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7325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0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7一、 行业竞争格局7二、 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7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0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3第二章 项目总论15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5二、 项目承办单位15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7四、 报告编制说明19五、 项目建设选址21六、 项目生产规模21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1八、 环境影响21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22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2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23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3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4第三章 建筑技术分析26一、

2、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6二、 建设方案2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0第四章 选址方案31一、 项目选址原则31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1三、 创新驱动发展35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6五、 产业发展方向36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SWOT分析39一、 优势分析(S)39二、 劣势分析(W)40三、 机会分析(O)41四、 威胁分析(T)42第六章 运营模式50一、 公司经营宗旨5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1四、 财务会计制度54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60一、 公司发展规划60二、 保障措施61第八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64一、 项目

3、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4第九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66一、 项目节能概述6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7能耗分析一览表67三、 项目节能措施68四、 节能综合评价69第十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70一、 人力资源配置70劳动定员一览表70二、 员工技能培训70第十一章 投资方案73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3二、 建设投资估算74建设投资估算表76三、 建设期利息7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6四、 流动资金77流动资金估算表78五、 总投资7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0第十二章 经济收益分析82一、 经

4、济评价财务测算8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9三、 偿债能力分析9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1第十三章 风险防范93一、 项目风险分析93二、 项目风险对策95第十四章 项目总结97第十五章 附表附件9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5建设期利息

5、估算表10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6流动资金估算表10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9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竞争格局国内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总体需求与供给基本平衡,但对行业内技术水平高、整体实力强、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企业而言,其产品增值服务多、竞争力强。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又受宏观经济周期、消费者偏好、消费电子产品厂商的创新能力、行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路线

6、选择等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技术水平弱、只能做简单加工、业务模式单一的企业来说,往往议价空间不高。二、 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1、电子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全球电子产业随着移动智能终端高速渗透阶段的过去,电子产业增长逐步趋缓,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元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逐渐被新的物联网概念产品所替代,产业设备与消费产品相互交融,包括支持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家居和汽车等电子产品。全球正逐步进入以物联网引领的电子时代,产业运营模式从过去单一产品和技术导向的发展模式,迈向多元化应用和系统整合发展模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

7、在云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智能移动设备逐渐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与物联网相关的云计算、大型存储、传感器以及通信用基础设备等将逐渐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2、中国PC(包含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增长趋于平稳根据工信部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比2016年加快3.8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2017年,全国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30,678万台,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笔记本电脑17,244万台,比上年增长7.0%;平板电脑8,628万台,比上年增长4.4%。微

8、型计算机设备包括台式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年产量经历上涨后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台式计算机在中国市场覆盖率相对较高,需求量趋于平缓,近年来随着大尺寸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完善,智能手机的持续热销让微型计算机的销量略有下降。但在传统微型计算机市场发展趋于疲软之际,商用平板电脑及游戏笔记本的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催生出新的消费增长点:商用平板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应用领域集中于教育、金融以及政府等行业。同时,微软推出的搭载windows系统的“2合1”商用平板产品也逐渐成为新增长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到2019年,windows平板电脑占比将从目前的7.9%上升到13.3%,出货量

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在此趋势下,会有更多的厂商进入到“2合1”商用平板市场当中;同时,在游戏蓬勃发展、电竞比赛强力推广的作用下,吸引大量玩家购入游戏笔记本,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总体来看,微型计算机设备的消费市场逐渐形成回暖态势。3、IT技术支持推动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近年来系统维护、升级等售后服务成为用户最为关注的服务项目之一,中国IT支持服务市场总量始终保持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2017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9%;201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020亿元,比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出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在此契机下,消费电子行业作为IT运维的实际载体,随着IT支持服务建设的不断转型升级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IT运维服务一方面推动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升级,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从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这成为拉动消费电子设备市场增长的动力之一。消费电子企业也将紧跟行业趋势发展,在技术、人力、商务等各方面开展行动,让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对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制造和流通企业,国家出台了相关鼓励扶持政策。201

11、3年8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支持智能终端研发以及产业化;2015年10月29日,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于消费需求也指定了方向,即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2016年10月31日,工信部出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

12、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转变。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加速推动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2)经济转型带动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经济转型给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带来发展契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提高,从2012年的14,699元增长到2017年的25,974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的可支付能力也不断增强,使得中国本土需求成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增长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凭借劳动力、市场和资源的优势,经过过去数年的积累,迎来

13、了全球性产能的加速转移,并且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走上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单一发展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之路。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将电子信息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并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技术突破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3)准入门槛的提高规范行业运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制造行业对于产品设计、生产需要大量先进设备、专业人才以及较高的产品认证,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目前在行业中的成熟企业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而对于新进入的厂商而言,无论是人员培养、设备投入,还是客户认证,无疑都构成一定的障碍。较高的准入门槛避免了行业的恶性竞争,能够使成熟的企业

