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5743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关键词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大众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 视和关注。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 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

2、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 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 “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 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大众的共同意愿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

3、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 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 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 表述功能。就是说,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实用的,同时又不是纯粹的“空”,而且有着非实用性的文化表征功能。正是这种文化表征功能的非实用性、非物质性, 才证明着和叙说着这个空间的公共性,即人人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拥有,所以,才叫做“公共空间”。这才是“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质,体现方式就是“公共艺 术”。这就涉及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要求,即它是公众的。 (一)

4、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公共艺术是由公众、艺术家以及投资方,针对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众关注的社会主题,经过沟通合作,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 经有了公共合作的性质。而其中的投资方往往是政府或某一社会团体,而后者也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 公众行为。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些开发商也把建筑开发的部分预算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小品的建设,但往往是应付了事,效果也比较一般。但不管如何,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说公共艺

5、术必须林 强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林 强(莆田学院 福建省 351100)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 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大众位于公共空间中,公共大众可自由观看和介入;另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民意,以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公共 艺术的服务主体是公共大众,只有通过公共大众的使用和评判,才能鉴别其优劣。因而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

6、共大众。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里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满不满意,只有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一旦完成,就要置身于公共环境之中,接受公众的使用、鉴赏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评头论足,也可能是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批评。 二、公共艺术设计要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本质上是人类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必然反映。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开放性 和先进性,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其审美具有时代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艺术可看作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彰显

7、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必须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复制现象从南到北蔓延开来,而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难逃其难。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都存在着盲目亮化、互相攀比、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根本不考虑本来的人文、环境、自然与 实际发展状况,急功近利,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严重违背了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使公共艺术的品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 街热”、“市井文化雕塑热”、“休闲文化广场热”、“图腾柱热”等等,甚至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的前卫艺

8、术也毅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都是 对公共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和亵渎。 作为受到公众制约的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是身处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也不能标新立异,让公众不知所云而敬而远之;更不能“原模原样”没有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创 造。而应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众所接受,即所谓“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 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关注公共大众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要求。注重艺术作品与公共大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造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三、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公共精神”公共艺术作为一 种

9、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与其它艺术不同,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艺术责任,必须抛开其材质、形状、色彩、风格、样式等表面因素,深入公共艺术的内涵,反映 和传达时代精神。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在公共艺术设计 过程中,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喜欢比艺术家个人的喜欢更重要。俄罗斯艺术批评家爱森斯坦指出墨西哥壁画绝妙地证明“一个真 正卓越的艺术家首先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及其对伟大思想深信不疑的表现者,这种信念愈强,这个艺术家就愈伟大” 作为一位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品

10、与公共环境的需要相吻合,还要使作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甚至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与情感诉 求,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传达人类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 (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的主旨和意义。 (二)公共艺术应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它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走出高等院校,而直接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

11、共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是现代设计的本质所在,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自现代文明以来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要求。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并体现这些思想的艺术设计,才是最先进的设计,也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化、平民化的传达就是让公共大众感受到公共空间的美好。它不是概念、不是标榜、不是象征,而是实现人文关怀的福祉。 四、结语“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公共大众是公共艺术设计使用和评判的主体,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最 终目的,只有充分反映公共大众的意志和审美,传达民主

12、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的“公共精神”才能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也只有实现了“公共性”,公 共艺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林 强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参考文献:1温 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马钦忠.雕塑 空间 公共艺术M.学林出版社,2004.4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5杨 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6袁运甫.有容乃大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7邹 文.公共艺术在北京装饰J.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2003(10).8施 慧.公共艺术设计M

13、.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论文摘要:阿尔蒙德所认为,政策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认定三个过程。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利益认定这个政策价值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来讨论公共政策公平性过程中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及价值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平性 1 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其公共性、权威性及合法性等本质均蕴涵公平理念,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必须以公平为前提。公共政 策是以政策问题为起点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公共政策的目的,越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公平性贯穿每一项公共政策的始终,也是在 构建政策问题的过程中所

14、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要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务必在构建政策问题这一起始的重要环节就注重公平性的体 现。公共政策研究中有许多基本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公共政策的定义,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美国著名政治学 家戴维伊斯顿的观点: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为了对公共政策的定义有更明确的理解,可以把“价值”一词直接改为“利益”,即公共政策 是对全社会的公共利益作权威性的分配,而且利益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我们还必须探究何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即政府为什么要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这个 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的失灵。因为市场只解决私人产品的供求,不提供公共产品,也不能解

