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重点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74927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重点知识总结.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慢波:清化道平滑肌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自发产生节律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慢而被称为慢波。其决定平滑肌蠕动的节律,速度,方向又称为基本电节律。胃肠激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在胃肠道内发挥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胃肠激素,它是人体内调节肽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调节消化道运动,消化腺的分泌,对消化道组织有营养作用,可以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脑肠肽: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肽类物质,统称为脑肠肽,如P物质,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和反射性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

2、大,但胃内压增加不多。分节运动:与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有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血液淋巴回流的作用。胆盐的肠一肝循环:胆盐被排到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在由门静脉进入肝脏作为合成胆汁的原料,并能刺激肝细胞生成胆汁,此过程称为胆盐的肠一肝循环。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能保护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缺乏将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胃排空喟内容物进入12指肠的过程。肠胃反射: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刺激12指肠壁的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称为肠胃反射。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

3、用:(一)性质: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量为1.51.-2.51.(二)成分和作用:D胃酸:由壁细胞分泌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杀死胃内细菌促进小肠对Ff和Ca2f的吸收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和分泌激活后转变为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3)黏液和HC03-:胃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喷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黏液具有黏滞性和凝胶特性,润滑和保护粘膜,并与HC0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4)内因子:壁细胞分泌5)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在回肠处的吸收胰液

4、的性质、成分及作用:性质: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7.8-8.4成分及作用:无机成分1)水2)HC03-和Cb: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为小肠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有机成分:1)胰淀粉酶:淀粉/糖原一双糖2)胰脂肪酶:甘油三酯一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3)蛋白水解酶:蛋白质肠致活酶*1白酶盾:魄一白瞰一tI廉蛋白酶原)廉蛋白*j复基.酶多肽氨基酸脂肪的吸收:脂类消化产物脂肪酸、一酰甘油和胆固醇与胆盐结合形成混合微胶粒,胆盐具有双嗜性,携带脂肪消化产物到达上皮细胞表面,一酰甘油、脂肪酸与胆固醇从混合胶粒释放并进入细胞,长链脂肪酸和一酰甘油在内质网上重新合成三酰甘油,并与载脂蛋白结合生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进入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并以出胞方式释放乳糜微粒进入细胞间液再扩散入淋巴。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性质:有色、味苦、粘稠的液体,PH7.4(2)成分:C无机成分:水、Na+、K+、Ca2+.HC03-有机成分:胆盐、胆色素、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酸、黏蛋白(3)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的吸收(水溶性凝合物-混合微胶粒)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防止胆固醇沉积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