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6915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指导书编号项 目 内 容JZ-11交叉线岔检修1、目的:本指导书规定了交叉线岔的检调作业程序及检测的质量标准。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单开道岔的标准及非标准定位交叉线岔、复式交分式线岔的检调。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 3.1所需人员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 注1工作领导人人12要令人员人13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人24地线操作人员人25高空作业人员人3(2)作业车(车梯)6辅助人员人2(4)作业车(车梯)7作业车司机人2正、副司机各1人3.2 主要工机具序号名 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作业车(或车梯)台12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DJJ台13水

2、平仪800mm个14钢卷尺2m把1钢卷尺10m把15安全带条现场作业人员每人1条6温度计个17单滑轮0.5t个18大绳18mm条19小绳12mm条110梅花扳手10-16mm套211力矩扳手0-100N.m套112作业凳0.9m个113安全帽顶作业人员每人1顶14电工工具套作业人员每人1套15验电器27.5KV套216接地线组417钢丝刷把218短接线套13.3 主要材料设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限制管套1型号见设计图2可调式整体吊弦套若干型号见设计图3电联结套1型号见设计图4定位线夹套适量型号见设计图5螺母、垫片各种型号套适量6铁线1.6 mmkg适量7铁线4.0 mmkg适量

3、8砂纸张适量9电力复合脂Kg 适量4、作业流程、项目及方法4.1 流程图作业准备完成安全措施检查测量调整参数复测填写记录调整调整办理收工手续调整调整4.2方法4.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4.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4.2.3 测量检查测量线岔交叉点的位置。方法一:使用DJ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A拉伸测量架,将测量架放在线岔处任一对钢轨上,且位于线岔中心下方。B 轻轻移动滑块,使观察窗中的十字丝中心和线岔中心投影重合。C线岔中心读数:通过读

4、测量架侧面的红色刻度尺和另一内轨内侧交点就可以读出两内轨轨距;红色刻度尺和滑块交点的读数(读数较小的那一侧)加上40mm就是线岔中心投影与某一内轨的距离。测量两接触线相距500处的高差。方法一:使用DJ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A拉伸测量架,将测量架放在线岔处任一对钢轨上,旋紧紧固旋钮(紧固旋钮位于操作人员右侧)。B轻轻移动滑块,分别测出两接触线投影与拉出值读数尺相交的数值,两数值之和为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前后移动测量架,使水平距离约500mm。C 先测某一接触线的导高,再测另一接触线的导高两者的差值即为500mm处高差。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 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具体测量方法见DDJ接触网激

5、光测量仪操作手册。确定线岔始触区。线岔始触区测量:正线接触线始触区:先用红线标画出侧线线路中心,目测出始触区大概位置,再用侧杆或线坠和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时,用测杆或线坠找出正线接触线的垂直投影,再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分别找到接触线垂直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600mm,1050 mm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侧线接触线始触区:先用红线标画出正线线路中心,目测出始触区大概位置,再用测杆或线坠和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时,用测杆或线坠找出侧线接触线的垂直投影,再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分别找到接触线垂直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600mm,1050mm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

6、区。检查交叉吊弦。A 检查交叉吊弦位置是否符合规定。B 检查交叉吊弦本体状态。检查交叉处两支承力索间距。检查两支承力索有无相磨现象。检查限制管状态。 A检查限制管本体安装固定状态是否良好。B检查限制管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线夹是否根据实测偏移及计算(或查安装曲线)出的调整温度下应偏移数值和方向进行调整。C限制管处接触线活动间隙。交叉点处两支接触线间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限制管,直至活动间隙符合要求。必要时,更换限制管。D 检查限制管的定位线夹是否有偏斜及变形、螺母松动或脱落、垫片缺损现象。E 检查接触线在限制管内有无卡滞现象。检查电联结状态。 电联结的具体检修内容见电连接检修作业指导书

