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二).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5912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评价检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单元评价检测(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评价检测(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评价检测(二).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单元评价检测(二) 第九单元(45分钟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2北京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2.下列关于溶质类属和溶液的名称正确的是( )A.混合物、碘酒 B.单质、液态氢C.化合物、生理盐水 D.氧化物、白酒3.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

2、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冰块 D.硝酸钾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5.(2012兰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6.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 时、200 g很稀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C.加入足量

3、20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7.(2012绍兴中考)由图可知,从0 升温到50 ,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将7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水),下列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2012恩施中考)下列选项为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称量计算溶解转液贴签B.计算称量溶解转液贴签C.计算称量转液贴签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转液贴签10.将80 g 10%的N

4、aOH溶液与20 g 15%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3% B.12% C.11% D.16%11.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 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 ,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12.(2011合肥中考)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 和t2 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13.(2012河南中考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40 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14.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 g氯化钾,放入100 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 g碳酸钙,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15.(2010济宁中考)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钠

6、固体各30 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物质010203040氯化钠3535.53636.537碳酸钠6101836.550A.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B.20 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C.30 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D.30 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6.(3分)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

7、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3)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17.(6分)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理由_。(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你准备采取的方法是(要求写两点):_。_。18.(5分)(2011陕西中考)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_。(2)20

8、 时,在装有5 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 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 ,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_、_。19.(8分)(2011江西中考)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2)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甲”或“乙”);(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9、的方法是_;(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20.(12分)(2012上海中考改编)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40 时,乙和丙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2).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

10、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填序号)。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1.(10分)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然后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 mL汽油,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记录如表所示:溶 剂溶 质现 象先加水碘底部仍有碘固体,液体呈浅黄色先加水高锰酸钾底部无固体,溶液呈深紫色再加汽油碘分层,上层呈深紫色,下层近无色,底部无固体再加汽油高

11、锰酸钾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深紫色,底部无固体请回答:(1)加入汽油后,投入碘的试管的上层液体名称是_;投入高锰酸钾的试管的下层液体的名称是_。(2)从实验现象可以归纳:碘的溶解性为_,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为_。(3)在科学研究中,若将大量水中溶解的少量碘“富集”起来,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22.(14分)(2011沈阳中考)小玉帮助老师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以备全班实验使用。此实验室温度为25 ,老师提供的药品是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1)他查阅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5 时,KNO3的溶解度是_g,经分析KNO3中混有少量NaCl的提纯方法是_,用此法获得了足量的

12、KNO3固体。(2)小玉配制700 g KNO3饱和溶液的过程如下:计算;称量:准确称量KNO3固体_g;量取:用_(填“100 mL”“500 mL”或“1 000 mL”)量筒量取蒸馏水,操作如图2所示;溶解:将KNO3和水分别加入大烧杯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请指出小玉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操作错误_。由于以上错误操作,他配得的不是KNO3饱和溶液,要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他可能采用的方法是_。最后小玉将配得的饱和溶液装瓶,贴上标签备用。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3.(6分)(2012泉州中考)化学实验室取用16 g硫酸铜粉末,可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_g;若用20%的硫酸铜溶

13、液100 g加水稀释,可得8%的硫酸铜溶液_g。24.(6分)已知金属钠和水能发生下列反应:2Na+2H2O=2NaOH+H2,现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钠放入75.6克水中,反应后生成8克氢氧化钠,计算:(1)参加反应的水是多少克?(2)反应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1.【解析】选D。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豆浆虽然是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冰水就是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糖水是蔗糖的水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属于溶液。2.【解析】选C。碘酒中溶质是碘,属于单质;液态氢不属于溶液;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属于化

14、合物;白酒中溶质是酒精,不属于氧化物,因为它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选C。3.【解析】选B。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使其晶体溶解应升温,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使其晶体析出也要升温,因此要达到效果需要加入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在提供的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B是正确选项。4.【解析】选A。一种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如海水等;固、液共存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用汽油除油渍,是利用了汽油的溶解作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和气体压强的影响,故选A。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四点:(1)溶液的基本特征;(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5、;(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4)乳化作用的特征等。A中,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不正确;B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B不正确;C中,只有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若温度不确定,无法比较;D中,洗涤剂洗涤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正确。6.【解析】选B。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溶液的温度等方法。由于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很稀,故降低温度接近0 也不能达到饱和;加入足量同温度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溶液中仍然由于有多余的水,不能达到饱和;加热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不饱和。故选B。7.【解

16、析】选C。由题意可知:从0 升温到50 ,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应是从0 升温到50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最大的物质。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8.【解析】选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由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9.【解析】选B。溶质为固体的溶液的配制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贴标签,所以选B。10.【解析】选 C。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11.【解析】选B。a、b两种物质在t1 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分别升高到t2 ,a溶液有晶体析出

