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8051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复习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

2、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

3、人物形象鲜明。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

4、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12词语理解。(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望其旗靡 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B 克敌制胜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B 下不为例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

5、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解析:这三道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全部为主观题,还设计了开放性题。第1题第小题考查课文注释的重点实词,第 小题也是考查词语的含义,但是从另一角度灵活考查学生,将课内外联系起来,既考了课内,又考了学生对常用成语的掌握。第2题翻译两个不同句式的句子,第3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又考查学生对同一主题文章的分析比较能力,注意拓展延伸,让读者就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是课内外结合的好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如下:126(1)于是原故(原因)倒下“诎”通“屈”(2)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

6、同。135(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1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叙述恰当,即可得分。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得来,2分;叙述恰当,2分。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人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

7、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8、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

9、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解析:题目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考查形式有客观题,由主观题。第一题考查课文的实词,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积累。第二题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第三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处理。第四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第二问是开放性的题目,学生考虑的空间较大一些。第四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答案: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

10、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A (三)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甲】秦王欲以五百里

11、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

12、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

13、而至于郢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3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

14、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把下面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参考答案:1B 2A 3B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把“甚”、“以”,译为“过分”、“因为”。)(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墨子公输选段【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

15、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

16、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尔(撞击) B、挺剑而起(拔出)C、子墨子见王(召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2、文言文中有一些表达某意义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说法不一样,如“休,吉祥”。请在甲、乙文中再找两个类似的例子,并解释该词在句中的意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译文: 4、两文中的“王”共同的特征是 。唐雎所说的“士”的形象是 5、有人认为,唐雎、墨子都能言善辩。但如果他们

17、只会文战,不辅以武攻,强敌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不妨谈谈你的一些见解。 答: 【参考答案】 1、C 2、如:“以头抢地尔”,“抢”:撞击。“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虽是这样。 3、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 4、贪婪霸道、狡诈伪善 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5、(略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曹刿论战选段(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18、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研读甲乙两段,完成下列表格。 出自课文主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心话题甲段议论据事说理乙段曹刿论战2、选出每组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分别是( )和( )A、亲戚畔之 B、小大之狱 C、忠之属也 D、封疆之界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以天下之所顺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3、(甲)段中,作者着重从“管

19、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谈到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揭示了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 。(乙)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反映(甲)段揭示的这一实质的句子是 。最后以肯定的语气指出其结果的句子分别是: ; 。4、这两段都是写战争的,阐明的是同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1、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记叙 对话描写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2、 A C3、得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战争的成败在于是否得民心。(意对即可)(六)墨子公输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

20、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日:“请献十金。”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21、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宋无罪而攻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下面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知而不争环而攻之而不胜B、以天下之所顺将以攻宋 C、天下顺之愿借子杀之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乙文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多因素是“人和”。 B、乙文最后一段深人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C、甲文表现出墨子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 D、甲文墨子此行目的是请公输盘为他杀人。 4、墨子“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子怎样的主张? 5、

22、乙文全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1、宋无罪/而攻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D 3、D 4、阻止战争。非攻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实施仁政 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公输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23、,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者强烈的不满。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 它们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出师表和马说都是以议论为主。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公输故事性强,都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不约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议。不同的是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邹忌是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的。劝谕篇(学卷)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

24、马说出师表1、 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条建议。 当前形势:不利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 有利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三条建议:广开言路(1) 严明赏罚(2) 亲贤远佞(35)2、 追述经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和“北伐”的决心。 志趣:苟全 淡泊名利 回顾“三顾茅庐”之事 感恩戴德(报先帝知遇之恩)千古名句: 创业艰难,激励刘禅继往开来白帝城托孤 忠心耿耿出师的条件及战略目标3、 点明全篇主旨,再次强调各自职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语 (偏爱)三问 气三答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下 (地位低,畏怯,顺从) 降

25、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逢迎、应酬)三思 妻私 私宫妇左右家事 妾畏 我 君 畏朝廷之臣 国事(王之蔽甚矣) 客求 求四境之内 【切身经历】 【设喻】三赏 :上赏、中赏、下赏 三变: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邹忌与诸葛亮之比较】:同:谏臣,忠心耿耿,远见卓识不同:诸葛亮,直谏,用表文的方式直接向君主提建议。 邹 忌,讽谏,用比喻暗示的方法提建议。马说 1、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反面议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托 2、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寓 根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意 直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总结全文

26、,痛斥食马者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主旨:其真不知马也。千里马人才伯乐(喻)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公输 战争双方:楚国宋国1、交代事情起因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三 2、见公输盘,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个 设下圈套激怒公输盘引出“吾义固不杀人”置对方理亏 不可谓智段 不可谓仁 不可谓忠 不可谓强 不可谓知类【揭示“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 3、见楚王,使楚王理屈词穷。 以富人盗窃穷人设喻 (夸饰)楚国 对比 宋国 地方千里 五百里 文轩与敝舆 云梦泽 无稚兔 粱肉与糠糟 长松 无长木- 锦绣与短褐4、以实力证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

27、有好结果。墨子:不辞艰辛,实现“兼爱非攻”的主张,具有雄辩的口才,有勇有谋,镇定自若。楚王:虚荣、愚蠢(不懂“吾不言)、狡猾(推卸责任)比较点:1、内容上: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 故事, 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公输课文记叙了 故事。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对在位者的 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者强烈的不满。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2、它们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出师表和马说都是以 为主。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 为主而辅之以 ,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

28、 色彩。(前四空从表达方式角度考虑)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用的是 的写法。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公输故事性强,都运用了 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此两空从写作手法上考虑)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不约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 的建议。不同的是诸葛亮 ,而邹忌是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集锦一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0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

29、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6用现代

30、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文: 7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8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幼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_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_的方式。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不超过30个字)(3分09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分)答: 5受蒙蔽;发扬光大。(2分,一词1分。) 6我的妻子

31、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2分) 7C。(1分) 8委婉劝说(口头劝说类比、隐喻、婉谏),直接劝说(书面劝说直谏),后一空略。(3分,一空1分。) 9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2分) (二)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

32、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巨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1

33、1分)6在原文的空缺处填写原句。(2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地方: 距: 8墨子和邹忌都采用了委婉规劝的方式,都是先 ,后推理。但劝说目的不同,墨子是为了 ,邹忌则是希望齐威王 。(3分)9用“|”将乙文第二段分为两层。(2分) 10甲文“模拟攻宋”部分给你哪些启示?请用一、二句话写出来。(2分)答: 6臣之妻私臣群臣进谏7土地方圆通“拒”或抵挡8举例或设喻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广开言路或纳谏910示例: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34、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出师表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时先主屯新野 ()(2)将军宜枉驾顾之()(3)躬耕于南阳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臣本布衣

35、(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19翻译下列句子:(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20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2分)解析:这道文言阅读题也是比较阅读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第一题考查课文注释的重点实词。第二题检查文言文中代词的所指。第三题翻译重点句子。第四题考查学生成语积累,比较分析异同能力,还有概括表达能力。答案如下:17.(1)驻扎(2)应当,应该(3)亲自18.D19.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20.三顾茅庐;

36、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21.(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四)马说出师表比较阅读(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乙文)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衹( ) 食( ) 且( ) 道( ) 临( )卑鄙( )猥( ) 驱驰( ) 倾覆( ) 尔来( )二、翻译句子。1、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2、食马者,不知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