7、。螺栓紧固力矩。 用力矩扳手对线夹螺栓进行复核检查。4.2.4 调整4.2.4.1 线岔交叉点的位置。 纵向位置符合要求、横向(中间50mm)位置不符合要求: A 确定调整方向及数值:根据实际测量交叉点投影偏移方向及数值,确定拉出值调整方向及数值。 B 调整拉出值:松开两个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将两根接触线分别放或拉,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调整时,尽量使交叉点对称于两线路中心,在调整过程中,先调整侧线拉出值;若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正线拉出值。 定位点拉出值调整不能使交叉点位置达到要求时,调整相邻定位点的拉出值。C 调整接触线高度。横向位置符合要求、纵向位置不符合要求:A根据道

8、岔导曲线两内轨距测量数据,确定交叉点位置大于上限值(1085mm)或小于下限值(735mm)。B调整道岔定位柱拉出值:大于上限值就减小两接触线交叉角,小于下限值就增大两接触线交叉角。调整时尽量保证正线拉出值。定位点拉出值调整不能使交叉点位置达到要求时,调整相邻定位点的拉出值。C 调整接触线高度。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都不符合要求:A 确认限制管的位置,不影响悬挂调整(根据对线岔测量的实际情况,拆卸限制管或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至需要位置)。B 调整正线工作支拉出值至标准定位。将线坠挂在正线接触线(即交叉点下边的接触线)位于630-1085mm范围(即预设正线接触线拉出值);松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

9、持器的顶丝;调整正线接触线拉出值,直至预设交点(即线坠尖指向位置)在630-1085mm的辙叉角平分线上。C 调整侧线(上边的接触线)接触线拉出值,直至该线交于线坠处,则该点就是两接触线的交叉点D反复调整,直至符合要求。调整限制管、紧固螺母检查间隙。E如果交叉点达不到标准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在保证正线、侧线拉出值都不超过限界值的情况下进行调整。F 调整接触线高度。对于复式交分、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比照以上方法进行调整,调整时要考虑相关线岔的技术参数。4.2.4.2 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 当两支工作支高差不符合标准时:正线线岔: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

10、侧线吊弦,达到高差标准。(更换吊弦的方法及标准见吊弦作业指导书)。侧线线岔:保证重要侧线导高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另一侧线吊弦,保证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两接触线高差不符合标准时:保证工作支导高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非工作支吊弦,达到高差标准。4.2.4.3 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定位器坡度接触线高度不符合标准:通过调整定位点两端吊弦使其符合标准,调整时要考虑与相邻吊弦的高差、接触线的坡度。拉出值不符合标准:调整或更换定位器。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00mm。定位器坡度不符合标准:调整定位管高度,在软横

11、跨处调整斜吊线。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定位器坡度具体测量方法见相关检修作业指导书。4.2.4.4 限制管状态。限制管卡滞:松开限制管两端线夹螺栓,根据安装曲线确定偏移量,调整限制管位置。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调整或更换侧线吊弦。限制管本体缺陷:更换。4.2.4.5 承力索交叉处间距。承力索间距小于60mm:调整侧线承力索高度。4.2.4.6 线岔始触区。侧线线路中心始触区侧线接触线交叉点正线接触线正线线路中心1050600始触区线岔始触区示意图始触区有线夹:除必须安装的吊弦线夹外,其它线夹必须移出。4.2.4.7 交叉吊弦位置。交叉吊弦间距:交叉吊弦位置应能保证在极限条件情况下,两吊弦间距不小于6

12、0mm。 4.2.4.8 电联结状态。电联结检查标准按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执行。4.2.4.9 螺栓紧固力矩。各部位螺栓紧固按标准执行。检查道岔吊弦与承力索连接的吊弦线夹紧固力矩是否为25N.m,与固定筋条连接端的螺栓紧固力矩为32N.m,固定筋条与接触线连接线夹的螺栓紧固力矩为21N.m。4.2.5 复式交分道岔的线岔调整:在平均温度(20)条件下,复式交分线岔承力索交叉点的垂直投影与线路的交叉点重合,允许误差50mm。附加接触线两附加接触线在两间隔管内附加接触线偏移线路中心的偏移值为300mm,允许误差为30mm,线夹安装位置岔线两间隔管间距4m,正线两间隔管间距8m,两接触线终端线夹间距

