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8022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主梳理归纳】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 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和 等。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 合成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 【注意提示】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2、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的演化。(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注意提示】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 、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 、呈 分布。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

3、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_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_海陆分布 _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_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注意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

4、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剖析高考真题】(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B.

5、C. D. (2012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2012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l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

6、题。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2012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考点归纳总结1】1.自然地理

7、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 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2.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

8、因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横贯大陆 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2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大陆中部、西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中部、西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 3550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盛行西风控制 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大陆温带地区 大陆东岸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 5070 横贯大陆 副极地低压带影响 寒带苔原带 极地气候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极地冰原带 3.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例1】某位同学对照世

10、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_,_,_,_,_。(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考点归纳总结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的三大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特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

11、伸、沿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 目内 容含义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

12、的地带,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低纬高纬)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低纬高纬)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低纬高纬)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高纬)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 目内 容概念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形成基础水分变化根本因素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

13、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项 目内 容显著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分布规律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差异性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山地朝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带数5.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14、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

15、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6雪线高度问题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例2】读右图所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

16、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 【强化训练】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3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4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5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

17、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6.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山脉)。(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7.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A.冰原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自然带 B.热带草原带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最广 C.温带森林带在南半球分布很广 D.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甲山A坡缺失2自然带的原因是()A纬度偏高,热量不足 B降水少 C历史上人类的破坏 D光照不足9乙山雪线D坡比C坡低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低 B降水多 C光照足 D风力弱10.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B_,C_,D_。(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的。(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季。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5)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