开采中揭露X10井田中部9号陷落柱东3025椭圆形X11井田中部主立井附近11020椭圆形X12井田中部20号钻孔附近2015椭圆形X13井田南部33号钻孔北170110椭圆形为1、2、10号煤层开采中揭露(4)冲刷 井田内北部10号钻孔1、2号煤层和井田南部的33号钻孔1号煤层有冲刷现象,冲刷范围依据中点法推断的。(5)岩浆岩井田内目前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现象。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属中等类。 (三)、煤层及煤质煤层1、含煤性井田内赋存的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现将各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分述如下:(1)山西组

28、(P1s)本组含煤3层,为1、2、2下号煤层,其中1、2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2下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3.06m,本组平均厚度为37.12m,含煤系数8.24%,其中可采煤层厚度为2.69m,可采含煤系数为7.25%。(2)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7层,自上而下分别为5、6、7、7下、9、10、10下、11号煤层,其中6号煤层仅零星可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详见6号煤层可采范围分布图),7、7下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井田内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5、10下号煤层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10、11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8.10m,本

29、组平均厚度为82.12m,含煤系数为9.86%,其中可采煤层厚度为6.85m,可采含煤系数为8.34%。2、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1、2、5、9、10、10下、11号煤层,现分述如下:(见表2-1-1)(1)1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K8标志层下5.92m。煤层厚度1.06-1.80m,平均1.54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顶板为粉、细砂岩,中砂岩,泥岩,砂砾岩,底板为泥岩,粉、细砂岩和中砂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为本矿批采煤层。该煤层已全部采空。(2)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1号煤层6.9020.11m,平均11.87m。煤层厚度0.74-1.71m,平均1.1

30、5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顶板为泥岩,粉、细砂岩,中砂岩,偶见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细砂岩,偶见泥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为本矿批采煤层。该煤层已全部采空。(3)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2号煤层20.6231.73m,平均26.79m。煤层厚度0-1.28m,平均0.62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顶板为细、粉砂岩和泥岩,底板亦为细、粉砂岩和泥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可采范围位于井田中西及中南部,为本矿批采煤层。(4)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5号煤层42.6949.59m,平均45.89m。煤层厚度0.40-0.95m,平均0.75

31、m。该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粉、细砂岩,偶见砂质泥岩。该煤层为井田内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可采范围位于井田南部,北部和北东部局部不可采,为本矿批采煤层。(5)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号煤层0.702.46m,平均1.73m。煤层厚度0.78-2.92m,平均2.12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顶板为泥岩,粉、细砂岩,偶见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粉、中砂岩和细砂岩,偶见炭质泥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稳定全区可采煤层,为本矿批采煤层。也为本矿现采煤层。(6)10下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0号煤层1.386.59m,平均4.96m。煤层厚度0-1.00m,平均0

32、.57m。该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粉、细砂岩,中砂岩,泥岩,偶见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细砂岩,偶见泥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可采范围位于井田中西部和中东部,为本矿批采煤层。(7)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0下号煤层1.4012.60m,平均5.85m。煤层厚度1.20-3.60m,平均2.79m。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顶板为泥岩,粉、中砂岩,炭质泥岩,偶见细砂岩,底板为泥岩,偶见粉、细砂岩,炭质泥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稳定全区可采煤层,为本矿批采煤层。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煤层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结 构(夹矸数)稳定性可采性顶底板岩性顶 板底 板

33、11.06-1.801.546.90-20.1111.87简单(0-1)稳定大部可采粉、细砂岩,中砂岩,泥岩,砂砾岩泥岩,粉、细砂岩和中砂岩20.74-1.711.15简单(02)稳定大部可采泥岩,粉、细砂岩,中砂岩,偶见泥岩泥岩,粉、细砂岩,偶见泥岩20.62-31.7326.7950-1.280.62简单(02)不稳定局部可采细、粉砂岩,泥岩细、粉砂岩,泥岩42.69-49.5945.8990.40-0.950.75简单(0)较稳定大部可采石灰岩泥岩,粉、细砂岩,偶见砂质泥岩0.702.461.73100.78-2.922.12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粉、细砂岩,偶见砂质泥岩泥岩,

34、粉、中砂岩和细砂岩,偶见炭质泥岩1.386.594.9610下0-1.000.57简单(0)不稳定局部可采粉、细砂岩,中砂岩,泥岩,偶见炭质泥岩粉、细砂岩,偶见泥岩1.4012.605.85111.20-3.602.79简单(02)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粉、中砂岩,炭质泥岩,偶见细砂岩泥岩,偶见粉、细砂岩,炭质泥岩3、煤层对比井田煤层对比主要依据标志层、层间距、煤层结构和组合关系进行对比,并把煤层的煤质特征、测井曲线特征作为辅助对比依据。现着重从标志层及煤层本身特点进行对比如下:(1)标志层对比K2标志层:厚度大,沉积稳定,含燧石结核,是对比下组煤层的可靠依据。是9号煤层的直接顶板,9号煤以下10