17、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说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选项符合要求。12.【解析】选B。由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可知,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大;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由于溶剂减少,故会有晶体析出;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和水的质量都不变,故质量分数不变;t1 和t2 时的两份蔗糖溶液,当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质量都相同时,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选B。13.【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只有在20 时,甲、乙的溶解度才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20 时

18、,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根据溶解度的概念,100 g水中溶质的质量为30 g,而不是100 g溶液中; 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乙物质溶解度为40 g,故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14.【解析】选A。氯化钾能溶于水,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5.0 g氯化钾,溶解在100 mL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5.0 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由此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15.【解析】选B。由表可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20

19、 时,30 g氯化钠能完全溶解,而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故未溶解固体是碳酸钠;30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均能完全溶解,故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30 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均小于36.5 g, 故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16.【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我们接触过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纯净物不是溶液,例如水、无水酒精不属于溶液;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医用酒精溶质为酒精,其为液体,盐酸溶液溶质为氯化氢气体,其为气体。答案:(1)硫酸铜(或氯化亚铁等) (2)水(或无

20、水乙醇等) (3)酒精(或氯化氢气体等)17.【解析】(1)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再加入食盐,食盐不会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2)若使小球上浮,需通过增大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增大小球受到的浮力。答案:(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2)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可加入硝酸钾晶体(其他答案合理即可)18.【解析】(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说明1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硝酸钾,将5 g KNO3晶体加入10 g水中,只溶

21、解3.16 g,得到饱和溶液。升高到60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110 g,1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 g硝酸钾,所以5 g KNO3会全部溶解在10 g水中,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 g10 g=12 ;(3)溶解时,将硝酸钾固体和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1)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 12(3)烧杯 玻璃棒19.【解析】(1)A、C中固体完全溶解不能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B中固体有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2)由图一可以看出,Na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应该是NaNO3的溶解度曲线。(3)要使剩余的固体溶解,可以加水或升高温度。(4)由于乙的溶解度随着

22、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从t2 降到t1 乙变成不饱和溶液,A叙述不正确;t2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100 g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甲比乙多,则溶剂的量甲小于乙,从t2 降到t1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B叙述是正确的;从t2 降到t1 ,甲析出晶体,乙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甲应小于乙,C叙述不正确;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该温度下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降温至t1 时甲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为t1 时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甲t1 时的溶解度大于t2 时乙的溶解度,故t1 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B

23、 (2)甲 (3)加水(或升温) (4)B、D20.【解析】本题以物质的溶解性为主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在40 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从20 上升至50 的过程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量大于乙,而丙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在加入等量固体的情况下,乙中固体减少至全部溶解,甲也会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而丙固体则会逐渐增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若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可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大小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若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可降低温度;由图

24、可知相同压强下,t1 的溶解度大于t2 的溶解度,则说明t2 t1 ,故选a。答案:(1).能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固体逐渐增加(2).小 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a21.【解析】水的密度比汽油大,且两者互不溶解,因此汽油处于上层,水处于下层。从表中现象可知,碘微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所得溶液为碘的汽油溶液;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汽油,所得溶液为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由于碘微溶于水,因此其水溶液很稀,可根据其易溶于汽油的性质,通过加少量汽油的方法,使其“富集”于汽油中。答案:(1)碘的汽油溶液 高锰酸钾水溶液(2)碘易溶于汽油,微溶于水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不溶于汽油(3)向含少量碘的水

25、中加入少量汽油,在密闭装置中充分搅拌,振荡,然后静置,将底部液体放出,碘即“富集”在少量汽油中22.【解析】(1)由图1可看出,25 时,KNO3的溶解度是40 g,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知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2)7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KNO3的质量为700 g100%=200 g;含水的体积为(700 g-200 g)1 gmL-1=500 mL,故选用500 mL的量筒量取;仰视读取水的体积会使量取的水偏多,造成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将多余的水蒸发掉。答案:(1)40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2)200 50

26、0 mL 仰视读取水的体积(其他合理表述均可) 蒸发水(溶剂)(答案合理即可)23.【解析】用16 g硫酸铜粉末,可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6 g8%=200 g。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20%的硫酸铜溶液100 g中溶质的质量为100 g20%=20 g,得到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20 g8%=250 g。答案:200 25024.【解析】设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x。2Na+2H2O=2NaOH+H2 36 80 x 8 g则3680=x8 g,x3.6 g,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75.6 g-3.6 g=72 g,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答案:(1)3.6 g (2)10%-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