14、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4)消费者对于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个性化的追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今人们对电子消费品的需求已不满足于解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开始注重使用体验以及个性化等新需求。如今,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之一,成为了人们展示自身形象、社会地位、时尚品味等方面的重要载体。以娱乐游戏本为例,随着近几年电子竞技行业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高配置、高价格的游戏本越来越青睐。综上,新的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问世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不利因素(1)核心技术薄弱虽然近几年国内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发展,但对

15、于一些高端的电子元器件的研发投入仍然存在不足,绝大部分高端核心技术控制于外资企业手中。如高端芯片严重依赖于进口,而芯片又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制约我国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主要瓶颈。(2)高级人才缺乏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是个快速发展的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这对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与之匹配硬件设计、外观设计、软件和内容提供等各方面也需快速响应,跟上市场发展步伐。因此,该行业不仅要求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求技术人员能够迅速将基础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术储备,以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行业内同时具备多种素质的复合

16、型人才较少,高端人才的稀缺性也是为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瓶颈。(3)利润下降的压力随着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用户需求的不断细分、跨界产品的持续涌现、渠道网络的不断下沉和国家宏观政策对内需的有效拉动,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容量保持快速的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平板电脑、超级笔记本等昔日的高端消费品从贵族走向平民,整个行业走过了一条从暴利到微利时代的演变之路,目前渠道扁平化、价格透明化、技术外溢使得这个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使细分行业也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

17、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六安智能终端产品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赵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

18、,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

19、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

20、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制造行业对于产品设计、生产需要大量先进设备、专业人才以及较高的产品认证,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目前在行业中的成熟企业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而对于新进入的厂商而言,无论是人员培养、设备投入,还是客户认证,无疑都构成一定的障碍。较高的准入门槛避免了行业的恶性竞争,能够使成熟的企业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

21、化应用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构建创新水平、研发活动、体制机制与长三角融为一体的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企业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选择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在航空、核电、氢能、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争取纳入国家(省级)重大专项,实现部分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重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支持企业争创“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一室一中心”等省

22、、市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活动。创新科技金融支持方式,支持政府股权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上海科创板、深圳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在开发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各项鼓励创新政策落实。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完善专利工作资助和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加强重点产

23、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培育一批高价值高质量专利。引导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高价值专利创造和运用,推动完善科技计划知识产权过程管理。加强商标品牌建设,以产业优质品牌有效运用支撑产业价值提升。推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鼓励企业综合运用专利、商标组合策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协同打造创新策源地。推进“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院协作、社会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深度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沪苏浙科技资源,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

24、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快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科院在皖机构、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资源合作,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探索市校、校企合作共建大学分院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参与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建设,推进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中心与实验装置、分析测试平台等共享。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报告

25、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二) 报告主要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

26、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1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4476.89,其中:生产工程8751.42,仓储工程2435.92,

2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594.15,公共工程1695.40。八、 环境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成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周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后,“三废”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金线、铜线、基板、铜板、晶元、环氧树脂、粘合剂、胶膜、锡球、助焊剂。(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引线框架、铜丝、塑封料、盐酸、硫酸、甲基磺酸、锡球。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

28、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936.4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08.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14%;建设期利息83.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0%;流动资金1044.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808.2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199.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83.26万元,预备费125.50万元。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936.4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710.1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

29、1、营业收入(SP):88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6650.52万元。3、净利润(NP):1575.08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9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4.72%。3、财务净现值:3173.39万元。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9333

30、.00约14.00亩1.1总建筑面积14476.891.2基底面积5413.14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7.382总投资万元4936.462.1建设投资万元3808.222.1.1工程费用万元3199.462.1.2其他费用万元483.262.1.3预备费万元125.502.2建设期利息万元83.802.3流动资金万元1044.443资金筹措万元4936.463.1自筹资金万元3226.313.2银行贷款万元1710.154营业收入万元8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650.526利润总额万元2100.117净利润万元1575.088所得税万元525.039增值税万元411.49

31、10税金及附加万元49.3711纳税总额万元985.8912工业增加值万元3281.1613盈亏平衡点万元2751.03产值14回收期年5.5915内部收益率24.7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173.39所得税后第三章 建筑技术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 建设方案(一)建筑结构及基础设计本期工

32、程项目主体工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现灌浇柱桩。(二)车间厂房、办公及其它用房设计1、车间厂房设计:采用钢屋架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体采用彩钢夹芯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2、办公用房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孔砖非承重墙体,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3、其它用房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承重型墙体,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三)墙体及墙面设计1、墙体设计:外墙体均用标准多孔粘土砖实砌,内墙均用岩棉彩钢板。2