35、号、10下号、11号的层位厚度及间距即可清楚对比。11号煤层的底板常为铝质泥岩,有时为炭质泥岩,在物性特征上11号煤底板常有较高的电阻反映,天然放射性曲线上出现较高的异常值反映。10号煤层因含有夹石,电阻率及散射伽玛测井曲线上也较明显。5号、6号煤层根据K4石灰岩以及5号煤层顶板有时为一层钙质泥岩。太原组顶部的菱铁矿结核和5号、6号煤层间距稳定,成对出现,是对比5号、6号煤层的依据。上组煤层1号、2号煤层较难对比,但是依据1、2号煤层和其下5号煤层间距比较稳定,1、2号煤层本身厚度以及地层的结构特征,如2号煤层下5米左右有一薄煤层2下号煤层,还有2号煤层以下有一层细砂岩,微波状层理都可作为对比

36、上组煤层的较好依据。根据以上煤层对比标志,综合研究,分别对待,本区煤层对比是清楚的,可靠的。(2)煤层本身特点对比利用煤层层位、厚度、煤层结构及煤层间距进行对比。综上所述,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度、层间距变化有规律,煤层本身特征明显,再加上标志层、煤质特征、地球物理特性的各种特征做为对比依据,主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依据山西省霍西煤田霍县矿区瓦窑圪塔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资料)(1)煤的物理性质井田内可采煤层均为黑色,条痕棕黑色,玻璃-油脂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韧性,断口多呈贝壳状,内生裂隙发育。(2)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1号煤的宏观煤岩类

37、型以半亮型煤和光亮型煤为主,光亮型煤呈条带状结构,主要成分由亮煤组成,半亮型煤也以亮煤为主,暗煤及丝炭次之,呈条带状结构,外观呈黑色;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外观呈黑色,性脆;9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外观呈黑色,性脆; 10下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外观呈黑色,条带状结构;11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外观呈黑色。(2)显微煤岩特征1号煤层煤岩镜质组和半镜质组之和为59.62%,丝质组含量也较多,稳定组及矿物质一般。2号煤层镜质组占主要成分,多为均一无结构基质,偶见木镜结构体。丝质组和半丝质组多以后者为主,丝质组常见为丝炭及碎块,半丝质组多为基质与半镜质组过渡,有部分

38、半木镜丝炭。稳定组分较多,常以小孢子占优势,其次为角质层、大孢子,并见有少许树脂体、木栓体。9、10、11号煤层:镜质组占优势,并以均一基质体及镜质体为主,有时见有木煤结构,且有粘土充填其中。丝质组及半丝质组多为丝炭及碎屑、半丝质基质体和木镜结构半丝炭。偶见有微粒体及氧化树脂体等。稳定组分少见,常为小孢类产出。2、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根据该矿采样分析结果和钻孔煤芯煤样化验资料,结合区域煤质资料,对井田各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评述如下:(各煤层煤质化验结果汇总表见表32)(1)化学性质1)1号煤层:水分(Mad): 原煤 0.75%1.80%,平均1.30%; 浮煤 0.82%1.95%

39、,平均1.32%。灰分(Ad): 原煤11.19%26.57%;平均18.33%;浮煤6.15%9.42%;平均7.87%。挥发分(Vdaf):原煤33.44%43.25%;平均37.04%;浮煤34.10%39.47%;平均37.28%。全硫(St,d):原煤0.25%0.64%;平均0.41%;浮煤0.27%0.51%;平均0.38%。发热量(Qgr,d):原煤25.51MJ/kg30.56MJ/kg,平均28.12MJ/kg;焦渣特征(CRC):原煤 46; 浮煤56。胶质层指数(X):4352.5mm,平均48.8mm;(Y):1727.5mm,平均22.5mm。粘结指数(GRI):7

40、090,平均82。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标准,该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分、高热值特高热值之气煤(QM)、1/3焦煤(1/3JM)、气肥煤(QF)。2)2号煤层:水分(Mad): 原煤 0.84%2.66%,平均1.50%; 浮煤 0.82%2.14%,平均1.29%。灰分(Ad):原煤9.89%40.53%;平均20.48%;浮煤3.39%8.70%;平均5.99%。挥发分(Vdaf):原煤33.02%53.44%;平均37.08%;浮煤32.51%41.62%;平均36.88%。全硫(St,d):原煤0.29%0.95%;平均0.45%;浮煤0.29%0.66%;平均0

41、.44%。发热量(Qgr,d):原煤19.17MJ/kg35.12MJ/kg,平均27.09MJ/kg;焦渣特征(CRC):原煤 26; 浮煤56。胶质层指数(X):2355mm,平均44.0 mm;(Y):17.537mm,平均23.7 mm。粘结指数(GRI):6398,平均82。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标准,该煤层为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分、低热值特高热值之1/3焦煤(1/3JM)、气煤(QM)、气肥煤(QF)。3)5号煤层:水分(Mad): 原煤 0.98%1.94%,平均1.41%; 浮煤 1.28%2.03%,平均1.66%。灰分(Ad):原煤16.84%37.00%;平均24.88%;浮煤6.60%9.73%;平均8.08%。挥发分(Vdaf):原煤33.45%38.48%;平均36.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