15、决经济中 各种外部性问题,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决定了政府必然要介入。市场立足于效率,那么公共政策就应立足于公平。罗尔斯著名的“正义原则”第二则:“社会和经济 的不平等被调解,使得人们有理指望它们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且它们所设置的职务和岗位对所有人开放”,也就是说要求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应该对处 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最有利。这条原则实质是要求国家应对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差别予以调节, 使之最大限度地改善最差者的地位,也就是说政府最 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是在“公平”上。毫无疑问,政府通过政策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这确实是它要承担的一个重要功能。然而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项 公共政策是否成功应

16、该如何评判;一项公共政策结果的公平是否就等于其过程的公平;一项公共政策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却致使一部分人失去了最低的生活保 障,那么这项公共政策算是成功的吗?这些不公平现象所产生的问题对我们政府在今后制定政策又有什么启示呢? 2 关于政策的构建 构建政策问题是分析人员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持的相互分歧的意见中连续地、反复地探究问题的阶段。政策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被明确提出的,而 是源于一种扩散的忧虑和初始的紧张迹象。这些忧虑和紧张并不是问题,而是由政策分析人员、决策者及其利益相关者感受到的问题情势。这一问题情势是客观的、 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通过语言描述并能够运用广泛的符号系统表述的。也就是说

17、它是一种客观事实与主观认识相统一的过程。这也是构建政策问题的第一步问题 感知。构建政策问题的第二步问题搜索。政策问题的存在并不仅仅只需通过决定在特定的情形下有什么样的“事实”而得以建立,不同的政策利害关系方对同样 的事实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政策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构建政策问题的第三步问题界定,即对问题进行特定解释的过程,需 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从最基本或最一般的方面确定问题,如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其界定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根据政策问题的作用范围可以把其 界定为全局的、局部的、国际的、国内的、全国性的、地区性的等;根据政策问题的作用方式可以把其界定为指

18、导性的、分配性的、限制性的等。目的是把问题情势 转变为实质问题。从实质问题到规范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构建政策问题的最后一步问题详述。也就是运用可操作性的语言或模型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构建 政策问题之所以十分重要,原因如下:首先,问题构建可以提供与政策相关的知识。构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感知、搜索、界定过程充分掌握问题产生的背景、社会环 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意见等资料,这对于公共政策的整个制定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次,问题构建从不同的利益相关人的不同观点中界定出 政策问题,有助于发现隐含的假设、判断成因、勾画可能的目标、综合冲突的观点以及设计新的政策选择方案。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

19、,构建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的 原因在于,政策分析人员的失误似乎更多地来自对错误问题的解决,而非他们对正确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解决方案。感知问题时没有选择正确的政治立场,搜索问题 时不能完成搜索或过早地停止搜索,界定问题阶段在为问题情势形成概念时,选择了错误的世界观、意识形态以及在详述问题阶段信息传递失真或选择了错误的模 型,以上任何一种情形都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综上所述,政策问题的构建对公共政策来说至关重要,影响政策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成败。3 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应注意的公平问题公平是人们对待需要与能力,权利与义务,获取与贡献,平等与效率等对应关系的活动中产

20、生的一种均衡状态,是 对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会关系之平等状况所作的肯定性评价。实际上公平蕴涵着一种合理性。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公平就是分配人们利益要求的价值合 理性。是每个社会成员拥有的基本权利,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公平理念来衡量某一公共政策,并根据这种公平要求的满足程度决定对公共政 策行为的服从。因此,公平是服务于公共领域的现代公共政策所 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决定公共政策具体功能的发挥。在构建政策问题的过程中,大体存在以下不利于实现公共政策公平性的问题:第一,由于在构建政策问题的过 程中政府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容易诱使政府利用其地位优势,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只关

21、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导致出台的公共政策避重就轻、缺乏实效。 第二,现代政府的绝大部分公共政策都是对已经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现实公共问题的某种反应。对政策问题严重性的认定及政策决定往往只有法定的公共政策主体根 据客观公正的原则才可以作出,并排列出轻重缓急的顺序。第三,现代社会的发展变 化非常快,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得复杂多变且相互牵扯,识别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第四,不同社会群体在同一问题认识上常常存在差异, 甚至截然不同。当这些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观点不一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时,政府在构建政策问题时不可能满 足所有人的利益要求,这

22、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合理性都构成了直接的挑战。第五,在通常情况下,政策问题的提出过程就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过程。因 此,应该表现为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的互动过程,使政府能更多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努力避免凭领导、专家的所谓经验和以个人的利益、价值观念为基础, 提出带有主观性的政策问题。 4 结语 一个和谐的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利益表达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首 要环节,通畅的利益表达渠道有助于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和保证政策的利益取向,也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探究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表达所存 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才能保证公众的利益诉求得以广泛表达,确保公共政策公平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