33、、墙面设计:生产车间的外墙墙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外墙涂料,内墙面为乳胶漆墙面。办公楼等根据使用要求适当提高装饰标准。腐蚀性楼地面、地坪以及有防火要求的楼地面采用特殊地面做法。依据建设部、国家建材局关于建筑采用使用的规定,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砖混结构承重墙地上及地下部分采用烧结实心页岩砖。(四)屋面防水及门窗设计1、屋面设计:屋面采用大跨度轻钢屋面,高分子卷材防水面层,上人屋面加装保护层。2、屋面防水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均采用刚性防水。3、门窗设计:一般建筑物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对于变压器室、配电室等特殊场所应采用特种门窗,具体做法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有防爆或者防火要求

34、的生产车间,门窗设置应满足防爆泄压的要求,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凡防火墙上门窗均为防火门窗,参见国标图集。(五)楼房地面及顶棚设计1、楼房地面设计:一般生产用房为水泥砂浆面层,局部为水磨石面层。2、顶棚及吊顶设计:一般房间白色涂料面层。(六)内墙及外墙设计1、内墙面设计:一般房间为彩钢板,控制室采用水性涂料面层,卫生间采用卫生磁板面层。2、外墙面设计:均涂装高级弹性外墙防水涂料。(七)楼梯及栏杆设计1、楼梯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2、栏杆设计:车间内部采用钢管栏杆,其它采用不锈钢栏杆。(八)防火、防爆设计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相关规定,满足设备区内相关生产车间及

35、辅助用房的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及防爆设计的相关要求。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九)防腐设计防腐设计以预防为主,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考虑防腐蚀措施。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部位,危机人身安全、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构件等加强防护。(十)建筑物混凝土屋面防雷保护车间、生活间等建筑的混凝土屋面采用10镀锌圆钢做避雷带,利用钢柱或柱内两根主筋作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十八米(第类防雷建筑物)或25.00米(第类防雷建筑物)。(十一)防雷保护措施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并利用地下圈梁将建筑

36、物的四周的柱子基础接通,构成环形接地网,实测接地电阻R1.00(共用接地系统)。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4476.89,其中:生产工程8751.42,仓储工程2435.9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594.15,公共工程1695.4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2760.708751.421129.371.11#生产车间828.212625.43338.811.22#生产车间690.172187.86282.341.33#生产车间662.572100.34271.051.44#生产车间579.751837.80237.172

37、仓储工程1353.292435.92276.472.11#仓库405.99730.7882.942.22#仓库338.32608.9869.122.33#仓库324.79584.6266.352.44#仓库284.19511.5458.063办公生活配套335.611594.15248.133.1行政办公楼218.151036.20161.283.2宿舍及食堂117.46557.9586.854公共工程974.371695.40197.55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1398.0827.78绿化率14.98%6其他工程2521.788.727合计9333.0014476.891888.02第四章 选址

38、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六安,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全市总面积15451.2平方公里,辖3个区、4个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六安市常住人口为439.3699万人。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

39、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六安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六安有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穿过全境,距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2018年2月,六安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69.5亿元,年均增长7%。财政收入达到231.4亿元,年均增长1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9亿元

40、。在工业领域大力实施“积树造林”“老树发新干”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四上企业”达到1997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5亿元,年均增长10%。深入实施“精重促”行动,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77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行动,存款类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81.7%。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欧菲光安徽精卓、应流小型涡轮发动机、嘉悦新能源、迎驾野岭产业园、富春智慧物流、年产300万吨霍邱钢厂等一批产业标志性项目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显著增强。“十四五”时

41、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角力,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竞争博弈加剧,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大调整。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和百年不遇“大疫情”,更加彰显了我国的独特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我国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我市在新发展格局

42、中实现更大作为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全省发展情况看,安徽与沪苏浙一同站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舞台。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一圈五区”“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三重一创”等重大战略举措,安徽呈现出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之下,全省的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这既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形成了倒逼压力。从我市自身发展看,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累积叠加,经济发展进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效益提升新阶段。我市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江城市

43、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多个重大战略叠加,是国家和安徽省的重要经济板块,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优势。合肥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新台阶后,合肥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我市坚持绿色振兴发展战略,一批重大产业布局、重要民生工程、重点生态项目相继建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全方位成就。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和开发园区集聚力、承载力大幅增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全面优化,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市比较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有

44、利于我市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明显短板,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高、人均水平偏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大企业、大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养老、托育、住房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公共卫生、防灾抗灾、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防范任务仍然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综合判断,今后五年我市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市深度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崛起的关键决胜期,是全面改善民生、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的重要突

45、破期,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发扬老区斗争精神,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创新局面。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2035年,坚持全省赶平均目标不动摇,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明显缩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区四地一屏障”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六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创新型文化强市和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旅游强市、健康六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大别山对外联通通道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六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