13、22m。始触区正线线路内侧附加接触线垂直投影距离侧线线路中心距离600mm1050mm为线岔的始触区,始触区内除必须安装的交叉吊弦的线夹外,不得安装任何线夹,附加接触线交叉点接触线终端线夹须在始触区外。线岔紧固筋条(接触线附线)在线岔紧固筋条(接触线附线)内,侧线接触线距离线岔紧固筋条(接触线附线)13mm的活动间隙,且侧线接触线应伸缩活动自如。高差复式交分道岔的线岔两端500mm处,两接触线均为工作支,因此线岔两端500mm处应调成水平,允许误差20mm。如图2:图2 复式交分道岔结构图4.2.6 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

14、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要令人员向供电调度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4.2.6 填写检修记录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5、技术标准:5.1交叉线岔(18#)5.1.1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如下图所示:图1 18#交叉线岔结构图5.1.2 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1m。线岔交叉点两侧定位点拉出值满足设计要求。两接触线相距

15、500mm处的高差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始触区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其它1)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并保证定位

16、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2)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00mm。3)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5.1.3 对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交叉点位置: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50mm。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限制管(固定筋条)和始触区等,同单开道岔的线岔要求。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道岔编号命名。18号线岔调整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1)腕臂顺线路偏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mm。2)两承力索交叉点处间距不应小于20mm。3)拉出值、导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拉出值允许偏差为20mm,导高允许偏差为5mm。4)两接触线间距600-1050mm范围

17、为无线夹区(始触区),无线夹区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5)道岔吊弦与承力索连接的吊弦线夹紧固力矩为25N.m,与固定筋条连接端的螺栓紧固力矩为32N.m。6)固定筋条与接触线连接线夹的螺栓紧固力矩为21N.m。7)固定筋条与接触线连接的线夹间距严格按图3安装。固定筋条与接触线连接的线夹间距13mm。交叉吊弦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水平投影大于等于550mm,小于等于600mm的范围内,且两吊弦纵向间距应大于等于150mm,吊弦承力索端采用滑动吊弦线夹。5.2 复式交分线岔5.2.1对于复式交分道岔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对称中心轴正上方

18、;对于交叉渡线,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正上方处;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较重要线)的接触线1030mm,非支抬高量在两线间距500处不低于80mm,上述两种线岔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均为50mm。5.2.2在平均温度(20)条件下,复式交分线岔承力索交叉点的垂直投影与线路的交叉点重合,允许误差50mm。5.2.3附加接触线两附加接触线在两间隔管内附加接触线偏移线路中心的偏移值为300mm,允许误差为30mm,5.2.4线夹安装位置岔线两间隔管间距4m,正线两间隔管间距8m,两接触线终端线夹间距22m。5.2.5始触区正线线路内侧附加接触线垂直投影距离侧线线路中心距离600mm1050mm为

19、线岔的始触区,始触区内除必须安装的交叉吊弦的线夹外,不得安装任何线夹,附加接触线交叉点接触线终端线夹须在始触区外。5.2.6线岔紧固筋条(接触线附线)在线岔紧固筋条(接触线附线)内,侧线接触线距离线岔紧固筋条(接触线附线)13mm的活动间隙,且侧线接触线应伸缩活动自如。5.2.7高差复式交分道岔的线岔两端500mm处,两接触线均为工作支,因此线岔两端500mm处应调成水平,允许误差20mm。5.2.8在两轨间距800mm处,两接触线必须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5.2.9其他要求参照18#线岔。6、注意事项:6.1 岔区内或站场严禁电力机车升双弓运行,以免引起弓网故障。6.2 在交叉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其中一支为非支时,比工作支抬高300500mm,偏小则受电弓运行会钻弓。6.3 检调时注意温度变化时限制管的调整(根据安装曲线调整),当温度变化很大时造成线夹交叉点位置偏移严重,从而脱弓或钻弓;6.4 在限制管范围内,上边接触线与限制管应保持1-3mm间隙防止卡滞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